蒋氏渊源

name origin

蒋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受封于蒋,以国名为氏。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十三位。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660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7%左右。台湾排名第68位。其中浙江、四川、江苏、湖南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蒋氏图腾

  【释义】蒋是合体象形字。甲骨文下半部像双手托举形状,上半部是茅草。有资料显示,蒋就是菰草,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是茭白,可食,生于南方,这是蒋字的本义。


蒋氏渊源
姓氏由来

【得姓始祖】

  蒋伯龄: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今河南省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省光山县西),世称蒋伯。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蒋姓,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蒋辉:明时自句容蒋岗迁居镇压江南门城内。丹徒蒋氏始祖。

  蒋朝万、蒋宁亚:唐天复间迁巴陵黄龙山,传十一世至宁亚,遂家东陵。

  蒋绍铎:唐末五代由长沙徙居吉州遂兴南乡衡溪开基,为衡溪蒋氏始祖。

  蒋铎、蒋泽:守末初自台州迁居东阳怀德乡高沙,再迁上泉,铎十三世孙泽,迁居永康孝义乡吕山塔,为本支始迁祖。大山塔蒋氏始祖。

  蒋千一:南宋末自东阳横城迁居永康西源。永康蒋氏始祖。

  蒋建:汉时自安阳迁居全州洮阳梅潭,子孙散居永州、桂州之间。梅潭蒋氏始祖。

  蒋应科、蒋应第:明末自如牟迁居江阴大桥墩镇压塘坊圩。香山蒋氏始祖。

  蒋九成:南宋时自江阴迁居刘庄,子孙分居赤岸、长寿、湖塘、陈巷施村、黄土塘等处。刘庄蒋氏始祖。

  蒋之义、蒋济时:北宋中叶自宜兴迁居江阴城。蒋济时在明中叶自邑城迁居蔡泾南闸。澄江南闸蒋氏始祖。

  蒋荣九:五代时自潭州圳上迁安化常丰。

  蒋堂、蒋晋:宋仁宗时名臣,自宜兴隔湖西迁居吴县杉渎桥西侍其巷,传至十三世孙晋,赘于辛村湾殷氏,子孙徙其姓十有余世。

  蒋光、蒋仁杰:五代末自常州迁居鄞县采莲桥,蒋仁杰维蒋光十三世孙,自奉化清修岭迁居本邑武岭。武岭蒋氏始祖。

蒋应壁:明末自陕西泾阳县三曲沟入川卜居阆城。四川阆中蒋氏始祖。四川阆中始祖原居陕西泾阳县三曲沟(经查:三渠沟地名不存在,三渠口存在,估计为家谱记录时的口误,故用括号说明),一世蒋士美,二世蒋亭辅,三世蒋世禄,四世蒋伦,五世蒋应壁,蒋应壁字近楼,生于明朝隆庆壬申年(1572年),卒于顺治丙申年(1656年)。蒋应壁娶胡氏、庶蒲氏、郭氏、邢氏、张氏、谷氏。于明末入川卜居阆城。六世蒋大任,蒋大任生四子(七世):蒋承泽、蒋承儒、蒋承涓、蒋承泓。蒋承泓乏嗣,故支系仅三。阆中谱派中,“嘉”字倍为第十三世。


姓氏衍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蒋氏姓源比较纯正,源于姬姓,出自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伯龄,被周公封在蒋邑(今河南尉氏西部),姬伯龄在周康王姬钊执政时期(公元前1046年)以地为名建立了蒋国,成为西周王朝的一个小诸侯国,史称其为蒋伯龄。

  到周宣王姬静(姬靖)执政时期(公元前827~前784年),为了强化对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控制,周王室将姬姓蒋国迁至淮河中上游(今河南信阳淮滨),后又继续南迁至淮河南岸。

  春秋中期的周襄王姬郑二十年(晋惠公姬夷吾十九年,楚成王芈頵四十年,公元前632年)农历4月,晋、楚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军大败,北上争霸的进程受挫,遂掉头东向,在陆续伐灭了一些淮河流域的小诸侯国,以此来恢复和培植楚国的国力。

  蒋国,即在立国第四百三十年的周顷王姬壬臣二年(晋灵公姬夷皋四年,楚穆王熊商臣九年,公元前617年),被楚国所灭。灭了蒋国后,楚穆王在其地设置了期思县(今湖北黄冈黄州),后来还成为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的封邑。

  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改属弋阳郡。

  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龄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古越族,出自秦、汉朝时期南越国俚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南越国,亦称赵朝、前赵朝,是汉高祖刘邦四年~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公元前203~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广州),其国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

  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的。

  赵佗,是中国历史上以中原文化开发岭南地区的第一人,他在汉高祖四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人中国统一的版图。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佗是河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十九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赵佗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五十万秦军征战岭南。到汉高祖四年,任嚣病逝,赵佗掌权后正式创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

  赵佗非常重视在岭南地区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随着冶铁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岭南地区在历史上有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世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但赵佗在强化岭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亦强行压抑地方原始文化,推行半奴隶半封建的自主文化,严令当地各民族“诸部以中原姓氏称之”,即在各古越民族中强行赐予汉姓,除了赵姓以外,将中原三十八大族汉姓为各部族人姓氏,“违者灭迁为奴”。

  在此过程中,南越(古越)民族被分改为史氏、揭阳氏、须氏、都氏、区氏、欧氏、瓯氏、居氏、毕氏、黄氏、徵氏、朱氏、诗氏、番氏、范氏、卢氏、阮氏、张氏、滕氏、岑氏、王氏、周氏、李氏、莫氏、并氏、洗氏、冯氏、钟氏、蒋氏、虞氏、杜氏、庞氏、梁氏、罗氏、陈氏、宁氏、何氏、陆氏等。其中的古越俚族(今黎族、壮族的先民),不管原来有无姓氏、姓氏是什么,皆被强改为汉姓蒋氏,世代相传至今。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王朝,成为西汉的“外臣”。又于吕后执政初期(公元前183年)、汉武帝刘彻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两次抗衡西汉王朝。

  到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反叛,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扶持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王朝对抗,汉、越之间爆发战争。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武帝于以海陆两军夹击所灭。南越国在中国历史上共存在九十三年,历五代君主。

  源流三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蒋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蒋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后多冠汉姓为蒋氏。

  源流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瑶族、傣族、土家族、壮族、羌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蒋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子姓,殷商之后。《左传·成公十六年》中记载宋国有蒋锄。因宋国为殷商之后的封地,所以这一支可能为子姓蒋氏。(待考)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迁徙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广饶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明初从河南睢县迁居.祖籍江西洪都新建县半坡店。后裔分支散居在修武县境大位村、雪庄及辉县峪河蒋庄等地。

  在阆中,有一支很是辉煌的蒋姓家族。明末时,原籍陕西泾阳县三曲口的蒋应壁,入川定居在保宁府(今阆中)。加入清军后,因战功被封为怀远将军,成为阆中蒋姓的始祖。蒋应壁的儿子、孙子、重孙、曾孙4代人中,一共出了两个进士、一个解元、3个举人;官职上,一个从二品、3个正三品、一个从三品、一个正五品。蒋应壁的儿子蒋大任,官封怀远将军。蒋大任的儿子蒋承儒,官至武仪大夫;另一个儿子蒋承涓,官至奉政大夫。蒋承儒的儿子蒋作楷,曾任江苏扶标中军参将,被授武仪大夫。蒋承涓的儿子蒋南波,曾任陕西大通卫守,被封为昭勇将军。蒋南波的二儿子蒋琏。是雍正元年(1723年)的恩科进士,被钦点御前侍卫。雍正13年(1735年),蒋琏出任江西袁州卫都司掌印,领运守备事。乾隆2年(1737年),蒋琏出任直隶天津镇标中军游击将军。蒋琏的五儿子蒋文耀,官至酉阳营守备。康雍乾年间,是这支蒋姓的鼎盛时期,后来逐渐衰败。

  睢州蒋氏,其先祖曾为会稽守(今杭州),自始祖宗公(江西南昌新建县人)以大户解粮京师,时在元顺帝末年。岁次辛巳,公元1341年,因大明兵起讨元,天下未定,祖宗公中途睢州被阻,遂落户在睢州,定居在坊里五甲民籍,以务农为业,子孙繁衍。“宗”为1世祖。蒋氏几代之后,随着家族人口的繁衍,睢县的蒋氏清中叶前是睢县汤、王、袁、蒋4大姓氏之一,与其他3姓一样在睢县县城内建有宗祠,且有清乡贤蒋奇祠。蒋家村南旧有祖茔,占地20余亩,有高祖名碑楼等,旧时逢十月一日祭祀。其辈字70字为“宗中水顺雨,汝光奇臣玉;万昌克可茂,性学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虑;天体荣良厚,裔业永邦与;相示同保嘉,律时乃圣智;清宏善德高,人祖树文豪;训勤格廉奉,教仰名金昭”。族人0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有杰出贡献的有名人士,有康熙六十年进士蒋梓;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工部侍郎蒋曰纶;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仓场侍郎蒋予蒲;道光二年(1822)举人、饶州府同知蒋予检;政和知县蒋周南;苏松道道员蒋荣昌;濮州知州蒋兹;余杭县丞蒋恩植;举人蒋奇;副榜贡生蒋壮其;清书画家蒋泰、蒋潞;清学者蒋念学;清曾捐修建黉宫受州人赞颂的乡绅蒋武臣等,蒋氏家族中不乏达官显贵与名臣鸿儒的人物。而三百年升平,养之教之,富庶夙成,且世林立,人文蔚兴,遂鼎成大家。

  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浙江、四川、江苏、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各支传播

  1916年湖南零陵、广西兴安蒋氏合修通谱,尊伯龄公为一世。四十七世横公,生九子,皆封侯,第八子默、第九子澄,居滆湖东西,凡湘省蒋氏及由湘转徙者,皆二侯苗裔,通谱所收村落有廷阿头、半岭上、小岩村、白露井、新田冲、桐子山、斗江头、福塘村、凤人蒋家、桑叶田、田洞村、黑石头、蒋家岭、德甫里、大埠头、青蚨田、井头湾、鼎甫里、灯塘村、油榨塘、锦上田、茅栗铺、城子山、老宅村、柘田村、野寨、立楼寨、洵溪、上爻复、乌石冲、带花山。

  零陵黄田铺涧山蒋氏

  始迁祖四郎公,原籍江西泰和县,明初迁入零陵黄田铺涧山,其后裔迁居零陵水口山、新田、宁远、广西兴安一带。

  零陵邮亭圩蒋氏

  自蓝山来此,后人分布于湾里、北冲等地。

  东安蒋氏

  始迁祖百九公,元末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鄂公大丘徙楚南零陵郡。其孙万一、万二由零陵分别迁居东安石片塘和禾仓头居住,万四之子景量也自零陵徙居东安县中田。后裔先后析居大瀛桥、皂洲町等地。至1948年,已传30代,有9939人。宗祠在新宁西喉乡。

  浙江义乌蒋氏:

  从宜兴蒋俨公传十六世至蒋公芾,出知绍兴并定居,至南宋理宗年间,第二十三世万十六府君,讳默,字静之,任大理寺评事,系上舍千十四府君长子,游学义乌,创居苏溪,为义乌蒋氏始祖。生五子分居各地。后子孙散居义乌各地三十余村,人口万余,为义乌大族。

  道县龙村蒋氏

  龙村蒋氏族谱称:东汉桓帝时,蒋嵩封平都侯,因镇抚南邦,过宏道县而遂落其籍焉。今子孙甚藩,分布龙村、白面下、赤竹源、杨柳塘、莲花宅、祥零铺蒋家村、红家山、洞子塘、筛子塘、陀仂复、花岭头、洞子口、黄泥石、内羊冲、坳背洞、鸡公神、下湾、龙头村、成家山、麻湾、密里洞、上云坝、大塘、小塘复、马家岭、黄泥塘、木累洞、瑶官、银山、葫芦田、铁炉头、五洲、金岗车、小江口、土地堂、上汶、正岗头,清塘蒋家村,大塘村,白路神等村。

  宁远大阳洞、梅岗蒋氏

  始祖顺甫公,原籍江左,唐太和年间官道州太守,迁居宁远天堂墟石海山,后人居大阳洞、梅岗一带。

  宁远晓睦塘、上龙盘、永安乡蒋氏

  宋时因兵燹,由江西徙零陵,再迁宁远晓睦塘、上龙盘、永安乡一带。

  江永黄甲岭蒋氏

  始迁祖以文公,南北朝时因避乱自零陵出居永明兴化乡(今江永黄甲岭乡)总子岭之蒋家山。元至正年间,因避粤西贼寇,徙居邑城之南。而后分居城隍庙北门蒋家、西门蒋家,又分脉千家峒之戈武村等地。

  江永锦江蒋氏

  始迁祖仲喜公,宋初职任县令,游宦至舂陵,徙道县清塘香毛井,后卜居永邑锦江村。

  江永井边锦堂蒋氏

  始迁祖鸣凤公,宋初因仕宦来舂陵,暂住几载,后卜居永明锦堂村,分脉允山油田。

  江永枇杷井蒋氏

  元大德9年(1305)为避兵乱,从千家峒迁枇杷井。

  江永水尾蒋氏

  唐天宝15年(756)自江西吉安徙居江华华盖。南宋端平年间徙松柏水美定居(今水尾)。

  蓝山南平乡观洞蒋氏

  始迁祖宗礼、宗信二公,由临武迁来。至1931年,凡50户,男120人,女118人,共238人。

  蓝山南平乡萧家蒋氏

  始迁祖人任公,清雍正间由宜章迁来。

  蓝山南平乡马袅洞头蒋氏

  始迁祖德辅、德积、邦椅三公由仁义团属之观洞分来。至1931年,凡68户,男127人,女131人,共258人。

  新田仁智乡黄公潭蒋氏

  始迁祖维洽公,原零陵县人。清康熙时因贸易迁新田县仁智乡黄公潭。至1949年,已传11代,共约131人。

  新田博大乡梅溪蒋氏

  始迁祖成宣公,原湖南永州人,清康熙时因兵燹频仍,徙居新田县博大乡梅溪。至1949年,已传10代,共约180余人。

  新田中和镇梓漕下村蒋氏

  始迁祖方选公,清初由新田县十字园迁中和镇梓漕下村。至1949年,已传7代,仅7人。

  新田中和镇樟树下村蒋氏

  始迁祖城新公,清乾隆时由本省迁新田县中和镇樟树下。至1949年,已传8代,约40余人。

  新田明义乡和让岭蒋氏

  始迁祖孝清公,原籍湖南宁远县,清时迁新田县明义乡和让岭。至1949年,已传6代,共30余人。

  新田大坪塘蒋氏

  始祖文旺公,字豪发,江西泰和县人。宋时南游开基湘省宁远,后迁新田长信乡大坪塘。至1949年,已传34代,族人约6000人。

  祁阳大忠桥蒋氏

  始祖伯龄公,九十世新扬公,生七子,南宋末年分别移居新田、江华、桂阳、广西,第五子诞公,居桂阳。明洪武初,九十六世已四郎公从桂阳东林坡迁居祁阳九牛坝,九十七世庚十六郎公,于明成化间又迁大忠桥。清光绪18年(1892)一修族谱,1929年续修,有蒋介石序,2004年三修。班辈:已庚辛壬思言,廷文应成第,奇友向常登,宗子永昌世。绍先观国政,继志秉人龙,芳发清香远,光明万载逢。

  祁东五陵蒋氏

  始迁祖受三郎,兄弟六人,宋末元初人,随父任居建康(南京),受一郎卜宅全州,受二郎迁徙大桥湾,四、五、六宦籍他郡,受三郎卜居祁东五陵,生五峰,五峰生五子,长、四不详,次贤仲、五元仲,后裔迁衡阳,三子兴甫,四传至友胜公而分暄、旺、聪、铭四房。清乾隆5年(1740)始修族谱,乾隆54年(1789)合蜀族续修,道光29年(1849)三修,光绪25年(1899)四修,1935年五修,1996年六修。班行:受五兴宗,世友昭文,伯珊仲玉,应春成云。维士善启继,家声定显扬,荣华联科甲,富贵永隆昌。诗书锡庆,德业贻光,积修远大,发育绵长。

  黄梅县蒋营村蒋氏

  守墓族稔公之后,已传至蒋氏第125代。元末明初一支蒋家军队在此安营扎寨,现已发展到18代,有近三万人。

  河南商丘蒋氏

  本支祖籍江西洪都新建县半坡店,其先祖曾为会稽守(今杭州),自始祖宗公(江西南昌新建县人)以大户解粮京师,时在元顺帝末年。岁次辛巳,公元1341年,因大明兵起讨元,天下未定,祖宗公中途睢州被阻,遂落户在睢州,定居在坊里五甲民籍,以务农为业,子孙繁衍。“宗”为1世祖。蒋氏几代之后,随着家族人口的繁衍,睢县的蒋氏清中叶前是睢县汤、王、袁、蒋4大姓氏之一,与其他3姓一样在睢县县城内建有宗祠,且有清乡贤蒋奇祠。蒋家村南旧有祖茔,占地20余亩,有高祖名碑楼等,旧时逢十月一日祭祀。其辈字70字为“宗中水顺雨,汝光奇臣玉;万昌克可茂,性学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虑;天体荣良厚,裔业永邦与;相示同保嘉,律时乃圣智;清宏善德高,人祖树文豪;训勤格廉奉,教仰名金昭”。族人0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有杰出贡献的有名人士,有康熙六十年进士蒋梓;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工部侍郎蒋曰纶;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仓场侍郎蒋予蒲;道光二年(1822)举人、饶州府同知蒋予检;政和知县蒋周南;苏松道道员蒋荣昌;濮州知州蒋兹;余杭县丞蒋恩植;举人蒋奇;副榜贡生蒋壮其;清书画家蒋泰、蒋潞;清学者蒋念学;清曾捐修建黉宫受州人赞颂的乡绅蒋武臣等,蒋氏家族中不乏达官显贵与名臣鸿儒的人物。而三百年升平,养之教之,富庶夙成,且世林立,人文蔚兴,遂鼎成大家。明初从河南睢县迁居分散分为两支.后裔分支散居在修武县境大位村、雪庄及辉县峪河蒋庄等地。明末修武、辉县一支和商丘地区蒋氏家族联宗定谱,民国时期蒋介石指令修全国蒋氏大谱时亲为宗支祠堂命名题词:“忠雅遗芬”。族续50辈宇:“宗中水顺雨,汝光奇臣玉。万昌克可茂,性学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虑。天体忠良厚,裔业永邦与。祖示同保嘉,律时乃圣智”。“家”字辈为蒋氏第120世。已传至蒋氏第126代。

  安徽岳西蒋氏据考由明初由江西迁徙至此,现主要分布在该县五河镇、田头镇等地。为该地大姓族群,人口众多。有祠堂数座,其中位于五河镇河南村的六行堂蒋氏支祠建于清道光年间,规制完整,保存完好,是徽派明清建筑遗留的精品。

  分布

  先秦时期,蒋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地区,两汉时期,蒋氏已东迂山东,南下江苏、安徽、浙江。从中原出发渡长江进入湖南,西迁的蒋人已进入四川。唐朝两次南下移民时蒋姓进入了福建和两广。明朝后期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蒋姓大约2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4%,排在六十一位。江苏为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蒋姓总人口的22.6%。蒋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集中于江苏、广西、湖南、浙江四省,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全国形成了东部苏浙赣和南部湘桂两大块蒋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蒋姓大约近4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3%,排在第四十三位。江苏仍为蒋姓第一大省,约占蒋姓总人口的23.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湖南、广西、山东,这五省大约占蒋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安徽、四川、江西等省。宋元明600余年,蒋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地区迂移,形成了以苏浙和湘桂为中心的两块聚集区。

  当代蒋姓的人口已近660万,为全国第三十九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7%。自宋朝至今1000年蒋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江苏三省,大约占蒋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安徽、重庆、贵州五省市,大约又占了蒋姓总人口的31%。四川居住了蒋姓总人口的17%,为蒋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以川渝湘、苏浙为中心的蒋姓聚集区。

  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长江以南是比较常见的姓氏。在四川大部、渝黔、湘桂、广东北部、江西西部、云南大部、苏浙大部、安徽东部、上海,蒋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在中心地区可达2.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甘肃大部、新疆西北、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0.6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33.5%的蒋姓人群。

  【入闽迁徙】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浚遒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金华侯颍、会稽侯郑、临江侯川、临湖侯辉、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侯稔、云阳侯默。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

  据《漳州府志》载:“唐朝陈政、陈元光开漳将佐亦有蒋姓,可知唐初已有蒋姓入闽,后繁衍于漳州、潮州、泉州、福州等地。”《安溪姓氏志》载:“蒋姓入闽有史可见于唐初。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蒋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并在漳州落籍繁衍,唐光启元年(885年),随同王审知入闽的也有河南固始的蒋姓藉民。”《固始县志》载:“河南进入福建是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德尔34个姓的将佐中有蒋姓,当王审知攻入福州为闽王时也有蒋姓将佐随从。”说的是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河南蒋姓将佐随从前往,后在福建安家落户不断繁衍并形成村落,今龙岩地区还留有“蒋武”“蒋邦”等古代村名。唐末之乱,蒋勇全家南迁入赣,其子蒋纪入闽,留居汀州宁化石壁。宋代,蒋纪后裔迁长汀。同时期,蒋姓有迁入粤东、粤北。如南宋理宗时进士蒋科为电白(今广东高州县东北)人。蒋仕杰(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元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蒋允汶避乱移居闽中。明代工部侍郎蒋淦为泉州人。

  汉光武帝时,蒋横的第九子蒋澄迁居江南宜兴。汀州蒋氏多为蒋澄后裔。唐末之乱,蒋勇全家南迁入赣,其子蒋纪入闽,留居宁化县石壁,宋代,裔孙迁长汀县。明洪武年间,蒋勇裔孙蒋和任汀漳镇游击,调广东剿倭阵亡,葬梅州,子蒋法德荫袭军职,官至南昌总兵。解职后返居梅州,裔迁兴宁,惠州等地。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原居江苏丹阳的蒋澄后裔蒋十八郎游宦于闽,先居于连城县文亨乡郑屋村,30年后,全家迁居席湖营蒋坊。定居后,十八郎回丹阳探亲,却不知何故未再回连城,后裔在郑屋村建墓,葬以银牌,在蒋坊建有蒋氏祠堂。

  《客家风情》:唐末之乱,蒋勇全家南迁入赣。其子蒋纪入闽,留居宁化石壁。宋代迁长汀。明洪武年间,蒋勇裔孙蒋和,任汀州游击,卒后葬梅州。蒋和之子蒋法德荫职,官至南昌总兵,解职后返居梅州。裔孙衍播兴宁、惠州、淡水等地。

  1、子慎公衍派,是48世祖云阳侯默公之血脉,其子孙主要生活在闽东的十几个村落;唐咸亨年间,蒋子慎,官建安令,被尊为蒋姓入闽始迁祖,后裔散居各地;据宁德岛屿《蒋氏族谱》载:“六十三世子慎公于唐咸亨年间前后,任福建建安县令。生三子:长子缯迁回常州、次子夭折,三子绵随父居建安。绵生擎、费二子,擎生建为长溪县(今霞浦)县令,立足辖内赤岸定居。传十世仁甫公时,生二子,长旦杰、次俊。后因长溪寇发,迁居霞浦北隅,传至廿二世伯玉公,公为宋开禧进士。因无子以其兄郡载长子霖龙为嗣子,并在宁德蓝田创业。七十三世俊公于后唐天成四年,奉旨率兵守吴越界,迁徙长溪县(今福安霞浦)。传七世至八十世具瞻公时宋绍熙元年,公仕秀王府主簿,家于福宁府戢田(今霞浦沙江镇)。明洪武后,具瞻公后裔陆续乃至全部外迁。今分布于闽东宁德城关南门、霞浦北壁、北港、崇儒丘山、福鼎秦屿东山下、福安福屿岛、开泰、坤元、东屿等九个村落蒋稔稔稔建古田矮树下等地。”

  2、高公衍派,是48世祖九江侯稔公之宗支,主要在仙游繁衍,后代遍布德化、永春、大田、尤溪等地几十个村落并均有分支,后在闽西、闽北等地也有其后代繁衍。尤溪尤井《蒋氏维富支谱》载:“高公约于887年由江西入闽。先居兴化府仙游县西乡万善里,缘居非得其所,他到九鲤湖祈梦,公遂按仙人指点择德化县龙岭金山上涌黄井积善坊虎跳巷居之。”尤溪《蒋氏族谱》载:“高公生七子,岱、崈、岳、嵒、岊、峦、■。长子岱居上涌廷即坊,子孙居仙游、支分德化、尤溪管前双山。次子崈居塘边前板。三子岳居赤陵万足坊,子孙外迁去向不明。四子嵒居兴化府仙游乡,墓在西乡万善里。公传十二代裔孙益二公时迁居沈川洋蒋湾(今尤溪汤川)为三径、龙源等处始祖。繁衍甚速,不断扩建新居点。当今整个三明地区蒋氏村落除大田(老蒋)和尤溪双山外,全部都是嵒公儿孙。五子岊公守金山,子孙在仙游居住,岊公后裔一支到德化,又分支迁居大田县太华汤泉。六子峦,择居桃源蒋状,七子■,家仍祖居,七世生励,官居薄尉。高公家族兴旺,科榜辉煌,省内分支多达百处,人口超过三万人。”

  3、莆仙衍派,为宋枢密直学士兼礼部恃郎堂公之五子渊公,任宋清源郡(今泉州)刺史,自江苏宜兴入闽,其六弟陆公侍兄定居仙游东蒋,至今莆仙境内蒋氏均为48世祖澄公的宗支。据莆田资料载,莆仙始祖是蒋渊、蒋陆兄弟,乃江苏宜兴宋枢密直学士兼礼部恃郎堂公之五、六子。约于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蒋渊钦命为福建清源郡(今泉州)刺史,携胞弟蒋陆自江西宜兴入闽上任,路经兴化府仙游县华山宝幢峰,乐仙邑凤土定居,后又迁往仙游王仓常德里东西蒋。蒋渊公“天地葬”,墓在王仓昆仑山九子湾。蒋渊公六世孙蒋雍,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官赠龙图阁学士,知江阴军通判,通知通州,雍公举家迁回龙华山,居仁德里(今龙华镇),支分赖店镇蒋岭居住,后裔迁花湄潭,再分迁城东镇龙窟村,雍公六代孙侍郎公,于元代迁徙泰里枫兜下蒋(今钟山南兴村),支分钟山镇后埔、土妹、合木、霞村、东湖、汾山、闽清扶山、漳浦以及浙江杭州等地。蒋陆公单传四代至蒋彦成时于徽宗宣和年间避乱迁往莆田新安里后山村(今忠门半岛蒋山村)传今后山、塔林、前林、田头、东头、岳秀、亭厝、梧杭等村。莆仙衍派自宋起后裔还陆续迁往广州、琼海、海南、浙江和台湾等地。据莆田文献考证,最早入台的蒋姓就是福建蒋姓渊公传于泉州的后裔。南宋的大学士蒋邕(雍),他是莆田仙游人,在南宋绍兴年间由中原来泉州教书,后来定居下来,成为开山祖。

  4、海澄衍派。始祖进公于宋朝入闽,今漳州、龙海、南靖、华安、厦门翔安、漳平等地多有其后裔;

  5、连城衍派。94世祖十八郎公的宗支于宋朝从江苏丹阳经江西入闽,今连城、长汀、龙岩都有其分支。据闽连《蒋氏族谱》载:“连城衍派始祖木公是宋魏国公蒋之奇侄孙,宋宁宗六年,公在任上因解粮失误难以交差,化名十八郎公,自江苏丹阳入闽,经尤溪、清流等地后择居连城郑屋村。公传有三子,长子和三子分别远徙省外,次子一郎公留居连城,肇基于席湖营蒋坊。今儿孙主要分布于连城县和长汀县内,衍分省内外十多个县市。”

  6、屿头衍派(蒋吉衍派)。吉公于宋末从南京风阳府八角井迁入长乐三溪莲池,后又迁徙屿头而人口大发,是全省蒋氏人口最多、量集中的一支,约有蒋姓族人8000多人,还不包括迁往福州、连江、闽东、闽北、上海、台湾等地者。据屿头《蒋氏族谱》载:“蒋吉上代随唐末王审知入闽,但始迁祖讳名不详,只知经兴化、福清入长乐三溪莲池而居,宋年间吉公从长乐八都(三溪)迁移至离二十华里的十一都屿头乡建基立业,成为屿头始祖。经过数百年繁衍发展,形成全省蒋姓人口最多的村落。”据《福州蒋氏》和资料记录,蒋吉五世孙孔昭公生二子,长子汝俊从明太祖灭元,授武信郎,镇守连江安庆里长门口(今连江长沙)遂定居;次子汝文,官至中都留守司凤阳右卫长官,在长乐生五子:闰、清、建、极、复。闰公袭武信郎,镇守连江长沙,十一世柏林袭武略骑尉。生二子,长文根袭武信郎,十五世濂溪公时迁移连江浦口益砌,今传31世;十五世让溪公迁移连江长龙黄花庄,今传27世。清公袭父在凤阳府守明皇陵,其后裔子孙衍分安徽凤阳、定远等处。留守屿头的建、极、复衍分为三房。长房建生三子:愿、愈、裕。次、三子外迁,留居长乐屿头则分为南北房,今传26世。中房极因袭留守明皇陵而入伍,又娶凤阳女乃殉于凤阳,其后裔衍分安徽凤阳、定远县。极公从戎前在家娶高氏,生一子意字宗真,后子孙大发,枝繁叶茂发12房,今传29世。尾房复公永乐十二年举人,官浙江永嘉县州导,升常山都渝,其后裔有清朝新疆布政史蒋浩、民国海军蒋拯上将、抗日爱国将领蒋斌上将和蒋英少将、海军教育家蒋超英少将。他们分别都曾居于福州北后街和南街花巷、安民巷。

  7、浦城宗支。92世祖给公于宋朝从江西广丰迁入浦城,其后裔广播浦城各村落。据浦城大源头等地《蒋氏族谱》载:“唐末蒋氏八十世延徽公封信州刺史(今江西上饶),因未接圣旨合兵剿灭黄巢起义而遭贬,择居江西广丰安度晚年。传至九十二世之绐、之缊兄弟,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自广丰迁居福建蒲城渔梁茄罗,即入蒲城,是蒋氏蒲城始祖,之缊传数代而无后,故蒲城至今全是绐公子孙。据1987年统计,蒲城共有365个姓,蒋姓27位。”

  8、德义支(德义衍派)。于宋元年间入闽后,在福建、浙江辗转,后在霞浦、福鼎等地繁衍。据福鼎东嫁白叶坑《蒋氏族谱》载:“始祖德义公汉代陈州知府蒋成之子,丞相蒋德清堂弟。两千多年前自河南入闽居安溪柿树兜,他们是中原地区南迁福建的第一支蒋氏族人,历经漫长的岁月,子孙繁衍缓慢。传数代后迁往浙江奉化,传二代后又回迁安溪,居依仁里上汤,又传数代至大纲公。大传公时,约明天启年间,第二次乘船迁徙浙江,中途遇大风兄弟拆散。大纲公到浙江苍南平阳、莆门、玉环等地后定居。清乾隆35年德义后裔文贵、文发兄弟携眷三度入闽,择居福鼎石门乡东嫁白叶坑村,为开基始祖。”今传十代。“而大传公遇难脱险,于1626年定居霞浦牙城梅花,由于环境恶劣,其后裔外迁,今牙城蒋姓族人不足百人,武夷山名画家蒋步云、蒋步梯则是牙城人。”该衍派是否汉代入闽,有待考证。

  此外,福鼎白林藤屿洋心蒋姓始祖天英公。据谱载是明末崇祯年间从浙江苍南移至,而先祖也是从安溪柿树兜移迁浙江苍南的,迄今传15世。

  9、福全衍派。明朝,东南沿海各省屡遭倭寇骚扰,始祖蒋范、蒋旺,旺公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夏侯周德兴由安徽风阳奉旨入闽仕宦,在东南沿海建几十座小城抗倭。在泉州建崇武、永宁、福全、中左、高浦五座卫(所)块。蒋旺任福全所千户,属武职五品官衔。蒋范随侄到泉州定居,今晋江福全、泉州、厦门、惠安各地均有蒋姓后裔,人口多达万余。据福全《蒋氏族谱》载:福全蒋姓始祖蒋旺与其兄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征战三十余年,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洪武九年蒋旺升任福建省兴化府前所百户,首度入闽。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旺公带子正到福全上任,遂家籍于福全山为福全蒋姓开基祖。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封赠武节将军骁骑尉、福全守御千户所正千户世袭,遂家居焉。其子橹、真俱封寿州副千户好、蒋兴于高州袭千户。明代福全所作为泉州海防的门户、东南沿海的军事文化重镇,有“万人烟、百家姓”之称,涌现出众多英贤俊才,蒋氏更是人才辈出的世家,先后十一代袭任千户。蒋姓不仅在捍卫边城作出巨大贡献,历代还出了许多饱学之士。特别是蒋德景(1584-1646年),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国相。今日福全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蒋旺的后裔迁徙各地并形成支派。三世孙信公次子迁徙兴化府莆田新安里(今忠门半岛),正公次子义公号永升,分派惠安崇武十三乡为崇武开基始祖。福全儿孙主要分布于泉州城区、泉州奇树、潭美、崇武、厦门同安曾林、厦门翔安澳头、晋江深沪、广西全州、惠安蒋厝平潭下苏澳、福鼎敏灶盾头、永春、南靖池园等地,支分广西、广东、辽宁、金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蒋旺、蒋范的后人为纪念自己是从凤阳迁移而来的,就称“凤阳肇始”。

  10、钟英衍派,翠岗公于元明时由漳州迁龙岩,漳州蒋姓这支则是由福州螺州迁徙而来,至今龙岩蒋姓分衍成三个宗支。据龙岩《蒋氏族谱》载:“不知始祖是谁,何年入闽。仅知一世祖世英,讳杰,居福州闽侯嘉泉里螺州城门,娶吴氏生一子通,名伯达,娶黄氏生四子:贵聪、贵兴、贵德、贵诚。兄弟四人因避兵迁漳州,贵聪生三子:子敬、子华,后又由漳州迁往龙岩,后裔钟英成了龙岩蒋氏名人,并办不少善事,故龙岩建有祠堂和钟英堂。”

  11、绍公衍派,公于明太祖时自江苏金陵入闽,其分支只在永泰、闽侯几个村落缓慢繁衍。据永泰资料记载,始祖绍公明太祖时金吾将军,封万户侯,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旨自江苏金陵,携家眷入闽,但何处不明,仅知后定居永泰县丹云乡赤岸水沟村,支分闽侯竹岐乡前山村,今传25世。

  12、积善坊蒋。德化上涌积善坊蒋姓始祖蒋高乃魏晋太尉蒋济之子孙,唐僖宗时,初为吉州太守,清廉有声望,后升为尚书仆射。时因黄巢起义,蒋高避乱入闽晦迹远遁闽中,昭宗嗣位屡诏求之,适逢王审知据闽称王,蒋高不仕,择德化上涌积善坊隐居,生七子。

  据福建各地族谱载,入闽的蒋姓族人中间,约有十支发展成大族衍派,按入闽先后分别为:德义衍派、子慎衍派、高公衍派、莆仙衍派、连城衍派、屿头衍派、福全衍派、绍公衍派和钟英衍派。也有入闽蒋氏中繁衍、成宗支。福建蒋姓人口约9万余人,在全省姓氏人口中排名46位,分布在福建300多个村落。八闽蒋姓族人都属于横公九个儿子的后裔,伯龄公的血脉。

  【播迁海内外】

  福建蒋氏早年就开始播迁海内外,如莆仙衍派自宋起后裔还陆续迁往广州、琼海、海南、浙江和台湾等地。福州长乐屿头衍派(蒋吉衍派)。吉公于宋末从南京风阳府八角井迁入长乐三溪莲池,后又迁徙屿头而人口大发,是全省蒋氏人口最多、量集中的一支,约有蒋姓族人8000多人,元明清开始不断播迁往福州、连江、闽东、闽北、上海、台湾等地者。泉州福全衍派,福全儿孙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平潭、福鼎,元明清也播迁广西全州、广西、广东、辽宁、金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

明代永历37年,有位叫蒋毅庵的人,跟随郑成功父子在台湾高举义旗,反清复明。和另一军队中蒋琬部将,定居在台湾垦港东里西势庄,是泉州始祖蒋雍的后裔。他是去台湾最早的蒋姓人士,被公认为蒋姓移台的始祖。蒋毅庵去逝后,就葬在台湾省彰化市的八卦山麓。据台湾《姓氏探源—台湾百大姓探源》一书对渡台祖及分布是这样叙述的:“明、清二代,蒋氏族人渡海来台祖,除蒋毅庵外,清康熙年间(1683-1722年),有蒋氏族人与蔡氏入垦今屏东竹田。乾隆四十三年,有蒋宽、蒋兴、蒋同捐款重修今台南麻豆关帝庙。嘉庆四年,凤山县蒋喜、蒋大有热心公益,捐款襄事。嘉庆初年,有福建尤溪蒋氏入垦宜兰市。道光十一年,蒋大德捐建观赢桥,该桥为昔日东势往卓兰必经之道。”据莆田蒋姓史料载,在清末、民国年间,蒋氏有很多人赴台湾经营或开发。据长乐屿头《蒋氏族谱》载:1949年前后有海军总司令蒋拯上将后裔蒋铭、蒋秀莹、蒋秀光等举家迁居台北市,海军教育家蒋超英在海军任职后裔迁居台湾,还有蒋亨灏带部分家眷于1948年2月和蒋氏宗亲由上海迁台北。蒋开慧、蒋心德也居台北,连江蒋书训、蒋启弼等一家也住台北,还有蒋书浩等十多人举家迁徙台湾,他们都是屿头吉公子孙、世祖稔公之后裔。台湾光复后,各省也有迁徙入台,台湾高山族也有蒋姓。据《台湾人的祖籍与姓氏分布》统计,台湾蒋姓人口有33000多人,在全省大姓中排行第63位。现多居住在台湾的台北市、台北县、高雄县、高雄市、台中县及板桥市等地区。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

  郡望

  东莱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东汉时期移治黄县(今山东龙口)。晋朝时期改为东莱国。南北朝时期分为东莱、长广两郡。隋朝时期改为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掖县。唐朝时期亦为莱州。

  乐安郡:东汉朝永元十年(戊戌,公元98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高苑镇),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博兴市高青县、桓台县、广饶县、寿光县等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改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东博兴)。南北朝时期移治到千乘(今山东广饶),隋朝初期废郡改东安县(今浙江富春)。

  堂号

  东莱堂:以望立堂。

  乐安堂:蒋姓出自姬姓,是周王朝的后代。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地(今为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建立了蒋国。春秋时蒋遭楚灭,伯龄的子孙即以国名为姓,称蒋氏。后来子孙中有人迁在乐安(今山东省邹平),并在那里发展为望族。

  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他生前说过“我的骨头轻,死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建康(今南京)建了国都。一天,孙权到钟山堂游览,果然看到了死去了好久的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于是就在钟山上给他盖了庙,封他为蒋侯,专门派人奉祀他。蒋姓因以“钟山”为号。

  九侯堂:蒋翊为西汉名臣,以清廉正直出名,忠于汉室。因不满王莽专权,蒋翊告病返乡,终身不仕。蒋翊有一个孙子,名叫蒋横。蒋横跟随光武帝刘秀征讨赤眉,南征北战,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逡遒侯”,官拜大将军。然而好景不长,朝中司隶羌路上报蒋横谋反,刘秀闻讯大怒,将蒋横诛杀。为了免遭灭族的厄运,除了老七蒋稔为父守灵,其余八个儿子全部逃往江南。蒋横蒙冤遭到诛杀后,朝野不平,一时间京城民谣四起:“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刘秀闻听之后,下旨清查蒋横冤案,最终冤案大白天下,蒋横平反昭雪,羌路则被处斩。为了安抚人心,刘秀以王侯之礼迁葬蒋横,赐墓号为“显忠”,并将蒋横的九个儿子全部就地封侯。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此外蒋姓的堂号还有居易堂、亦政堂、慎枢堂、乐安堂、思成堂、忠孝堂、行义斋、忠雅堂、佑启堂、嘉会堂、孝思堂、郁文堂、世恩堂、树滋堂、慎余堂、世裕堂、保元堂、沛丰堂、雍集堂、忠雅堂、松荫义、追远堂、敦伦堂、燕翼堂、眭锦堂、明德堂、射潮堂、三治堂、一梅堂、世恩堂、追远堂、三经堂等。

  字辈

  1.重庆市蒋氏九候堂字辈:

  “朝廷先现应,文员启世新,熙和崇大化,兰贵发奇英,灵峰高腾汉,方生万代荣”。

  2.重庆蒋氏通谱班辈:

  芝兰毓秀 万世联芳 国正德大 仕子永昌 天开文运 富贵荣光 福禄寿远 扬名安邦

  3.重庆大足县邮亭镇枫树湾:

  思元学文明,迪益尔吉长,乃惟泽开达,凤翼锡宏扬。

  亲睦频克武,敦伦毓芳亨,承先恢隆鼎,华荣兆螽诜。

  大足县国梁镇红岩坡坎下:朝廷正在子 志道仕兴福 富贵荣华永 文才壁仲仁

  4.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粉场坝蒋氏宗派班辈表:

  重应君大德,必怀学仲成,宗泽宜世守,和顺锡天心,克绍光前智,永正尔家声。

  5.湖南安化蒋氏族谱派语

  旧派:荣如永宗然彦孟,金朝加益显忠诚,克立奇功修学业,英贤世守圣明君。

  新派:恭维先泽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勋楚宇灿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

  6.湖南邵南蒋氏族谱字派

  千万才必仲,仁义礼智信,天大惟馨晋,藻干舒民泽,宏贻偑玖怀,迪思淑尔类,誉履庆方开。

  湖南邵阳蒋氏族谱字派:

  清必思文福,思仁义礼智,元哼承宗祖,朝廷永万兴,太运开新成

  7.湖南长沙蒋氏派语

  通谱公派:恭维先泽本隆昌,世序敦和(亲)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动楚宇灿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

  光甫公老派:国忠成原志祥乾,道德清廉庆寿全,宁湘楚里英明广,斗柄文衡祖振严。

  乾隆庚戌六修谱旧派:宁湘开泽远,作述在贤良,孝友芳名久,光先绍汉长。

  8.江苏京江蒋氏宗谱字派:

  吉士增宗德荣名寿国华。

  9.江苏赣榆蒋氏三径堂宗谱字派:

  文明开士玉,继德城泰余,庆裕坤恒寿,瑞瑶敬益居。

  10.浙江暨阳七里上马石蒋氏宗谱派语:

  百千万寿岗陵视孝悌仕浩刘云庆尚彬珙琦景美吉振大纲仁良增富肯雅秀伤冠裳。

  二年分第字母:尚清迁繁幅绶馆享荣华富贵贻谋燕驽克禺庆后。

  七年分第字母:仕亚还德建贤宗正详文章科第显名扬,英才群勷洪恩宠永远乾远乾坤世业长。

  11.浙江兰风蒋氏宗谱派语:

  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絜静精微,恭俭庄敬,属辞比事。

  12.广西富川蒋氏宗谱派语:

  湘桂姬周裔,齐联团结欢,英才期蔚起,敏学绍书香。

  13.东北蒋氏宗谱派语:

  入守有云廷 世天国兴基 立本希再其 曰乃培治克 景如永斯维

  14. 安徽定远蒋集:

  克宏尔尚允 存思孝其正 大(文)学华邦国 长太耀门庭

  15.陕西:

  邦克守立国 维

  16.贵州遵义木凉伞蒋氏宗派语:

  旧谱派:奉 汉国君师懋廷源安连学仕尚文昌

  新派:鼎定宏开兴隆运玉书献瑞灿天章修齐治平辉先绪 刚常从德建家邦.

  永乐延益广福泽光化锦庆兆祯祥忠孝为本发达远 攀桂登云万代香

  贵州遵义板桥沟蒋氏(明末江西吉安迁入)语字辈:思德阳宗(芝)洪,仕金维永如,尚应承先志,道明正本源.

  17.蒋介石辈字:祁斯肇周国,孝友德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

  18.浙江奉化蒋霞浦:

  世德相嗣茂,良子绍贤能,本宗垂方大,学士显朝廷

  19.浙江义乌蒋氏宗派

  并第字目:元亨茂贞 敬顺和恒 常怀孝悌 永守诚明 恭宽敏惠 慈爱廉仁 绵延福泽 谨慎言行

  合讳字目:存继士廷 尚以我宗 祖克裕英 能乐天真 隆庆兆先 乾嘉如初 咸道协同 光国周齐

  20.江苏徐州孤山蒋氏字辈:

  天尊士立广继荣昌光大孝友 志守忠良 振兴百世 育化万方德仁远传永保家邦

  21.江苏扬州宝应

  宝应县贾林村蒋氏字派(八世起)

  贾林村九候堂“仁义昌帮国 政清定太平 存心长有久 正大在光明”。

  序言 : 国泰修志,族旺修谱。追根我始祖河南期思、远祖苏州阊门、近祖宝应高邮州三垛镇、塔(儿)集镇、嫡祖移居宝应县鲁垛镇贾林村,繁衍生息,至我政辈,共传脉一百零八世。(自嫡祖永扶公迁宝应至今,共传脉十四世系,则为伯龄公一百零八代孙)

  新族训 :凡我族人必须认真读书、以训育子、积德行善、团结和睦、扶危济困、尊老爱幼、诚实做人、爱国爱民、服务社会、拼搏一生。

  为官者 — 廉洁奉公,一心为民 ; 为民者 — 遵纪守法,勤劳致富 ;

  职业者 — 道德为先,精益求精 ; 从商者 — 诚信第一,货真价实 ;

  从戎者 — 保家卫国,服从命令 ; 研究者 — 一丝不苟,不断创新 :

  21.河南蒋氏宗派语

  宗中水顺雨,汝光奇臣玉。万昌克可茂,性学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虑。天体忠良厚,裔业永邦与。祖示同保嘉,律时乃圣智。

  22.四川阆中蒋氏谱派:

  嘉雨泽长 永保吉祥 守为诚正 世祚显扬;备用谱派:忠厚本源 国家之藩 崇德尚志 庆毓英贤

  23.安徽岳西蒋氏谱派:

  希锡璋同本燕贻昌 安旭品道常

  24.安徽蚌埠五河蒋氏谱派:

  文邦家有(之)光 成其祖武 万世永昌

  25.湖北黄梅蒋营村蒋氏谱派:

  文行忠信,章智尊仁,华丰(封)永祝,国礼常青;

  26.源自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前陈乡官岩村《官岩蒋氏》 自第十二世始:

  道良永孟宗,大元崇尚明;世守邦家起,俊贤永有兴;

  27.源自浙江金华市兰溪市水阁乡洪塘里村(洪塘里原属浦江县管辖,兰溪市马涧镇西湖村[原章岩村]蒋氏亦源自洪塘里村)《浦兰蒋氏》自第二十三世始:

  邦世其兴,尚德信贤,崇本厚理,立志应试,以仕万方。

  28.贵州省毕节地区蒋氏谱

  原序:清必仕文福、思仁义礼智、元亨承宗祖、朝延允万兴、泰运开新景、乐安显织昌、庆云昭海宇、家世裕忠良。

  29.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蒋葛庄蒋氏谱:

  洪九世国克 振汉同保如 怀志新中华 玉业祝伟德

  30.江西遂川衡溪字辈:基祖绍铎公以下世袭排行:绍宏翘愈济东汝子继蒋如承玉天廷三崇孙元宋(因家族遭遇灭族惨祸,旋又复基,时已入元,自此改宋为祖字行)复基祖荣公父端元公以下世系排行诗句:元祖宗伯远思维孟遂春登望子孙贤居仁由义士鸿文应国用大振家声志兴发祥钟衍恩荣承万世

  31.安徽省砀山县蒋集蒋氏家谱:

  政治清明时,光兆雪瑞祥。家宗昌兴立,严肃育忠良。

  32、四川省岳池县粽粑蒋氏族谱字辈:

  此派字辈据新修族谱记载,原祖籍湖南,湖广填四川时迁到四川。

  旧字辈:仲于仕庭,朝正奇仁,世(万)盛兴发,大中光明,维化(佑)德良,孝义传家。

  新字辈:文章英豪,高照福禄,富贵荣昌 ,显扬流传,万代永远,定国安邦。

  33.江苏句容虬山北麓 蒋家边 自廿二世起蒋氏家谱字辈:

  圣德传家厚,天心锡福长:

  人才永显达,起继英名扬。

  34. 江苏南京栖霞蒋氏家谱

  文运宏开,邦基永定。

  35.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蒋氏字辈:

  族训:积善泽家邦

  堂号:积善堂

  成耀文志献,运福玉金恒

毓翠纯新学,先雄可立千


楹联典故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九侯世泽;三径家声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蒋诩,隐居故里。庭中辟三径,闭门谢客,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来往。

  山亭世泽,玉渚名流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周·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为社稷器,具文武才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三国·蒋琬随刘备入蜀,诸葛亮称其为“社稷器,非百里才”。亮卒后,代为丞相。下联典指三国·蒋济,有文武之才。

  钟山留祀,竹径初宾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蒋子文,孙权为其立庙,封蒋侯。下联典出汉·蒋诩归乡里,于院中辟三径,足不出户,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铜符鼎峙,玉笋联班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蒋满,与其子蒋万同诏征见。宣帝曰:“父子宣同日剖符。”即下诏以蒋满为淮南相,以蒋万为弘农守。

  五言通用联

  山亭绵世泽,荆渚颂名流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四封花色丽,三径竹阴清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蒋沇。下联典指汉·蒋诩。

  维新浑祖烈,有谷裕孙良

  ——蒋祥墀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蒋祥墀撰湖北省天门市蒋氏宗祠联。

  三经绵世泽,五礼振家声

  ——蒋孝林撰安徽省来安县蒋姓宗祠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

  ——蒋衡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书法家蒋衡撰书联。蒋衡,金坛人。

  七言通用联

  花色遍四封之丽,竹阴留三径之清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蒋沇,兄弟四人均为才吏。下联典指汉·蒋诩。

  赋秋河而得丽女,过清溪又访小姑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蒋防。下联典指东汉·蒋子文妹。

  邦显碧岩三绝画,廷锡集成万卷书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画家蒋时行,字邦显,尝筑憩神楼于碧岩,三年不下,所绘《真武像》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下联典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钦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万卷。

  松竹犹存三径菊,公琰自非百里才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蒋诩。下联典指三国蜀大司马蒋琬,字公琰,孔明称他有社稷之才,非百里才。

  蜀中曾继如龙相,湘上今传伏虎名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蒋琬祠联,祠祀蜀汉名臣蒋琬。

  祖德绵长肇东汉,宗功久远靖西陲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砀山县蒋祠村蒋家祠堂联。

  高洁天然飞石鹤,钟灵毓秀潜元龙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周春秋时蒋国国君蒋子涵。

  九侯门第传千古,三径家声振万年

  ——安徽岳西蒋氏宗祠一联。

  八言通用联及以上

  玉笋民班,丰姿可爱;琼花直谏,赤胆堪嘉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咸通进士蒋凝,风姿美,号水月观音。下联典指明代御史蒋瑶。

  廷诏待颁,文经武纬;宗祧克肖,子孝孙贤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1)。

  廷材建乐安,万古诗书铭美;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2)。

  绍禄游泰和以开严庄,名扬吴郡;仲南还湘乡而归曲靖,德盛楚邦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沙溪蒋氏宗祠联。

  科甲肇遂兴之首,簪缨不二世族;阀阅自湖楚而上,钟鼎第一名家

——此联为宋末文天祥为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南乡衡溪蒋氏重修族谱所题


     【祠堂古迹】

       华安仙都蒋氏宗祠

  华安仙都蒋氏宗祠,座落于华安县仙都大地村。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为乡绅蒋士熊筹资兴建。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八年(1893年)重修,记载建祠和重修的三个碑石镶贴在山墙内,保持完好。祠堂座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为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前厅为仪门;进深两间,中有天井。上、下厅均宽14.4米,上厅深12.1米,高7.3米;下厅深7.6米,高6.5米。中有天井,长7米,宽4.7米。东西厢房阔五间。祠堂前有祠埕和照壁。祠埕为鹅卵石铺设,照壁为燕尾脊式。祠堂内保存有清代民间刺绣蜈蚣旗6面,木雕仿金装饰攀轿一架。祠堂供奉供奉蒋氏开基祖蒋景容等祖先牌位,华安蒋氏列祖列宗。

102497460_1.jpg102497460_16.jpg

       长乐市屿头蒋氏宗祠

  长乐市屿头蒋氏宗祠,位于长乐市屿头村定山东麓,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成了现有建筑中的“后座”,建筑面积约为370米。民国11年(1922年)续建,使之占地面积达1870平方米,并于民国16年(1927年)落成。现有建筑基本保持当年的格局和规模,主体建筑有前后二座及回廊、天井等,前座为大戏台,至今仍时有演出。宗祠后座为大木结构,有寝室与大厅堂。寝室安放历代祖宗灵牌,大厅堂阔18米,深12米,可容纳近千人。宗祠堪称雕刻彩绘艺术展览馆,人物故事的浮雕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很是气派。蒋氏族人向我津津乐道的不仅是当年宗祠落成时萨镇冰上将亲临盛况、杨树庄省长赠匾的荣耀,更是争相指点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的赠匾“救国荣宗”。原来当年屿头村的蒋氏绅民纷纷慷慨解囊,共捐资一万银元支援抗战,一时传为美谈,实为族人的荣耀。该匾“文革”时被人们冒险保存了下来,至今仍高挂于后座大堂正中。宗祠正面十分壮观,由青石和红砖砌成。宽21米,高10米,以正门上方的横额“蒋氏宗祠”青石浮雕为中轴,“蒋氏宗祠”四字雄浑劲健与建筑相映成辉。东西对称以“入孝”、“出悌”青石人物浮雕。墙体上面覆盖琉璃砖,在阳光的照射下仍璀璨夺目。

c2cec3fdfc0392457cb2cc098c94a4c27d1e25b4.jpg

  华安仙都镇大地村蒋氏祖厅,位于著名的华安土楼群的二宜楼内。二宜楼是闻名于世的圆形土楼,取宜山宜水宜室宜家之意作为楼名。楼的平面呈圆形,石基土墙木结构,内外环,单元式内通廊,对外开一大门和左右两侧小边门。外环四层,高18米,每层52开间,除三个楼门和祀堂占4开间外,其余48个开间分隔成12个单元,各备楼梯上下,相对独立。底层为客厅或卧房,2、3层作卧室,顶层是祖厅。在清乾隆五年便开始建造了,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造了31年。土楼依山傍水,楼后峰峦叠嶂,近处山岳绵延;两条清澈的小溪在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青山绿水,与黄墙黑瓦交相辉映,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浑然一体,一派旖旎风光。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的大地土楼群,是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村土楼群形式多样,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及其变异形式等多种类,规模宏大,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高3层以上的土楼超过80%,最高的达6层,圆形土楼直径最大的为80多米。其中,“土楼之王”二宜楼以“居民瑰宝”、“土楼奇观”、“楼中之宝”、“建筑奇葩”享誉海内外,在福建数千座土楼中独占鳌头,首个荣膺“国保”称号。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蒋氏宗祠

  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位于浙江溪口城建中心,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汉族民间节日祭祖、演戏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蒋氏宗祠建立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1930年,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地盘扩大了许多。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三房祖先安放在哪里?”蒋介石就拨出大笔资金建了一座新祠堂,面积超过他的故居丰镐房,且气势宏伟、壮观,相当有气派,族里人祭祖、看戏等活动都很方便,两边还有厢房,可供十多户族人居住。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蒋氏宗祠.jpg

  江苏省泰州市白米镇蒋氏宗祠

  该祠堂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原有前厅、门厅和正殿,现仅存正殿3间。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蒋氏宗祠的规模造型在偏僻的农村,实属罕见,当时堪称“一郡之望”。其建筑结构主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系典型的苏中地区流行的建筑形式。抬梁上为五架梁,不设金柱,以便增加室内空间和透视观照。屋面上盖蝴蝶瓦,硬山造,墙体一式用小青砖“三顺一丁”,清水小刀勾缝,灰浆用糯米汁拌和青灰垒砌而成,七道磨砖封檐,高屋脊,格栅门。所用的砖木上的浮雕纹样内容丰富多彩。珍禽瑞兽,奇花异草,人物戏文皆有。雕刻精细,工艺讲究是其特点。长料木作与局部配料图案配合恰当,线条分明,形象逼真。虽然时过150多年,房屋结构风貌仍然完好无损,可见古人营造技艺的高超。

江苏省泰州市白米镇蒋氏宗祠.jpg

宗族特征

  1、天下无二蒋,蒋姓来源比较纯正。

  2、蒋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3、历史上蒋姓人材济济,若星汉灿烂。

  4、字行辈份断则有续。如据《灰汤蒋氏支谱》载,湖南宁邑蒋姓一支字行为:“际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国泰民,安湘启祖传嗣广,英贤恒守应昌荣。”续修派语字行为:“原泉资必达,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业,诗书建大名。”又如湖南道州蒋姓一支行为:“芝楚世光元,能学正荣昌。”续修派语字行为:“先崇尊敬,信义传芳,……”


  【典故轶事】

  蒋琬和井字街

  东曹掾杨戏,平常不太爱说话,蒋琬与他交谈,杨戏不做答,于是有人对蒋琬说:“你和杨戏说话,杨戏居然不做回应,这种对上司的态度是非常傲慢的。”蒋琬却说:“人心各有不同,各如其面,表面上顺从而背后反对,是古人所诫的。杨戏若是赞赏我,则不是他的本意,若是反对我,就会显示我的不对,所以他默然不答,杨戏实在是个痛快人。” 而督农杨敏曾经恶意毁伤蒋琬:“蒋琬做事糊里糊涂,实在不如前人。”有人将此话告诉蒋琬,司法官觉得可以以此治杨敏的罪,但是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人,所以杨敏说的对。“司法官听到蒋琬这样说,便问蒋琬什么事做得糊里糊涂,蒋琬说:”他所说的不如前人,就是事情处理的不当,事情处理的不当就是做事糊涂,有什么好问的?“后来杨敏犯罪入狱,大家都以为杨敏必死,但是蒋琬依法办理,没有因此给杨戏加罪,蒋琬好恶存道,都是这种类型的。 蒋琬老年还乡,在伊家湾栽桑种麻,养鱼做菜,与乡邻们同甘共苦。他还将一生积存的钱财在涓水河右岸兴建了一条小街,并让当地一百多户没有房子住的穷人,集中在那里居住,做点小本生意,使他们安居乐业。蒋氏家族和乡邻门集居在这里,亦农亦商,俨然街市。于是这里便被人们称作是“蒋市街”。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一场暴雨,涓水河水涨将蒋市街造成了巨大的损毁。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蒋市街人民自发组织,在废墟上建起了一个“井”字型的新镇。于是按当地口音,“蒋市街”又被称为“井字街”。


家风家训

【家训格言】

  《蒋氏家训》是历代蒋姓家训中最有名的,是清朝大臣蒋伊的佳作。他治家教子严谨,凡事均以礼为准。他告诫子弟:对贫困者宜宽容,不逼租债;对族人的贫穷子弟的求学,一定要资助;囤积粮食为防饥荒,若遇灾荒,须量力济人;择婿须观其品行,娶妇须察其父母德器;妇人30岁内丧夫者,允许改嫁。其家训议论家居守礼、勤俭生计之道理十分具体,尤其抨击恶习陋俗。堪称模范。蒋伊有二子,均十分出色。长子蒋陈锡,康熙进士,官至云贵总督;次子蒋廷锡,康熙举人,赐进士,后官居文华殿大学士。

  蒋伊《蒋氏家训》摘录

  嫁娶不可慕眼前势利,择婿须观其品行。

  有败类不率教者,父兄试谕之。

  谕而不从,则公集家庙责之。

  责之犹不改,甘为不肖,

  则告庙换之,终身不齿。

  家人不许生事,扰害乡里。

  轻则家法责治,重则送官究惩。

  积谷本为防饥,若遇饥荒,须量力助人。

  不得因歉岁反闭粜以邀重价。

  不得逼迫穷困人债负及穷佃户租税。

  须宽容之,令其陆续完纳,终于贫不能还者,焚其券。

  蒋行知家训十六条

  家训第一敦孝悌,孝敬父母牢记心;连枝姐妹亲兄弟,父母九泉放宽心。

  家训第二敬尊长,不论本族或外姓;见到长辈有礼貌,诗礼传家爱善心。

  家训第三宜家室,一日夫妻百日恩;人伦之首不可忘,夫唱妇随百事兴。

  家训第四择婚姻,男婚女嫁要谨慎;美富攀贵不可取,志同道合定终身。

  家训第五教子孙,读书明理学做人;礼义廉耻常思考,言行举止要文明。

  家训第六慎交游,物以类聚人群分;文章道义最珍贵,互相帮助是真情。

  家训第七和乡邻,邻里乡亲多亲近;左邻右舍要和睦,患难相扶常照应。

  家训第八论丧葬,厚养薄葬待双亲;孝思本是无穷时,铺张浪费难安魂。

  家训第九守世业,立德创业靠辛勤;和平发展时代好,共同富裕当标兵。

  家训第十贵厚道,待人接物要至诚;争强好胜惹祸端,退后一步表诚心。

  家训十一勤耕读,天下百业无轻重;掌握技能多钻研,行行都能出精英。

  家训十二善劳苦,劳苦磨难锻炼人;奢侈享乐败家子,艰辛创业人上人。

  家训十三崇俭朴,品德高尚永继承;生活富裕不忘本,精打细算过光阴。

  家训十四限欲酒,酗酒误事太可恨;礼尚往来有适度,健康长寿保青春。

  家训十五黄赌毒,害人恶习不可近;废时失业荡家产,害人害己害家庭。

  家训十六虔祭祀,祖先恩泽记终生;千枝万叶根上起,拜宗祭祖永传承。

  海宁蒋氏家训

  (知名人物蒋百里,钱学森夫人蒋英)

  有男子终身不娶,年逾六十贫苦无依者,或中年丧偶有子不能奉养者,每年给赡米二石。七十岁以上,每季加给酒肉资一元。

  有孀妇无以为养者,每年给赡米二石,有子年过二十可以奉养者停给。有子而不成人者给至终身。无子而年逾七十以上者,每季加给酒肉资一元。

  有少孤无以资生者,十岁以内每年给赡米一石,十岁以上每年给赡米二石。男至十六岁可以自谋生理。女至出嫁即行停给。

  有年老无子或中年丧子至六十而贫无恒产者,每年给赡米二石,其妻年相若者并照给。

  有废疾失业贫无所依者,每年给赡米二石,无子给至终身,有子年至二十停给。

  男女七十以上领赡米者,夏支布帐一顶,冬支布絮袄裤一套,絮被一条。被帐五年,袄裤三年一更换。幼失怙恃领米之外,随年岁大小给布絮衣裤一套,二年更换至十六岁停止。读书不成,另习生业,实系寒苦者,给铺陈一付,止准一次。

  有死亡贫无以敛者,报庄后查明属实,给丧费银二十元。

  有素守本分,向无恒产,年过二十五岁,贫不能娶者,给婚费银四十元。

  有女贫不能遣嫁者,给嫁资银二十元。

  凡入私塾十二岁以下者年给四元,十五岁以下者年给六元,十六岁停给。

 四川阆中蒋氏家规十条:

  不孝父母,集族杖八十罚跪三日

  冒犯尊长,集族杖四十罚跪一日

  强嫁节妇,集族杖八十送官法处

  兄弟就婚,集族杖八十另行出嫁

  窝拐妇女,集族杖八十令妇归家

  夫妇活折,集族杖八十仍令团聚

  一女两聘,集族杖四十仍归前聘

  匪窝害人,集族杖四十送官法处

  万索加补,集族杖四十送官法处

  设赌聚众,集族杖四十送官法处

 


寻根记
家乡美
环宇风采
致蒋氏朋友的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祖根就是至高神圣的土地,寻根认宗充分表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ANXIERA安世代系统云端大数据中心,秉承着服务全球华人的宗旨。是综合OinO2C (Online in Offline to Consumer )模式的文化产业化信息流综合平台。立志创建一个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的百家姓渊流网站,提供一个全球华人探根寻祖,溯源祭祖的圣地。

 历史上由于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天灾战乱等诸多原因,很多家族为了生存发展而北上南下不断迁徙,在这过程中导致了很多家谱的断裂残缺,时至今日很多人扔无法认祖归宗,作为同样的炎黄子孙,我们有理由更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实现这个人生夙愿。 ANXIERA安世代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提供各个姓氏的宝贵资料与交流建议,以此不断地完善我们平台,方便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根。(凡提供姓氏资料将分别给予不同性质的奖励。您可以通过邮箱asd@anxiera.cn与我们联系。)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先祖的美德是我们骄傲,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愿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够找回自己的历史归宿,这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将会大大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一姓为家,千姓汇聚国。愿我炎黄子孙团结奋进、携手前行;愿我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