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渊源

name origin

杨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出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十六位。现今人口约四千六百二十多万,排在第六位。

杨氏图腾

  【释义】 杨,太阳之意。杨字从木、从易。木称扶桑树,特指神木,据说扶桑 树专门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也称 阳谷。“易”就是“日升汤谷”之意。


杨氏渊源
姓氏由来

【得姓始祖】

  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以地取姓为杨姓。伯侨遂为杨氏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杨泗儒:南宋嘉熙元年由广东南雄州移居香山县之北山乡。是为广东中山北山杨氏侨外支谱始迁祖。

  杨元规:宋绍兴间由广陵宦居于香山之南。是为广东中山南开杨公镇东支始迁祖。

  杨承斡:北宋时自关西华阴徙居越州上虞岑仑堰。是为浙江上虞岑仑杨氏始迁祖。

  杨一句:明末自暨阳地屏迁上虞沥海。是为浙江上虞沥海杨氏始迁祖。

  杨文弼:北宋初自湘阴剑滩迁巴陵。是为四川巴陵杨氏始迁祖。

  杨 辂:世居陕西华阴五代南唐时官吉州刺史,遂定居吉水亚塘。字殷,驾化英杨及南,为虞部侍郎,知江西吉州,因家陵城,葬吉水六十二都鸪西洞,今地名杨家墓,配郑氏,封广陵,君葬东冈山后落水塘尾,上山。子二:锐、铤。是为江西吉水杨氏始迁祖。

杨大业:明初由弘农迁居河南西增。是为河南杨氏家始迁祖。


姓氏衍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姬姓。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为唐侯。因唐地临晋水,由此为晋(诸侯)国,叔虞即为晋开国之君。至春秋时,晋国内乱,晋武公(叔虞后裔西周第九代君夷王姬燮之十世孙)灭瑉侯统一晋国。武公死后,其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献公相继灭周围诸小国,包括杨国。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取姓即为杨姓。由此伯侨成为杨氏得姓始祖,距今约2600多年。另一说:“周宣王(姬静,也作靖)儿子尚父,幽王时封为扬侯,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古代“扬”通“杨”)。”意即宣王小儿子尚父,其兄幽王封其地于扬,建扬(诸侯)国。春秋时扬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另据《史记·晋世家》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记载,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顷公灭了势力日益强盛的羊舌氏等氏族(肸为突之孙,肸之子名伯石),伯石之子遇其时逃难于原毕国所在地(今陕西西安、咸阳以北,原是周文王姬昌子孙的封地),复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史载此杨姓为杨氏正宗源头,距今约有2500年左右。其后裔定居于弘农、华阴一带(河南西北、陕西东部渭河下游一带)繁衍生息,故华阴成为杨姓郡望。秦汉以后播迁全国各地的杨氏宗支,许多均源自关西(潼关以西)弘农、华阴。杨姓始出于晋国,春秋末期晋国六卿逐渐强盛,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368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卿(诸侯)瓜分成韩、赵、魏三国地盘,史称“三晋”。故有杨姓“源于三晋,望出弘农”之说。但几说均可证杨姓出自姬姓。

  此外尚有三说,且不论哪一说,其源均为黄帝后裔,周朝王室。姬姓杨氏占所有杨氏的主流。

  源于西周宣王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陕西杨家村出土27件青铜器中,有一件后来被称作“四十二年逑鼎”和杨国建国有关。该鼎有一篇280多字的铭文,记的是周宣王四十二年,“逑”(qiú)这个大臣征伐犬戎的一支“猃狁”有功,而得到周王赏赐土地的事情。其中的75个字很关键:“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厥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猃狁出捷于井阿、于历岩,汝不艮戎,汝□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聝,俘器、车马。汝敏于戎工,弗逆”。翻译成白话,大意是:周宣王我把我儿子长父封到杨地为侯,下命令给逑你予以辅佐,让长父在杨这个地方安定下来,你发扬了你的老祖先与猃狁一贯的战斗的精神,与他们交战,追击他们于井阿、历岩、弓谷等地,斩获颇多,你对军事很有的一套啊。“四十二年逑鼎”的铭文相当于确定了一个史实,周宣王确实封了他的儿子在杨国立国,不过这个开国之君名字是长父,后人演绎成尚父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说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晋国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源流二

  出自姞姓。姞姓杨国位于今山西省洪桐县附近。周宣王灭狄,同时灭姞姓杨国尚父为杨侯。晋献公灭杨,后封晋悼公之弟于杨,号杨干。晋平公时,杨又成为叔向的采邑,叔向子羊舌石以邑为氏,改姓杨氏。

  源流三

  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普通赐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4.改姓

  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还有,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抗日名将杨靖远将军,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5.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赟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源流四

  少数民族杨姓,氐族杨氏,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白族杨氏,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

  回族杨氏,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

  此外在拉祜族、侗族、朝鲜族、蒙古族等等也有杨氏。

  源流五

  出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源流六

  源于变姓,属于因故转姓为氏。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氏,本为倪氏所改,望出千乘郡,派接浦江倪氏盈公大宗。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

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氏之恩,即以母姓杨氏应试,登宋元祐三年戊辰科(公元1088年)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诏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右仆射,韶阳县开国公,谥文贞。其后裔子孙即为诸暨倪杨氏。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迁徙

  杨氏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境内,后为晋国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1.秦、汉之际  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杨氏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氏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氏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2.晋、唐时期  是杨氏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朝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氏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3.两宋时期  杨氏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朝,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4.明、清时期  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浙江的杨氏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氏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5.迁徒台湾省、香港

  ⑴.台南佳里

  台南即今台湾省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清朝时期的公元1661~1886年间为台湾省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省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省者甚多,对开发台湾省起了极大的作用。

  有一次蓝理入朝,清康熙大帝问台湾省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第二天清康熙大帝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省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省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清康熙大帝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⑵.台北半线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入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二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入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入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⑶.台中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杨琏居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杨琏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十八枚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杨琏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八个儿子,即现时八祧房亲,终年六十三岁。其次子杨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杨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杨瑶卿,日本占领台湾省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⑷.台中沙鹿镇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五千人,工厂动力达三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二十余家。

  ⑸.香港八闽弘农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五百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6.移居海外  杨氏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氏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二十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氏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氏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⑴.马来西亚沙巴州

  这是杨氏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杨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公元1858~1925年)于公元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目前那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如今马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五个地区的杨氏,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⑵.孟加拉

  清乾隆四十五~四十八年间(公元1780~1783年),杨氏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⑶.缅甸

  仰光杨氏始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至今已一百五十余年了。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⑷.菲律宾

  杨氏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宗亲总会成立于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属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那里的杨氏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⑸.新加坡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氏人占了较大的比重。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在那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嗣后又在那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⑹.泰国

  居住在泰国的杨氏人也不少,他们在那里建立了泰国杨氏宗亲总会。

  ⑺.印度尼西亚

  居住在印尼的杨氏人建立了印尼杨氏宗亲总会和印尼万隆佛昙杨氏联谊会。后者为以伯侨公为大始祖,直系传下第五十九世的世隆公,开基于福建漳浦县佛昙镇衍派的子孙居住于万隆市者所组成,会员八百余户,达五千余众。还有印尼坤旬杨氏弘农世家,这一家曾于1994年8月组团回河南开封寻根访祖,并参加了新建天波杨府的剪彩活动。

  ⑻.欧、美、澳洲

  二十世纪以来,杨氏子孙在留学或经商的过程中,侨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杨氏。这些人在贸易、科学、艺术、工程、政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许多人都成了各界精英。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师学院院士的杨祖祐,当年即被布什总统任命为总统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杨彼德被布什总统任命为全国图书馆及资料委员会委员;生物学家杨祥发获“沃尔夫农业奖”。美国设有董杨宗亲联谊会,加拿大设有董杨宗亲筹备委员会,大洋洲的新西兰也有杨氏宗亲会。

  7.诸暨概浦杨氏  诸暨概浦杨氏本为倪氏所改,望出千乘郡,派接浦江倪氏盈公大宗。

  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拒王安石变法,遭流新州。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长,力学皆优,念外家杨氏之恩,即以母姓应试,登宋元祐三年戊辰科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诏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右仆射,韶阳县开国公,谥文贞。后裔即为诸暨倪杨氏。

  倪杨氏族盛齿繁,至地四世千字辈分为六宗。各宗独立修谱,自成字派。在徐坞杨建有总祠名六宗祠,可惜已毁,各宗各房所建众多分祠房祠俱已毁。

  杨千一,杨镇,后裔聚居杨家坞和大路杨,族众人口约一千二百余。家谱为《暨阳十都杨氏宗谱》。该支字派为:“顺瑶卸千万曾正清良恒昶武钦尊敬恭嘉柱煃埆铭淳桂灼坊镛沼杞炼垣”。

  杨千二,杨喧,后裔聚居徐坞杨,族众人口约一千三百余。家谱为《暨邑杨氏宗谱》(内页为《诸暨徐坞杨氏宗谱》)。堂号为佑启堂。字派为:“顺瑶卸千万三正大治文浩暹滋椿东振芳菁云霖霁茂燧培钰广衍崇成祥”。

  杨千三,杨鉴,后裔聚居长塘头,分迁晚浦和萧山塘头等地。族众人口应在一千以上。家谱待考。该支字派为:“顺瑶卸千万兆正演允涓绶肃性澄彬都富廉康泰备景春育生茂华起全鼎”。

  杨千十一,杨钦,后裔聚居溪塔杨,龙山,格塘坞,仕畈坞,徐家坞,乌石庙,小马坞,泄溪等地,族众人口约六千余。家谱为《暨邑杨氏宗谱》(内页为《诸暨概浦杨氏宗谱》)。堂号为缵绪堂。泄溪一支为和六房分迁,家谱为《暨阳杨氏宗谱》(内页为《暨阳泄溪杨氏宗谱》),据传理三公派有分迁江宁者,衍成大族,待考。该支字派为:“顺瑶卸千万曾正宁理圭畴旻和宪寅德胜晓昭时景彰均孝友诗礼克缵承惟昔留彝训奕祀共敬听”。

  杨千十二,杨师锐,后裔聚居灵山坞等地,族众人口约一千以上。家谱待考。该支字派为:“顺瑶卸千万兆伏大元采海佛富豪希奇英儒学秀联文庆国朝纲君宰”。

  杨千十三,杨谊,迁居城关南门。后裔散居于三十九都金家衕、江东、南门、杨店、老龙头、王家沿、东阳下吴、江下、马蹄山、大门、上山坂、湖水顶、新壁、名二房、斗子岩、落马桥等自然村落。族众人口约三千余,家谱为《暨阳城南倪杨氏宗谱》,堂号为翼善堂。居江东一支新近单独修谱,叫《江东倪杨氏宗谱》,堂号为永源堂。另传有分迁青田而成族者,待考。该支字派为:“顺瑶卸千辛曾荣佑瑞贵升咸轩冕环英道礼永恺悌鼎盛河坊铉广耀熙暤连吉昌”。

  另,近现代散居各地者,人数众多,难以一一稽考,合计全族人口当在一万五千人以上。存世族众辈分最大的为廿五世,最小的为三十三世。

  分布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刘、陈之后,为宋朝第7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这三省杨姓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这三省的杨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6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1.1%)、江西(10.7%)、江苏(10.3%)、山东(10.1%),这四省杨姓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9.4%)、四川(7.8%)、福建(7.6%)、陕西(5.9%)、湖南(5.5%),这五省的杨姓又集中了36%。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宋、元、明600余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些,杨姓人口总增加率仅为13%,净增加了30万。杨姓人口的分布总格局也发生变化,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传到了东南部。

当代,杨姓总人口约4620多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

杨姓在人群中分布在云贵、四川大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杨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4.5%以上,有的达13%,占了国土面积的13.6%,居住了大约23%的杨姓人口。在晋冀豫、京津、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北端、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吉西部、湖北大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西北部、广西中部,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4.5%,其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7.3%,居住了大约34%的杨姓人口。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

  郡望

  弘农郡:西汉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省灵宝北,为弘农郡治所,郡境包括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一带。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湖南省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堂号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故用此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学生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风。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孔庙堂、不李堂,不陈堂,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

字辈

  广东杨氏字辈

  广东珠海市北山(始祖杨明)杨氏字辈:“威耀福德,杰才俊满世天”。广东韶关杨氏字辈:“红品端达玉”。

  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隆廷芳百世,盛德映芝兰”。

  广东佛山市杨氏字辈:“文字系光大,家元世泽龙”。

  广东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鉴泉村(现大塘边村)杨氏字辈:“宗浩永廷仕,文春茂世有,清任和时谟,烈盛聪明润”。

  广东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大坪笔山村(始祖杨德华,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杨氏字辈:“德单宗单万,孟单奇泰成,上应定朝会,学高献帝(大)邦,元登作国相,光祖永隆昌”。

  广东汕尾市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广东汕尾市(弘农堂,祖籍福建莆田市猪仔街)杨氏字辈:“庆俊标振,相仕生钦,兰桂腾芳”。

  广东汕尾市陆丰县碣石镇虎富村(始祖杨崇德)杨氏字辈:“崇廷旭吉文,维允尔振伦”。

  广东汕尾市陆丰市(築承堂,远祖杨云岫,始祖杨南溪)杨氏字辈:“亿清宜乐若,仰明位岳,焕彩文龙,绍基伟烈,亿世恩荣”。

  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始祖杨珠辅,祖籍广东茂名市电白县爵山村)杨氏字辈:“文元际仕高廷特,正运登朝大有伟”。

  广东湛江市吴川市杨氏字辈:“万宗有福,端兴和睦”。

  广东清远市杨氏字辈:“全庆家荣景”。

  广东清远市英德市杨氏字辈:“世学长家训”。

  广东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蒙坑村/肇庆市怀集县三坑林源村(始祖杨文安)杨氏字辈:“文鹤乔标林凤展,长发琪祥大永昌”。

  广东阳江市阳春市杨氏字辈:“茂文学道中先酬(筹)”。

  广东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文里村(始祖杨时之孙杨岚,祖籍福建莆田涵头乡石咬卵巷三厅)杨氏字辈:“茂天之世,必其永昌,元文秀启,应时英贤,华光尚彩,奕开泰祥,弘农嘉庆,传芳万年”。

  广东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康贝/台湾/福建漳州市平和县下坪乡(始祖杨裕昌)杨氏辈份排行:“派始平溪衍,宗缘关西分,玉环贻令绪,金凤焕奇文,清声著相国,积学高程门,芳徽时可绍,大启我玄云”。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麒麟镇樟岗杨氏字辈:“德傳启邦基,报宗永接齐”。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梅塘镇高埔村杨氏字辈:“尚维长良锦,远谋作书香,勇忠为道义,乃可立祯祥”。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村(始祖杨庸道)杨氏字辈:“启国应开,天上大和,宜形欣伟,世志登科,克振伦常,仁义忠廉,诗书礼乐,毓秀培贤,承先臻美,四知弥彰”。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南阳乡杨氏字辈:“汝一国之学士,允为万世兵师,天子庆其有方,元伯喜兹次序,望乃叔季继述,冀期孟仲守绪,如若可能就正,贤智再生奇思”。

  广东善庆公祠杨氏字辈:“祖德能超,奕(世)继(瓒)其昌,秀(茂)植鸿远,育裔桢祥,功恩锡爵,万福传芳,显荣宗祧,永远朝邦”。

  广东一支杨氏字辈:“元亨利贞,福贤善庆”。

  广东一支杨氏字辈:“浩然世天宏福,庭峰俊赐明德”。

  广东珠三角一带(始祖杨万里)杨氏字辈:“芳作赐元汉,荣兴肇国典”。

  广西杨氏字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杨来坡/河池金城江杨氏字辈:“朝手发尚,愈德宗辉,文超品正,家人大有,志一为方,培茂敬收,纯亦乃可,学求达岸,科上高峰”。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杨氏字辈:“春明世上芳,万代祖德光,骏起经伦茂,宏开福禄昌,文清昭国宪,忠敬显朝纲,恒才贤富有,运势肇帧祥”。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祖籍湖南湘潭)杨氏字辈:“友谊谋贻佳,为士光中华,万枝朝廷采,大启宏东家”。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杨氏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祖籍重庆酉阳双石铺)杨氏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河池市宜州市( 郡望弘农)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添长,…… ”。

  广西贺州市杨氏字派:“坤埔朝云汉,学芳定尚兴,其家维善永,应必…… ”。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杨氏字辈:“先进忠家,声名远布”。

  广西贵港市杨氏字辈:“德翠宗家立,世贤耀祖先,贻谋联燕奕,经营策万安,水源宜自有,木本胜华元,

  祥云游日月,瑞气集天年”。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中沙镇杨氏字辈:“世业大开承祖德,家基远启绍宗功”。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杨氏字辈:“文启仲英雄、天开德业龙”。

  广西柳州市杨氏字派:“喜文加忠国,学翰春江河,枝芳秀盛世,政旺荣登科”。

  广西柳州市三江县良口乡南寨村杨氏老字辈:“代正通光昌盛秀,任大光明万家春”。新字辈:“国有文开盛,家传永世昌,兴延先再德,仕绪华廷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杨氏字辈:“帐林居再正,通光昌盛进,秀宝友庆彦,汝安世”。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东阳村、大岩村(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永应宗之振大千,天元绿锡灌朝鲜,玉宇连云须文秀,万载荣光日焕然”。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杨家庄(四知堂,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振啟文明世其才……”。

  广西来宾市尧村杨氏字辈:“逢宗法志廷锦,开学德福天升”。

  广西钦州市(祖籍广东廉江)杨氏字辈:“振传远志祥兴”。

  广西钦州市(祖籍南宁)杨氏字辈:“喜成世凤,学耀明朝,国大宗基,士新永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枫木冲(弘农四知堂,始祖杨斌余,祖籍福建福州府诸姬巷瓦子街)杨氏字辈:“明任积奇春子枝,日显荣华光祖泽,时登发达耀宗基,英贤蔚起通方略,杰士肇兴裕广居,如得鸿猷辉上国,安邦作业兆雍熙”。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祖籍湖南宝庆府新宁县)杨氏排辈:“文时大明广,圣日有然敬,春家发开旺,光宗耀祖兴”。同支排辈:“文时春大广,灿开然树生,元本枝茂恒其翠,培新永应钟,庆怀潘锡瑞,顺美世初逢”。

  广西桂林市(祖籍湖南长沙市宁乡县)杨氏字辈:“正通家国显,文章方上帮”。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油麻园村(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迁桂始祖杨启泰)杨氏字辈:“时启君元正,文光运斗星,怀迪福训教”。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黄甲塘(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迁桂始祖杨武先)杨氏字辈:“荣昌和定世开成,景运光华锦秀春,道德文章宏士业,贻谋燕异振家勋”。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徐源村(始祖杨智通,十二世祖杨魁潘,十六世祖杨元昌,祖籍湖南永州)杨氏字辈:“金成宏景象化龙,克照之笔易变同,自书千刻传祖册,全家富贵要忠功”。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杨氏字辈:“善国文章,立朝春刚,德全才梓”。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始祖杨智通,祖籍湖南永州市)杨氏字辈:“智世彥永兴,万岳廷大春,三启君元正,文光灿高星,怀迪福永世,家裕定长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祖籍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始祖杨宗器)杨氏字辈:“宗雁月廷进,福思满业清,枝仁日广国,振啟尉文明”。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杨氏字辈:“杨大正昌明,特绍降忠良,华汉焕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杨氏字辈:“文时大明广,圣日有然敬,春家发开旺,光宗耀祖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杨氏排辈:“一启文武朝明君,定有永世忠良臣”。

  广西百色市杨氏字辈:“国弘文正天星顺,掌印保朝廷”。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四知堂,祖籍广东)杨氏字辈:“福文郁成,恒丛大有”。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逻楼镇陇朗村新洞子(迁桂始祖杨芝义,祖籍四川东道直隶酉阳州彭水县茅田堡头党坝大槽)/重庆市彭水县新田乡新田村杨氏字派:“维宏兴芝华,宗俊永朝廷,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杨氏字辈:“再正天光昌胜秀,守思有道芝本源,德意茂绍维先泽,永承世帝继家传”。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那坡县杨氏字辈:“喜文加忠国,学翰春江河,枝芳秀盛世,政旺荣登科”。

  广西玉林市杨氏字辈:“先德达朝廷,占国家恩锡”。

  广西玉林市(祖籍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杨氏字辈:“世传杰显英雄,为国有明振家声”。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新圩河村(祖籍广东南海螯益山)杨家字辈:“仕贵汉儒国其,开文维显甫世,树德传家诗书,继远科第曾华”。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横山镇(祖籍广东高州,始祖杨蔡盛)杨氏字辈:“蔡国廷秀元太景显清球珍璀琪世殿生绍福宗天祖朝家春”。

  广西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辖)捕狗村、贵港市中里乡、桂林市永福县矮岭圩白岩村(祖籍湖南)杨氏辈排:“应霭富文廷世彰”。

  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杨氏字辈:“国世树德绍家庆,永远春秋传铭芳”。

  广西一支(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枝庭仁广国,振啟尉文明”。

  广西一支(弘农堂,祖籍湖南怀化市芷江县岩龙头)一支字辈:“宗上大人,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一支字辈:“金成红景象化龙,克照之笔一变通,自殊千刻传祖策,全家富贵要忠功”。

  山东杨氏字辈

  山东济南历城区杨家屯杨氏字辈:“ 士学风宝(景),鸿庆钦思,安德允,可和万邦 ”。

  山东济南堤口(回族)杨家家谱:“化子继福清,殿登耀戴海,怀德国用印,万利千年后,永寿太平恩,兴家立业财,源世志几安,邦富真长 * ”。

  山东济南杨氏字辈:“家崇振汝,兆玉传福”。

  山东高唐县清平镇前辛村杨氏字辈:“怀安登采秀玉春”。

  山东莱芜杨氏字辈:“聚平田守广,永继自东来,相处清和里,明辉照上台”。

  山东淄博杨氏字辈:“昆仑山峰,登云成龙”。

  山东淄博(祖籍山西)杨氏字辈:“长玉光世真”。

  山东淄博淄川杨氏辈份:“景守瑞峰廷进冠,兴振士凤志於玉,道立德修福用继,洪业乃克有庆华,胤颖昶杰圣瑞祥”。

  山东淄博杨氏字辈:“守方志在德,金玉琪祥”。

  山东烟台杨氏字辈:“大秉天开太,文静锡忠泉”。

  山东临沂杨氏字辈:“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山东临沂杨氏字辈:“ 玉连家恒田,纪九广成元”。

  山东临沭县杨氏字辈:“进化大同士,超登思尚云”。

  山东平邑县资邱乡岳家村/苍山庄坞(祖籍湖广澧州)杨氏字辈:“学士正传,重复万年”。

  山东菏泽/聊城市沙镇区大张乡朱庄村杨氏字辈:“万世发纲常,光增前明堂,永承恩泽远,照代延庆祥,忠效安守本,经纶通善良,道德全才仕,修齐振家邦”。

  山东成武杨氏字辈:“福付明德绪,恭依胜慧师”。

  山东莘县俎店乡杨氏字辈:“福明厚代,发连照……”。

  山东平原县恩城镇八里庄杨氏字辈:“金田有炳春”。

  山东肥城杨氏字辈:“光玉根鸿丰,联仁泽翰清,宗昌安会运,式序冠邦东”。

  山东肥城杨氏字辈:“宝庆基润昌,召限兴茂祥”。

  山东青州杨氏字辈:“世泽庆棉长宜”。

  山东滕州(祖籍山西洪桐)杨氏字辈:“家凛四知,位列三清,觉府绵延,永葆遗训,德恒政固,承启宏昌,钟毓秀美,品尚端方”。

  山东滕州市大坞(祖籍洪洞大槐树,始祖伯皋)杨氏字辈:“思树汝作,乃庆忠良,延贞陪远,永保其昌,仁义礼智,源泉泽长”。

  山东滕州杨氏字辈:“士文星思茂,传家其尚弓”。

  山东泰安杨氏字辈 :“学建照克慧,富禄凤传祥”。

  山东泰安杨氏字辈 :“文德鸿福盛,全家万年载”。

  山东泰安杨氏字辈 :“乐道恒存正,传德永秉庆”。

  山东泰安杨氏字辈:“殿立士兆学,百万传家风”。

  山东青岛杨家洼杨氏字辈 :“宗尚秉可有文世道存 ,瑞学进德照洪吉祥茂 ”。

  山东济宁杨氏字辈:“延于承尊 奉以作宪 尚启永存......”。

  山东济宁杨氏字辈:“……秀连建志延珍……”。

  山东济宁微山杨氏字辈:“正焕绍洪倍”。

  山东济阳县老店子镇/回河镇回河南街、大杨村、中杨村杨姓字辈:“……付,称玉乃月,吉善延庆,照明为正,光传万花,……”。

  山东济阳钦天监(祖籍安徽歙县,先祖杨光先)杨氏字辈:“儒立西堂建,发松照元明,志应奉圣舜,俊美吉康宁,忍让邦本睦,升平四时春,山河永久固,大地庆洪恩”。

  山东泗水县杨氏字辈:“佰元春慧士,永志位居荣,佑启开昌运,鸿衍年绍庚,东旭万里同,明秀承新泰,富贵常孝远,景盛山海田”。

  山东德州夏津杨氏字辈:“在金长献瑞 惟善保吉祥 忠孝传家远 兴勇万事昌 ”。

  山东茌平杨氏字辈:“开岭春为吉,太平年永昌 ”。

  山东兖州杨氏字辈:“ 家续传芳永 怡睦喜庆祥”。

  山东定陶杨氏字辈:“ 儒雅冠中国,金技超群伦”。

  山东郓城县潘渡镇杨庙村杨氏字辈:“志希玉益广,庆凡福子林”。

  山东宁阳杨氏字辈:“标文福龙廷,建润振续庆,洪云彦培禄,云怀玉大公,春美雷兴瑞,殿立士兆学,百万传家风”。

  山东即墨杨氏字辈:“友维贤敬德 ”。

  山东新泰杨氏字辈:“忠洛绍新”。

  山东新泰汶南镇杨氏字辈:“万古文章大,三生福禄长”。

  山东一支杨氏辈份:“遵书福宝业,承恩继事昌”。

  山东阳谷张秋/莘县(祖籍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杨氏字辈:“恒绍汉朝庆连震,永宗明世俊伟荣”。

  山东禹城市李屯乡将军庙村杨氏字辈:“洪效守正德志”。

  河南杨氏字辈

  河南郑州市新郑市/南阳市杨氏字辈:“清德书中守,大道世景成”。

  河南郑州市巩义市鲁庄镇后林杨氏字辈:“元善由天锡,红恩需祖开”。

  河南洛阳市伊滨区李村镇武屯村(祖籍浙江钱塘,先祖杨国栋)杨氏字辈:“国文尔若忠如,克勤德荣兴,温良恭俭让”。

  河南洛阳市偃师市岳滩镇东庄杨氏字辈:“元善佑天锡,鸿恩需祖开,家傅清白源,穆卜吉祥来”。

  河南洛阳市偃师市油赵村(祖籍山西大槐树,始祖杨效,字则古)杨氏字辈:“万荣福泽长,家庭有余芳,盛朝同俊秀,文明吉永昌” 。

  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北马屯镇寺洼村杨氏字辈:“元培兆生瑞,逢春景多宜,绳兴登殿际,荣耀万世延”。

  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常袋乡杨沟村杨氏辈:“从省慎守成,学友思明正,安新复隆存,克进希恒永”。

  河南济源市杨氏字辈:“松柏枝鸿春,文来守世,朝于明廷,道全德备,承绍维雍”。

  河南济源市坡头镇杨氏字辈:“玉庭天林应,乾生振绪光,旺宗世同茂,兴勿庆荣昌”。

  河南济源市坡头镇太山村(祖籍山西阳泉市孟县小柳湾村)杨氏字辈:“宜修朝明时,兆囍佰尚啟,立玉世法永,万兴之廷丕,习正士效守,生又嘉登丰”。

  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全集村、郭吕庄/鲁山县/舞钢市(祖籍山西枣园)杨氏老字辈:“云峰林武玉文”。

  新字辈:“崇仁尚义永世业,先道宗德震家声”。

  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张官营镇吴营村(始祖杨振福,祖籍河南汝西杨家楼)杨氏字辈:“木文建玉,思怀天绍,国培英范仕环宇,家尚孝贤博梓楠”。

  河南南阳市杨氏字辈:“明永春建令,仁毅道德传 ”。

  河南南阳市/驻马店市遂平县(祖籍许昌市,回族)杨氏字辈:“颢华云可肇,基继春景洪,庭彦毓俊秀,忠厚永传之”。

  河南南阳市杨氏字辈:“本昌宗存道,志长继光明,而思昭致德,其心孝太清,三多遇景运,九世乐升平,礼教信广传,定有元功成”。

  河南南阳市桐柏县祖谱排辈:“国正天心顺,君清民自安”。

  河南南阳市桐柏县安棚镇平氏镇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君清民自安”。

  河南南阳市桐柏县平氏镇杨氏字辈:“国正天新顺,军清民子安”。

  河南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唐城(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杨氏族谱字辈:“正大光明,兴家立业,继志述远,四知永传”。

  河南南阳市淅川县杨氏字辈:“柯国仲,希以承,植文起,士大春,万年长,善仁义,福禄祥,能保朝,盼君强”。

  河南南阳市淅川县(祖籍山西临汾市洪洞县)杨氏字辈:“川廷青春山,荣贵景恩长,光华朝宗海,兴基世振祥,先福林和瑞,容会天茂昌,文材兆元绪,书绅锦成章,功德培泽盛,重修化育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河南南阳市社旗县杨氏字辈:“学秉永楠清,川西蕴霖生,德大心克泰,卿换保光荣……”。

  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溧河铺镇西田口村(始祖杨宗信)杨氏字辈:“宗玉子兴善,芳明荣振康,祖福贻泽远,时代永承昌”。

  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樊集乡钮寨村(始祖杨柯)杨氏字辈:“念先志炳才贤维时生淑,玉思春之正清白传世德,光大立昌明忠信绵芳泽,和顺照恩荣英俊定安国”。

  河南南阳市唐河县杨氏字辈:“清朝司国泰,永平西安宁,百代成光辉”。

  河南南阳市唐河县券门(始祖杨澄,祖籍山西洪洞县)杨氏字辈:“大登宗玉景,始万殿春立,永怀道德明”。

  河南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祖籍山西)杨氏字辈:“光照普群绣,永安定长寿,平太坏祖恩,宗延昌兰胜”。

  河南南阳市唐河县东8公里南杨岗、苍台镇(始祖杨能)杨氏字辈:“元亨利贞,继治立成,道德仁义,修斋志平”。

  河南南阳市方城县西垀坨村(祖籍山东曹县)杨氏字辈:“天世有永万文书传,士泽(洪)德焕勋名,龙恩延绪肇瑞方城,诗继先祖乐齐鲁,琳义真显建玉宗”。

  河南南阳市方城县杨氏字辈:“房松书丰超,世代继荣光,成祖镇家园,远广燕流长”。

  河南南阳市邓州市杨氏字辈:“敬修鸿祖泽,守德实长明,建玉克成勇,宾正义太存”。

  河南南阳市邓州市杨氏字辈:“春明成生大,道德启鸿昌,泰和青天久,荣贵景恩长”。

  河南南阳市邓州市汲滩镇(祖籍山东济南市历城区瓦子坡)杨氏字辈:“先廷世如泰,铭德基宣道,存省蕴育泽,雪修盛赞喜,严某思克述,渊泉富卿集”。

  河南许昌市西岗区杨安家/南阳市方城县(祖籍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始祖杨跟、杨模)杨氏字辈:“崇德如松俊”。

  河南许昌市长葛市杨氏字辈:“进思景,成德岗忠会,金龙雷鸣,云致雨温润,兆和丰源远,绍鸿福禄来”。

  河南商丘市(祖籍山东济宁市鱼台县)杨氏字辈:“书玉颜金保合宁”。

  河南商丘市杨氏字辈:“文传家远,忠书启后昌”。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杨氏字辈:“永文德兆瑞,纪武景运龙,万代成家传,少年百世兴 ”。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杨氏字辈:“伟祖德钦承,锡光衍庆,诗礼传家,永世发祥,文章华国,奉先克孝,明英勋广”。

  河南商丘市睢县杨氏字辈:“秀玉国金忠,海清振卫永,万发祥克安,保魁顺正平”。

  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祖籍湖北麻城)杨氏字辈:“保道维思善,修得谨慎仁,荣华昭万世,礼义大重兴”。

  河南信阳市(四知堂,祖籍山西)杨氏字辈:“ 光宗耀祖,培正佳音,雨思伟穗,国泰民安”。

  河南信阳市(祖籍山西)杨氏字辈:“家国忠厚庆安全,正大光明世德延,登本敬宗福守礼,开春纪树保其年”。

  河南信阳市固始县杨氏字辈:“自言其心,如立本元,履庭传绪,孝友克敦 ”。

  河南信阳市固始县(祖籍江西)杨氏字辈:“自言其心,如立本元,履廷传绪,孝有克敦,家法宜首,世泽永存,锡光肇庆,昌运隆恩,道在君相,定国安邦,祖德贤良,万代端详”。

  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杨氏字辈:“春恩文家宏,祖传宗本荣”。

  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杨氏字辈:“家国忠厚庆安全”。

  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泼河镇椿店村(四知堂)杨氏字辈:“施家应宏隆,绍昌景必丰,巨业源心定,智德庆宗功,道义文章立,经论干齐同,纲常伦理正,永丗合时中”。

  河南信阳市潢川县杨氏字辈:“东文正守术”。

  河南信阳市潢川县麻树店(垂裕堂,祖籍江南颖州爱亭集)杨氏字辈:“克文嗣式,奕年孔昭,允传家法,志延圣朝”。续派字辈:“宪章祖述,光济春晓,善训诚明,天纪永保”。

  河南焦作市杨氏字辈:“ 家声克昌乃德”。

  河南焦作市/焦作市修武县/洛阳市偃师市汜水镇杨姓字辈:“家守正大兆祥瑞”。

  河南焦作市沁阳市杨氏字辈:“明大清秉宗,春玉向本杰”。

  河南焦作市沁阳市柏香镇杨氏字辈:“生昌奕道永,悦肇敦济建,叙廷林泽孟,秉立致达发,繁文振武威”。

  河南鹿邑市(原周口市辖)杨氏字辈:“ 维效乃修德, 守诚再振士,忠信福禄增 ,仁爱祥照生”。

  河南新乡市(祖籍山西临汾市洪桐县)杨氏辈分:“山多永发福,世富全增禄,志量恒久寿,传习孔孟书”。

  河南新乡市(祖籍河南安阳市安阳县磊口乡,始祖杨仕元)杨氏字辈:“成文怀从右,宽延树孔章,和恒修述好,上裕子协昌”。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杨氏字辈:“太林然秀庆,治安兴家邦,永和春泉晓,吉祥德世昌”。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黑羊山乡杨湾村杨氏字辈:“振兴永久运,增福庆中文,常进保全子,继承安乐林”。

  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留盆镇杨寨村杨氏字辈:“子久文升嵩,庭存春有希,万世传家远,培毓士永徽,同生云路续,光显立德巍”。

  河南驻马店市新蔡县杨氏字辈:“立心乐从正,树习比文明”。

  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杨氏字辈:“振兴中华,德孝汝贤”。

  河南安阳市北关区纱厂街道十里铺村(祖籍山西临汾市洪洞县)杨氏字辈:“……作晋继凤天……”。

  河南安阳市安阳县永和乡伍庄村杨氏字辈:“作徳有金玉,春新绍业立,凤景永世同”。

  河南安阳市林州市原康镇杨氏派字:“仁永廷守,德贤良魁,智文武全”

  河南周口市太康县杨氏字辈: “怀云兴启天”。

  河南周口市项城市杨氏字辈:“俊德起兆新,召木宏业聚,永远家自亲”。

  河南周口市项城市杨氏字辈:“万振树献瑞”。

  河南一支杨氏字辈:“成锡光衍庆思里,传家文章华国”。

  河南一支杨氏字辈:“振起家声,敬思祖德,万年继业 ”。

  河南一支(祖籍山西)杨氏字辈:“越可宗世,建文进法,乘復得来”。

  辽宁杨氏字辈

  辽宁沈阳市杨氏字辈:“永少恩德久,荣华继*昌”。

  辽宁大连市杨氏字辈:“林立世志永”。

  辽宁大连市杨氏字辈:“培仁立德,保世成庆”。

  辽宁大连市(祖籍山东)杨氏字辈:“日洪兆传几信”。

  辽宁大连市庄河市(祖籍山东登州府莱阳小鸭湾)杨姓家谱:“勤俭忠厚,正直光明,勇(永)义为世,长发其(祺)祥”。

  辽宁新民市杨氏字辈:“宗吉永山庆,君政福殿廷,丙义德广照,显志兴满荣”。

  辽宁锦州市(祖籍山东杨家大屯)七甲杨氏字辈:“贵广田式荣兴(立)”。

  辽宁葫芦岛市兴城市(满族)杨氏字辈:“九守印国朝,成忠四永宏,景贤德乃大,文武庆乾隆”。

  辽宁抚顺市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清天应朝盛,国运保隆昌,源远培厚泽,继绪兆贤良”。

  辽宁鞍山市海城市杨氏字辈:“ * 德长福庆,继明先昌远,茂盛万年春”。

  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八岔沟(祖籍云南永平府乐亭县杨家庄)杨氏字辈:“文纯永新昌,春光开景毓”。

  辽宁鞍山市海城市玉白(始祖杨君毅,祖籍山东)杨氏字辈:“朝国文应世,君继思克明,福逢钾树(连华)作,百耳占延庚”。

  辽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苏子沟村杨家隈子杨氏字辈:“永学成德广”。

  辽宁辽阳市辽阳县杨氏族谱:“成德希占秀,振兴启太昌、祖泽宗少素、万代显明方”。

  辽宁铁岭市杨氏字辈:“荣俊增家福,富贵万年青”。

  辽宁铁岭市开原市/沈阳市辽中县/通辽市(祖籍山东登州-蓬莱市杨家庄)杨氏字辈:“万国培成广,忠春济华翔,殿军玉和志,永世德光昌等。白天青国文,永德殿万春,恩守仁志信,忠义振家丰”。

  辽宁铁岭市开原市黄旗寨乡小寨子村六日地、谢家沟村、黄旗寨村张麻地沟杨氏字辈:“国君茂玉德,文礼会和成”。

  辽宁朝阳市(祖籍河北束鹿县-辛集市杨各庄)杨氏字辈:“万年富桂……”。

  辽宁朝阳市(祖籍山西太原府北王村大杨树,始祖杨正清)杨氏字辈:“立丕志巨兆,复士润中原,春树茂庆广,富贵保国殿”。

  辽宁营口市杨氏字辈:“春景延成金 福德永建新 ……”。

  辽宁营口市盖州市(祖籍山西临汾市洪洞县)杨氏字辈:“德建方兴世,学纯可先庭”。

  辽宁茂兴杨氏字辈:“时正英宗权福朝,万青兆明俊,世殿永熙英,忠良传家本,承荣立轩庭”。

  辽宁盘锦市杨氏字辈:“保庆福清灵,维如世纪成,久力永春庭,广宗玉振美”。

  辽宁一支/山东烟台市蓬莱市(祖籍小云南大槐树下)杨姓排辈:“崇立为世建,元行宜家修,一心求英勇,大德启天佑”。

  辽宁一支(祖籍山东威海市荣成市宁津镇)杨氏字辈:“佐国广元士,东方照大明”。

  海南杨氏字辈

  海南文昌市杨氏字辈 :“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海南一支杨氏字辈:“有统昌家业,大盛兴朝时,文明开世泽,武略定王功”。

  海南琼海市杨氏字辈 :“ 公可永家祚 ,维善庆全昌 ,克昭先世德 ,作用国之光 ”。

  北京、天津、上海杨氏字辈

  北京一支杨氏字辈:“绍常书镜”。

  北京怀柔杨氏字辈:“万士同春福”。

  天津静海杨氏字辈:“ 葆衍嗣绪,裕益承先,克绍贤业,树德培元,万家建国,茂广长连,海恩兆庆,贵继永传 ”。

  天津静海(祖籍山东)杨氏字辈:“葆衍嗣绪裕”。

  天津静海杨氏字辈:“玉依成仙 ”。

  天津一支杨氏字辈:“万树孟华,森茹……”。

  天津(春晖堂,祖上在清代任武陟县令)杨氏字辈:“……春天玉朝……”。

  天津一支杨氏辈分:“文学世家”。

  天津武清区(祖籍南京)杨氏字辈:“世冬贡民天,成永声万贯”。

  天津市宁河县/辽宁沈阳/阜新市大杨庄杨氏字辈:“守文启德宏,永木振恩龙,忠厚传家远,万世可以明”。

  上海浦东区杨氏字辈:“勤俭忠厚”。

  上海(祖籍广东)一支杨氏字辈:“海起增祥云”。

  上海虹口区(祖籍四川绵阳)杨氏字辈:“昌盛进,再正通,光葆先,令德守,天方顺,道茂是,乃荫长,献遇安,定荣锡,邦彦俊汝加国”。

  吉林杨氏字辈

  吉林长春杨氏字辈:“发显维立德,绩功尙胜先,忠心彦孝有,大计向远传......”。

  吉林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始祖:杨宗义,祖籍河北昌黎或抚宁县杨家庄)杨氏字辈:“作大明殿永,俊立润恩同,文学培世载,宏德振家荣”。

  吉林九台杨氏字辈:“好天修尚国,亿万肇基光,瑞蔼承宗荫,嘉庆泽世长,华贵永延广,雨润耀春芳,守志鹏云显,洪德溥育昌 ”。

  吉林九台(祖籍山东抚宁县七甲二社杨家庄)杨氏字辈:“……广福玉殿志……”。

  吉林一支杨氏字辈:“天希鸿耀,永世昌茂”。

  吉林一支杨氏字辈:“国玉伟新颜,天宝继胜德”。

  黑龙江杨氏字辈

  黑龙江哈尔滨(祖籍山东章丘)杨氏字辈:“凤秉维世祖,玉庆再武仁,孝友延书信,宗贤西国恩”。

  黑龙江牡丹江杨氏字辈:“ 有国明平,希汝景胜,永喜启殿,金成之广”。

  黑龙江一支(祖籍辽宁喀左县)杨氏字辈:

  “继永树忠义,志广立孝贤,金龙兆瑞福,玉凤庆繁祥,文生明清秀,武杰兴盛全,仁德传百世,智慧续万年”。

  黑龙江一支杨氏字辈:“国玉传加宝,红士继中昌”。

  黑龙江(祖籍山东)杨氏字辈:“万勇洪学继文”。

  黑龙江大庆(祖籍河北安国)杨氏字辈是:“有凤明文振,光华万国传,长朝永显世,保本庆云连”。

  黑龙江大庆(祖籍山东)杨氏字辈:“思文恒升广,开天济世昌”。

  黑龙江一支杨氏字辈:“……吉,云辇启俊英”。

  黑龙江绥化市/双城(祖籍山东)杨氏字辈:“有德掁才福,玉清风天林”。

  陕西杨氏字辈

  陕西西安市雁塔区丈八镇曹里村(祖籍湖北郧阳府)杨姓辈分:“连永传宏业,晨(辰或臣)仙祖龙,潭克诚义(家)”。

  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陕西安康杨氏字辈:“开付后大启洪”。

  陕西安康杨氏字辈:“再政通光昌胜秀”。

  陕西汉阴县(祖籍湖南长沙)杨氏字辈:“文泳达,家安康”。

  陕西一支杨氏字辈:“传宗祖世昌“。

  陕西洋县新民里(祖籍重庆合川市明月里)杨氏字辈:“天必思整永,舟万正方有,庭德应如仕,承绍培荣光,家玄首清白,

  国泰显忠良,明凤朝金殿,飞龙启遇堂,文通福禄寿,毓远志祺昌”。

  四川杨氏字辈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横庙乡、鱼龙乡、协和乡、石板乡、护建乡、乾龙乡、朝阳乡/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各场镇(祖籍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永兴场乡三冲坪村一都阳桐木冲)杨氏“清白传家”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荣(长)”。----详见:《杨氏字辈考证》。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鱼龙乡南泉村1组(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智世彦永兴,万焕杨有洪,昌盛其本正,文光玉斗星”。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岳阳镇杨家湾杨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天道成其德,忠和玉大元,明星光上国”。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两板桥镇杨氏字辈:“再正通广昌,胜秀显文章”。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遂宁市射洪县杨氏字辈:“亭秀昌祖德,春选必登芳”。

  四川广元唤马镇杨氏字辈:“大兴永发,佐清定国,文武成林,万世忠达”。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建华乡长岭村3组杨氏字辈:“祖廷永正,朝世大明,诗书义礼,文行忠信”。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护建乡6村杨氏字辈:“盛朝大有奇,简拔中书普”。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护建乡(始祖杨再春)、共和乡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应秀,朝中万代富贵荣,熙和邦家度国君”。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千佛乡(祖籍湖南怀化市会同县若水乡管洲村)杨氏字辈:“于文明盛世,龙凤呈祥,先泽攻博,兰桂腾芳,忠勇建树,孝友定张,笃信修睦,端庄纯良,景星永兆,集庆经常,麒麟献瑞,华祚繁康,善化寰宇,福萌乡邦,清廉恪守,四如馨香,佐熙宏治,勋书天章,北极之贵,奕代辉煌,行文布智,源远流强”。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九龙乡、驯龙镇(祖籍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宜春市宜丰县,始祖杨天开)杨氏字辈:“高登文章祖,世代永联兴,有志青云汉,名魁显朝廷”。(17—36世);“一德言青节,三元肇大成,贤才叠钟秀,长发胜东京”。(37—56世)。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双鹅村杨姓辈份:“仕其绍庭德,文武再朝堂,国恩家庆远,万代隆荣昌”。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共和乡(入川始祖杨再学 杨再儒 杨再文 杨再景)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骏秀,明文思安显宗佑,尚遇朝廷宗 * *,兴仁世代方能茂”。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人和乡杨氏字辈:“明庆光辉登北斗,文明永远继家邦”。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永顺镇/贵州遵义市杨氏字辈:“发慈思子,永定安邦,万新再天,文共武国,用镇乾坤,祖宗维,显,应世代德,真祥……”。

  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宝林镇杨家祠杨氏字辈:“华国文明,世代永芳”。

  四川资阳市乐至县杨氏字辈:“再政通光,朝廷文武,云汉中华,秉承咸仁”。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祖籍江西吉安市)杨氏字辈:“元孟才仲,万志再明,宗延景秀,大兴文仁,义礼智信,诗书继远,孝友传家,光显祖德,清白匡华”。

  四川资阳市简阳市杨氏一支字辈:“天映本其先,永春章荣昌,宗枝绍祖德,学尚佐家邦”。

  四川资阳市简阳市杨氏字辈:“天映本文朝,声大章荣昌,宗之绍祖德,学尚左家邦”。

  四川资阳市简阳市云龙镇石玉村三组杨氏字辈:“加再朝维英,明彰开国正,道德辉先禄,仁义忠孝成,功修基学业,富贵显方声,耀祖财发盛,光宗世泽荣”。

  四川资阳市简阳市踏水镇油房村(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智世彦永兴,万继廷大一,逢登达景明,三应毓光裕,礼儒纯厚怀,道德秉良才,诗书能显耀,云升太守台”。

  四川资中府资阳县杨氏族谱:“自思祖宗廷,文永彦国正,天光明安定,孝义礼隆兴”。

  四川简阳一支的杨氏字辈:“加再朝维英,明彰开国正,道德辉先禄”。

  四川成都市杨氏字辈:“德茂继景春,佳树起松林,光华程中永,万象凯世新”。

  四川成都市杨氏字辈:“景崇映永正,万世辅家邦”。

  四川成都市(祖籍湖南)杨氏字辈:“子汝先开文,万代正朝廷,德华明昌远,光裕国家桢”。

  四川成都市(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杨氏字辈:“清修昭祖德,奕世显荣昌”。

  四川成都市杨氏字辈:“楚齐世本正,能尚祖宗德,天兴顺有道,成家如治国”。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祖籍广东河源市龙川县,入川迁始祖杨萱龄)杨氏辈份:“万国子明彦,琮孟显春深,珞萱廷如必,清永映福林,秀发荣新泽,祥敷盛世霖,华宗增景运,文士守先箴”。

  四川成都市双流县杨氏字辈:“洪启彦道,伯显承万永,玉国怀朝远,富贵登荣华”。

  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杨氏字辈:“孟必志思纯,太白之从文,永定安邦国,贵河继万春”。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始祖杨升庵)杨氏字辈:“学遇朝王正大光,志永鸿崇德运昌,祖烈丕承家祚振,勋献华国显文章”。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杨氏字辈:“汝是朝怀久,永远发达兴,绍继存忠正,……”。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杨氏字辈:“再正通光聪,胜镜维朝邦,云华成世定,家国秀文芳,祖继传清白,宗远运策长,富贵启明星,后代子贤良”。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致和镇仁义场火烧墙、天彭镇、龙门山镇、隆丰镇、濛阳镇(祖籍雅安市天全县始阳镇)杨氏字辈:“其才正中,克绍明宗,本维帮立,运以家隆,存思登懋,言发荣崇,启承道义,士志能宏,学修德裕,富有圆容,圣朝万选,用作相公 ”。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祖籍湖北麻城孝感乡)杨氏字辈:“珍(贞、真)化和茂(梦),于文志先,兴成吉(积)德,庆富其天,本维邦立,福自永全,荣华万代,克寿昌严,新明应(映)运,到贵从(崇)前”。

  四川成都市金堂县杨氏字辈:“万仲汝安帐,林居再政通,光昌顺俊秀,贤达启芳中,世(齐)代(家)永承德,百(修)年(书)开运弘,富贵常保守,荣华一本同”。

  四川成都市金堂县/宜宾市杨氏字辈:“云时明,万永昌,光宗耀祖,富寿康宁,国正天兴顺”。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杨氏字辈:“陈绘永登先,龙天再文开,国成家道远,云彭世代昌”。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杨氏字辈:“义永遇朝正,仁红继世昌”。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杨氏字辈:云长凤九登,存文万天开,正仁忠厚结,国义民培林”。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杨氏字辈:“继思文单万,天中邵章程,朝廷爱中华,国家喜太平”。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杨氏字辈:“时之先祖,克绍明宗,本维邦立,晨思登茂……”。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杨氏字辈:“相腾先作月,万永德文方,树世家生远,宗功沛泽长“。

  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汶川县映秀镇(祖籍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杨氏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四川成都市崇州市火井塘杨氏字辈:“礼清万登珩,林秉庭芳启,贵富永远长,久传百世亨”。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杨氏字辈:“ 少体光先德,西曹国振荣”。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县)杨氏字辈:“大本万兴,汝可桂继,荣时能跃,有天仕春,登华嘉彰,兰贵藤芳,钟毓酥茂,辉应文昌”。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道佐乡大净峰杨湾(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县孝感乡)杨氏字辈:“朝芳长国枝,洪玉加成全,开天文明正,永兆万代春”。

  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唐场镇白鹤林(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县孝感乡豹子山,入川始祖杨于桐)杨氏派行:“于凤绳国,禄素双作,文最廷洪,开道钟士,以希贤得,美焕家为,宝善裕华隆”。

  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唐场镇(祖籍湖广麻城孝感乡,始祖杨柏鹤)杨氏字排:“奉绳国禄素,世洪开道(朝)忠,丕显成舟兴大业,渊源永远顺长流”。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崇州市苏场镇/雅安市、雅安市名山、雅安市荥经县、雅安市汉源清溪牛市坡、雅安市石棉县/资阳市安岳县/凉山州西昌市(始祖杨朝忠,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县孝感乡)祖杨氏字辈:“朝明祖宗,永开国家,鸿发世昌,万代文武,云澄钧良,俊启焕坤,连登德轩,遐龄鹤权”。

  四川内江市杨氏字派:“贤书堂华庆,仁义礼至昌,永远洪升达,忠孝节义长 ”。

  四川内江市资中县(祖籍湖南羊子县-常德市石门县)太平杨家河杨氏字派:“汝大守光明,天星应朝廷,祖宗诚(承)实代,国泰永安升”。

  四川内江市资中县渔溪镇杨家坝村(祖籍广东梅州市兴宁市)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家传世守清,乾坤开泰运,道学启贤明,嘉应贻谋远,齐昌衍祚荣,汝其承祖泽,名达绍先声”。

  四川内江市资中县杨氏字辈:“****利富忠义亭,正大光明远** ”。

  四川内江市隆昌县响石(祖籍福建)杨氏字辈:“振志富川思守德,存心建省克成宗,国恩家庆荣华远,光前裕后世泽隆”。

  四川内江市隆昌县太平铺杨氏字辈:“再胜通光定达,映郁荣华联芳,文章必显道德,金玉永传家邦”。

  四川广元市(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杨氏字辈:“生恒金文玉,长青永发春,本元培德厚,正有世代新 ”。

  四川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二重岩村2组杨氏字辈:“天云普希英资,怀凌玉泽明忠”。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杨氏字辈:“子站中为开,昌大继宗成,东邦世荣兴,应明正天文”。

  四川广元市旺苍县(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孝感乡)万家乡李家大屋杨氏字辈:“忠开学大贤,万仕必朝先,荣获永宗誉,松柏福寿安”

  四川绵阳市杨氏字辈:“三成正忠国,士时定乾坤,诗礼传家训,文章杜(音)尔康”。

  四川绵阳市杨氏字辈:“文仕学子春,天元永国兴,玉印在朝廷,礼义定乾坤”。

  四川绵阳市杨氏字辈:“银良习志天,世助启仁贤,栋忠方白友,恰好一千年”。

  四川绵阳市江油市杨氏字辈:“高大官昌,鼎绍元强,明德永远,钟沛毓光,荣华贤再,世代吉祥”。

  四川绵阳市盐亭县黄甸镇杨氏字辈:“杨思周树本,繁荣正发生丰,文明开万世,福德永光昌”。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祖籍湖南邵阳市,始祖杨文彩)杨氏字辈:“天自文武世,永兴定泰邦,德贤存先继,泽裕光正芳”。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入川始祖杨四友,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孝感乡七里井)杨氏字辈:“……四,先德忠维成,如久-云发(xiang荣崋),永远(单)光明”。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鲁班镇干湾子渡槽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进”。

  四川绵阳市梓潼县(祖籍浙江宁波市)杨氏字辈:“生昌恒荣彦,新经秀显堂,逢英增福久”。

  四川绵阳市梓潼县许州镇燎原村四组(祖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杨氏字辈:“永庭国正太,安全多才能,长远从富贵,久大启文明”。

  四川绵阳市梓潼县大新乡青云村、仁和镇上游村杨家山(祖籍湖北孝感县,远祖杨世雄,入川始祖杨甫)杨氏字辈:“国文怀万兴,永发献朝廷,有德先成学,安仁尚茂林”。

  四川德阳杨氏字辈:“尚朝宏二金,三成正忠国,士时定乾坤,诗礼传家训,文章杜尔康”。

  四川德阳市绵竹杨氏字辈:“金有万事昌,忠孝百代传”。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杨氏字辈:“ 廷如必若土,国泰定纲维,成立怀三相,绳昌用九思,清箴元道本,德望正宗基,芳泽昭家庆,宏修应帝咨,心超支汉上,策献玉堂时,光耀恩荣湛,文章焕典仪”。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柏林(始祖杨易智)杨氏字辈:“国家登高才,贤能乐到开,文学之盛业,世代幸安怀”。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继光镇杨氏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合兴乡(祖籍湖南邵阳市新宁县金家村杉朝宇扶扬三都铁钾中)杨氏字辈:“永正春玉添,思文时易国,才能登高世,如学大有成”。

  四川德阳市广汉市南丰乡永乐村杨氏字辈:“世业忠功德,明乐克超群”。

  四川德阳市/湖南邵阳市武冈市荆竹镇同兴村三角塘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秀天开张,太运文明远,征元进复常,诗书常四九,礼岳邵先长”。

  四川东部一支杨氏字辈:“国云文智忠,小玉礼志弘,四德光明昌,永正大兴荣”。

  四川达州市石桥杨氏字辈:“国学俞万顺,官清明志安,世代成宗祖,永鸿正乾坤”。

  四川达州市(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智世彦永兴,万继廷大之,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四川达州市杨氏字辈:“大同一本念先人,习礼尊师在克勤”。

  四川达州市杨氏字辈:“见奇继文祥,思映占永长,光宗德泽远,方荣世代昌”。

  四川达州市杨氏字辈:“明(怀)时(茂),载先玉锡,溥植焕均”。

  四川达州市大竹县(祖籍陕西华阴-湖北黄冈市麻城市高岗堰洗脚河,始祖杨自修,入川迁始祖杨相吉)杨氏字辈:“天锡仁文蘭桂永芳,国王思贤宗流书香,祖德炫世嗣英遐昌,绶存侯序远保朝纲”。

  四川达州市大竹县杨氏字辈:“安邦定国体,乾坤罗志晨”。

  四川达州市大竹县杨氏字辈:“明有世德永,习家成克昌,奉先斯乃孝,冀后发其祥,景仰兴中盛,常怀大业光,仁廉清白在,万代继书香”。

  四川达州市开县四方台(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始祖杨允素,入川迁始祖杨千拱)杨氏字辈:“大志崇善思,超宗光奎壁,象贤继步武,锡芳万世吉”。

  四川开县杨氏字辈:“ 逢一兴隆承祖徳,宏开世绪凤仪祥 ”。

  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清溪杨氏字辈: “ 光明应发祥,本一士必昌,长灵安定志,策划朝前年”。

  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杨氏字辈:“世代承宗主,永定正乾坤,圣贤开泰运……”。

  四川达州市宣汉君塘杨姓辈分:“支培邦家正,万事和忠林”。

  四川达州市渠县新市杨(堂号清白传家)杨氏字辈:“稳玉光宗德,立志起先贤,安邦显圣旨,永远清白传”。

  四川达州市渠县三板场杨氏字辈 :“显明继业兴先泽,正学崇德启厚仁,安荣达昌茂瑞庭,景玉尚国盛儒承,隆祺道邦兆品祥……”。

  四川达州市渠县鲜渡乡关房村杨氏字辈:“成大友仕元超世,代荣昌永远财发”。

  四川达州市渠县土溪杨氏字辈:“启丕汝守恒,有志益仁兴,越新已为书,乃昌章广恩,同时全本德,希烈尔之仑,承远思国泽,祥光兆吉荣”。

  四川达州市渠县卷硐村(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县高杆堰)杨氏字辈:“守云文仕运,永继清佰宗,德盛鸿兴学,克纯代昌龙”。

  四川达州市万源市杨氏字辈:“天凤儒宗廷,光明丕显荣,德泽昌乐远,诗书万代兴”。

  四川达州市万源市(祖籍陕西)杨氏辈分:“业文章光世显盛名”。

  四川达州市万源市铁矿乡杨家坝杨氏字辈:“光明丕显耀,廷中之国秀”。

  四川达州市万源市石塘镇陈家坝桂花园杨氏字派:“有春之国元宗开,少定邦家显红才,光耀朝廷思祖德”。

  四川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宝石乡/重庆市开县南雅杨家字辈:“祖本云发祥,连志可成方”。

  四川达州市开江县杨氏字辈:“登进启君,再正通光昌志秀”。

  四川达州市开江县(祖籍江西九江市修水县)杨氏字派:“洪贵金三维,仕昌文明开,福秀永锡志,天祥国学健,朝廷喜授德,太平乐安康”。

  四川南充市杨氏字辈:“仕奉华怀,天鸿文秀,春雨长丰”。

  四川南充市(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智世彦永兴,万继廷大仲,时启朝方德,尚仁志安凤,一元开道化,瑞景庆先良,建定登荣显,青云有泰昌”。

  四川南充市顺庆区(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县高杆堰)杨氏字辈:“军政秀学师,国映光大昌,世荣永安康,文明正忠绣,元德邵万帮”。

  四川南充市顺庆区杨氏字排:“再正通光昌胜秀,世承先泽大其家,文章道德人崇仰,祖国功名自日华”。

  四川南充市高坪区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顺俊秀荣方,仁洪怀先志,德道绍中堂,文明天启运,佐廷万世良”。

  四川南充市高坪区/德阳市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秀天开张,太运文明远,征元进复常,诗书常四九,礼岳邵先长”。

  四川南充市高坪区浸水乡杨氏字辈:“三杰成方德,朝文光国昌,忠孝开景运,礼义定家邦”。

  四川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启文方,国太安邦远,昭祖世泽长”。

  四川南充市营山县柏林乡/南充(祖籍湖南道县)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人文大启继先声,宗德芳名传百代,永定邦国佐朝廷”。

  四川南充市阆中市杨姓排辈:“天开正明祥,文约安家邦”。

  四川南充市阆中方山乡柏山子村/广元市苍溪县百驿镇联盟村(祖籍山西太原市)杨氏字辈:“子占中维开,昌大继宗成,正明应天文,东方世永兴”。

  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杨氏字辈:“再正通光康胜旺,朝廷邦国永德祥,大道洪开呈先遂,中良文明映天长”。

  四川南充市仪陇县(祖籍广东韶关市乳源瑶族县大坪寨)杨姓字辈:“德清宗义万,梦兴奇太臣,友文应(定)朝会,学高显帝(正)邦,园登卓良相,光熙永隆昌”。

  四川南充市西充县常林观杨氏字辈:“新永如朝文,春长映玉树,仕泽培成双”。

  四川南充市西充县杨榨子村杨氏字辈:“志元 * 凡,心德世守,克绍文明,成家建国,大启宗仁”。

  四川南充市西充县凤鸣镇杨氏字辈:“怀朝正君,天子万年,世代永传”。

  四川南充市蓬安县杨氏字辈:“再政通光……廷朝大,斗维成万庆,云宗支寿永,华天文世子,元道斗金银,众明显福新”。

  四川南充市蓬安县高坪乡杨家沟杨氏字辈:“世代文成福,永远应龙昌”。

  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杨氏字辈:“必元天善余”。

  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杨氏字辈:“思茂才发廷,文清仕德兴,方泽裕光永,贤秀庆丰云”。

  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杨氏字辈:“天子万年,永镇山川,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大堰乡杨氏字辈:“德茂继景春,家树启松林,光华承宗永,万象凯世新”。

  四川南充市南部县石泉乡莲花村杨氏字辈:“芝宗天德友,长春万世宇昌荣”。

  四川巴中市杨氏字辈:“俊明秀启方,永世春成景,先发美太和,元吉大宗长”。

  四川巴中市杨氏字辈:“起文开甲弟,光大显世仁,家正天兴顺,钱德克昌明”。

  四川巴中市杨氏字辈:“春继中宗文,朝廷世大勋,臣家开国远,德业永超群”。

  四川巴中市杨氏字辈:“文仕儒崇经,修谱正家廷,光宗耀仙德,富贵在天生”。

  四川巴中市杨氏字辈:“正家守先志,希尚应天星,万世保长春”。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太和堟(今太和村)杨氏字派:“芝天宏文仲,国际昌明会,如兴道学光,丕丞维继述,大德毓贤良,清白传家远,精忠世泽长,敬宗先守善,永发兆其祥”。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磨子乡石鼓梁村杨氏字辈:“一来杰大山祥文,联世忠怀相胜君,德泽光宗思远耀,* * * * 建弘勋”。

  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祖籍广东韶州府乳源县大坪乡笔山村-乐昌市梅花镇大坪村杨家寨,入川始祖杨德华五世孙杨廷赞杨姓字辈:“德润福永廷,仕文春茂世,有清任和时,谟烈盛聪明,睿智凤麟龙”;后续字辈:“仁德忠孝贤,义华宇敏秀,显达康太惠,恩祥瑞武勇,泽润福禄通礼”。

  四川巴中市通江县杨氏字辈:“永子木华洪,之本朝文关”。

  四川巴中市通江县泥溪场杨氏字辈:“学正本先德,继述永怀芳,朝天思家世,弘农映荣昌”。

  四川巴中市南江县杨氏字辈:“天大芳建绍青静,金良映兆乐成文,华国才光春景泰,朝廷崇昭先舒荣”。

  四川巴中市南江县杨氏字辈:“朝立仁思上,祖君源睦廷,大维文时盛,友治永光成”。

  四川巴中市平昌县双鹿乡杨氏字辈:“林朝怀秀贤,体忠大友维,正其时,长发祥,世永昌,修德泽,征宗帮,卫祖宗,显民洋”。

  四川巴中市平昌县荔枝、板庙、石垭(始祖杨舜,祖籍湖广汉阳府孝感县杏花村)杨氏排行:“钦崇道德日,仕言一文明,正家守先志,希上应天星,智必思赔本,佑育以作仁,良才定汝锡,万事保长春”。

  四川省巴中市弘农杨氏字辈:“ 一大中国正,道德映宗光, 朝庭尙文学,世嗣如荣昌”。

  四川广安市杨家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世代明贤登朝廷”。

  四川广安市杨氏字辈是:“文长高百世,为学正永兴”。

  四川广安市杨氏字辈:“文元朝显达人,承先绪善述绍,嘉声曾荣昭督,庆百代著芳明”。

  四川广安市(祖籍北黄冈市麻城县)杨氏字辈:“兴朝登文学,国政仕忠良,盛泰顺希山,魁元维再复,如一神光烈”。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大安镇葛麻场(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县孝感乡高街坊)杨氏字辈:“伯仲叔季,永光宗耀,理学昌明,开启大道,世代积祥,人文丕兆”。

  四川广安市(祖籍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黄茶园,始祖杨梓棋)杨氏字辈:“枝庭凤枝春,昌君有良宜,国明洪开鼎,子长宗本茂,克正学仕文,世代永成林”。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杨氏字辈:“再振通光昌,顺正秀术长,承宗锡福永”。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杨氏字辈:“诚市先德,永光澄金,文章华国,大振家声”。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秦溪镇四方寨杨氏字辈:“再政通光昌胜秀,承先宗绪顺天长,世代常存宏作远,文章华国绍书香”。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勋隆德超显忠良,仁贤纪起森洪远,大绍天子世责长”。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杨氏字辈:“朝新元景文,正通光昌廷,秀(春)在一志啟,芳长钟明应,承德安纯永,洪才继世胜,中大克述绍,诗序兴万运”。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德阳市中江县/雅安市荥经县、汉源县(祖籍陕西凤翔府,入川始祖杨孔财)杨氏字辈:“履玉书万世,德国成仲昌”。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长田乡(祖籍湖北)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顺胜秀,朝廷文武,明应中华,茂召大德,四代少奇,永久天长”。

  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入川始祖杨庆碧,祖籍湖广黄州府蕲水县-今湖北黄冈市浠水县)杨氏字辈:“庆碧文中得子扬,月正家春有万方,存金显祖安邦定,永应后仁理义昌”。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秀德文方,大成孝希国,朝廷万世邦,祖宗玉元玖,富贵金明长,天开可执秤,永生太平姜”。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杨氏字辈:“司文光国正,天加锡大成,益婷开久念,永世道忠诚”。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杨氏字辈:“正大光明显,万邦德昌红,成家维贵子,时运继高峰”。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石盘乡(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永世达礼元天明,恩洪泽彼兴隆茂,德大善良家道荣”。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农林乡杨氏字辈:“永等世明文,之开尚光国,临春德新秀,恒益晕远庆,滕方信有年,大字运长天”。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金牛镇、礼安镇、烈面镇/广安市岳池县镇裕镇、嘉陵乡(祖籍湖南怀化市麻阳县)杨氏字派:“忠正茂宏大,兴秀显荣光,清声辉腾远,宗支世代芳”。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乐善镇、双星乡(祖籍湖南怀化市芷江县白泡溪)杨氏字辈:“应正士文昌,祖德毓秀芳,实成名俊显,启仲继忠良,一本仁明远,百行品立长,恩隆生福泽,遇盛兆嘉祥”。

  四川广安市武胜县龙女镇杨氏字辈:“昌胜秀,再正通光大,明德福自隆,承家开万世,景修愈一宗,文运庭方代,才贤定国洪,安邦应肇纪,朝兴天意同”。

  四川遂宁市杨氏字辈:“方德尚昌宗,文光永仕洪,大庭糟钱泽,一齐少天翁”。

  四川遂宁市杨氏字辈:“夏望春秋永远(德太平进主光),明通大城长承,荣华福寿清”。

  四川遂宁市杨氏字辈:“行应余心 ,正大光明,传家清白,保国安民,人克修德,天必锡纯,进忠登本,万代斯荣”。

  四川遂宁市/重庆市(祖籍湖北)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世尚,应信永传万代民,本业克勤能享富,盛德悠久定华荣”。

  四川遂宁市(始祖杨永茂)杨氏字派:“建枝凰永光昌盛,俊秀文武再朝廷,安邦定国平天志,正通庭明祖照荣,头忠一世成发远,大德精心念字长”。

  四川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清白传家,祖籍贵州铜仁市印江县城十三重楼阁)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仁文显应长,朝廷中国治,世代永祯祥”。

  四川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杨氏辈谱:“高大官昌,鼎绍元强,明德永远,钟沛毓光,荣华贤在,世代吉祥”。

  四川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杨氏字辈:“天必施文永,勤德义如事,永绍祖荣光,群清先泽长,国乱显忠良,呜凤傅金殿,飞龙起玉堂,国定太平年”。

  四川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杨氏字辈:“功应守起大,学诚仁德君,朝庭魁则四,万再永家真”。

  四川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猫儿洲村杨家字辈:“方茂而明德,大绍予吉昌,崇兴开世道,孝有村家帮,信爱安恭敬,玉和应寿康,承先能启后,富贵发真祥”。

  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杨氏字辈:“可继思鹏名,单光呸崇作,建绍宗辉成,修善立开,九在寿发,伦克多定先,德万休尚生,居守传年志,贤福官孝安”。

  四川遂宁市蓬溪县黄泥乡、宝梵镇、三凤镇(祖籍湖南怀化市新晃县,始祖杨再举)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世先宗绪顺天长,万代常存逢柱远,文章华国绍书香”。

  四川遂宁市蓬溪县(始祖明朝嘉靖年间进士杨璐)杨氏字辈:“行映于心,正大光明,传家清白,保国太平,人克修德,天必锡纯,敬宗敦本,万代斯荣”。

  四川遂宁市蓬溪县任隆乡杨氏字辈:“再正通秉国,仕代永清节,光明承祖志,仁才复大德,…长运久,…远惟则”。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杨氏字辈: “仁候传家远,诗书继世昌,大王飞上宪,虎视德林泉”。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杨氏字辈: “世代荣昌盛,文明万古兴,福禄招祥庆”。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杨氏字辈: “初立圣仁,继兆宗高,增祠嗣祖,文武大兴龙”。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杨氏字辈: “心同成善大,德厚日正隆”。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仁和镇永平杨家桥杨氏字辈:“继美先中光华应,天宝虎运正国成”。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入川始迁祖杨余庆)杨氏字辈:“春兴世钱贵余金,夏旺永远继芳心,纯其祖武开文学,德孝宜家子世钦”。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绵阳市三台县杨氏字辈:“正大嘉申清,文中富贵天,仕受生承福,继徳照先贤”。

  四川自贡市杨氏字辈:“万仲汝安帐,林居再正通,光昌顺俊秀,显达启芳中”。

  四川自贡市(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孝感乡,始祖杨光)杨氏字辈:“光玉文秀启芳”。

  四川自贡市荣县杨姓字辈:“文先天泽永,本继世宗荣,大德基隆盛,长材启化成”。

  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内江市威远县(祖籍福建龙岩市长汀县腊溪)杨氏字辈:“志永贵,俊成俨,乔世春,万允时名,奇人美士,源远绵长,承先启厚,生义流芳”。

  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宜宾市兴文县石海镇(始祖杨国纯)/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杨氏字辈:“国祥万朝文,联春思发芳,*肇永登云,安天正*帮”。

  四川兴文县同心厂坝觜杨姓字辈:“占山朝水大,元国启文章,龙庭光祖德,永世耀其昌”。

  四川自贡市富顺县杨氏字辈:“国坚春和广,贤淑继文明,安守仁忠礼,德艺应天星”。

  四川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杨氏字辈:“世文维万国,宗泽启育廷,振守恩光大,学仕应科名”。

  四川乐山市(祖籍山西黄谷县)杨氏字辈:“德世本春,成守寄仕,禄运当山,寿远肇啓,振作儒家,休宗怀兴,定国安邦,卫朝克举,大昌可官”。

  四川乐山市杨氏字辈:“应枝春在茂,朝永文运升,福禄尚吉庆, 富贵荣华兴”。

  四川乐山市峨眉山市杨河、龙门鸭池/乐山市苏稽水口(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孝感乡)杨氏字辈:“梦庭登科正,宣上玉金坚”。

  四川乐山市夹江县歇马场杨氏字辈: “庆洪朝肇德,炳有天仕万,崇兴文启福,建国成新汉”。

  四川乐山市夹江县杨氏字辈:“桂和积万兴启嘉,先佑祖代旺任朝”。

  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冠英镇天池村八组天池坝/乐山市沐川县茨竹乡寺坪村四组杨坝/眉山市青神县黑龙镇/成都市双流县黄甲镇杨氏“清白传家”字辈:“炳宗俊彦,玉文万方,学尚永大,毓秀滕光”。

  四川乐山市犍为县沙山杨氏字派:“显彦东大奇,才学正朝基,贤能光海国,德泽世永遗”。

  四川乐山市犍为县龙孔乡/凡香坳/大田湾/闵家湾(祖籍湖北黄冈市麻城市孝感乡,始祖杨君臣)杨氏字辈:“君子有道,正大光明,钟良毓俊,标奇秉英,安帮定国,显相互卿,长绵文运,克继忠贞,丕承宏绪,永振家声”。

  四川乐山市犍为县杨氏字辈:“君天泉子阳,世再俊廷秀,忠福归春生,承善常维守,相兴辉应德,继美勤钱光,贵发诗书达,符于解洛长,持心招进直,立品正端方,跂月延荣成,穟云壹这昌”。

  四川眉山市(始祖杨守弟)杨氏字辈:“守朝枝玉天,永世啟崇先,光国文明胜,荣宗万殿贤”。

  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杨柳镇杨氏字辈:“继先才俊英,升大锦隆庆,云清侯伯赞,太慰翱翔”。

  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杨氏族谱:“大应汝维孟,永远正乾坤,子中之法久,宗发世代长”。

  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祖籍湖北)杨氏字辈:“贵和吉万春,兴起家先佑”。

  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始祖杨应辅)杨氏字辈:“应连万如相,宗玉瑄成长,国永……”。

  四川泸州市杨氏字辈:“日祥光宗祖,耀德正乾坤,文学维家保,尤孺着国珍”。

  四川泸州市杨氏字辈:“启朝方德正,开玉顺华昌,廷中维培显,礼义振家邦”。

  四川泸州市杨氏字派:“朝云秀廷,文芳玉至圣,世代昌宗,功大祖德常”。

  四川泸州市杨氏字派:“九贞如才士,绍光启长元,人文洪化育,天廷玉正宣”。

  四川泸州市杨氏字辈:“ 国凤正引业,洪世登少文同,贤明成启发,锦秀永昭荣”。

  四川泸州市杨氏字辈:“守友光明正,世万隆德朝,玉国安成定,芳华永代昭”。

  四川泸州市(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智世彥永兴,万继廷维仲,启朝方德正,开玉顺华昌,廷中维培显,礼义振家邦”。

  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杨氏字辈:“正翠琏茂盛,世代永兴隆,民国嘉添华,传通裔侯洪,礼仪由存佑,纲常作益庸,集德源流远,群成科仕同”。

  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入川始祖杨拱)杨氏字辈:“世正洪文应永昌,宗贞吉国显荣光,奇才道德朝庭重,名登虎榜焕昭彰”。

  四川泸州市/泸州市纳溪区上马、护国(始祖杨再思,入川始祖杨永相)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进,天明文锡徳,一字学世国,祚鸿开俊士,克生华廷启,瑞宗嗣昌兴,溯源体祖志,续传清培本,延绪运会维,新基业大振,子孙盛荣…孟祥翻定,长远祺麟”。

  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杨氏字辈:“忠孝富家远,福泽启*昌,子正洪世锡,德如永兴隆”。

  四川泸州市泸县嘉明镇(祖籍广东梅州市,入川始祖杨俊洪及其三子杨广兴、杨广方、杨广华)杨氏字辈:“汉秀季广成,大玉绍庭英,祖德昌明远,忠泽愿粪清,比绩文学仕,继世运家兴”。

  四川泸州市泸县云龙镇杨氏字辈:“宗登大朝廷,尚光国家兴,开基多有徳,时代振邦声”。

  四川泸州市泸县兆雅镇高岩子杨氏字辈:“三国林天时在文,忠廷宗子怀春永,继世朝有汝正成”。

  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后山铺镇/宜宾市南溪县(入川始祖杨岳)杨氏字辈:“岳春名之照,德文朝耀祖,华国玉清洪,和平天山定,正中一本宗”。

  四川泸州市叙永县杨氏字辈:“万国群为廷,泰土文光世,应昌金相玉,是普曾祥习,庆辉善仁唐”。

  四川泸州市古蔺县(祖籍江西吉安市,始祖杨朝桂)杨氏字辈:“朝政方先远,正国占文思,德泽光辉大,申民世代芝,流传为永固,吉后发新春,凡云良才旭,贤子学礼仪,曾道恒安庆,怀仁本宗先,孝友天长相,原喜定显奇”。

  四川泸州市古蔺县石宝镇歌乐村杨氏排行:“启乘进枝德,选永如占芳,应魁春万发,云贵自天昌”。

  四川泸州市合江县甘雨镇(弘农郡白鹿支,始祖杨彩,祖籍湖北)杨氏字辈:“登秉当文昌,思仕志天官,绍绪乾坤正,光宗永吉祥”。

  四川宜宾市(入川始迁祖杨光清)杨氏字辈:“进再通光昌,世代永兴邦,国政天锡福,祖宗必有光”。

  四川宜宾市杨氏字派:“启应椿元宁、大世成家声,永芳宗万代,齐友清华沛,德望福禄荣”。

  四川宜宾市杨氏字辈:“正发友才金茂远,云身方泽定坤乾,邦过清明时逢泰,万代流长福禄开”。

  四川宜宾市(祖籍广东梅州市)杨氏字辈:“春国荣光士,明先元昌运,弘农德泽长,传家惟清白,世代永留芳”。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杨氏字派: “骑(荣) 野文仕占,登春正朝廷,忠孝传家远,科甲百世增 ”。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杨氏字辈:“站山朝水大,元国启文章,龙廷……”。

  四川兴文县博王山镇,祖籍湖北省麻城市孝感乡,大约1750年迁入四川兴文博王山镇同心村顶头上,字辈为“占山朝水大,元国启文章,龙庭光祖德,永世耀其昌"。

  四川宜宾市珙县杨氏字辈:“朝汉福子昌,永继先仁德,世戴首启刚,洪应显其良”。

  四川宜宾市珙县杨氏字派:“国正天星顺,家齐业自光,文成能治世,万代必荣昌”。

  四川宜宾市珙县石碑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富时夫发晓,子孝父心宽”。

  四川宜宾市高县复兴镇白鹤村5组杨氏字派:“必春时正明,清治汉满江,安宗家室宝,兴发富贵长 ”。

  四川宜宾市高县杨氏字辈: “麒麟先忠学,文武送太平;光宗明大仕,永世振家兴”。

  四川宜宾市高县罗场镇陈村、宜宾市筠连县/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昭通市巧家县(祖籍广东龙川县十一都司百齐约大河排)杨氏字辈:“寿友志启叶仲永,芳昌举万显成模,烈作圣述明大缵,丕钢绪正世业兴”。

  四川宜宾市屏山县鸭池乡(祖籍江西—广东梅州—湖南—重庆)/乐山市老谱字辈:“芳云元林天,大明玉国怀,其光世代之,福如君子智”。

  四川宜宾市屏山县鸭池乡(土老坡)杨氏字辈:“瑞椿云元,秉升文成,德立道通,理名光宗,最在耀祖,大正朝廷”。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龙头镇杨氏字辈:“正国家光永,文朝学世兴,中华民康福,志富焕真金,吉庆弘先德,荣贤品第增,义孝仁伦远,祖武锡相纯,诗书延后代,进照集群英,修善振伟业,泽令耀继承”。

  四川宜宾市筠连县、长宁县(祖籍湖北贡黄冈市麻城市孝感乡)杨氏字辈:“正大文宗子,成光耀祖先,永世从全得,道倍远如流”。

  四川宜宾市南溪县(始祖杨舒,入川始祖杨登举,祖籍湖南邵阳市武冈县)杨氏字辈:“仲登生维,朝臣万世,应锡隆章,贤良俊杰,辅佐家邦,国恩永佩,忠孝传芳”。

  四川雅安市杨氏字辈:“其才正中,克绍明宗,本维邦立,运以家隆”。

  四川雅安市杨氏字辈:“正显鸿模”。

  四川雅安市(始祖杨金龙)杨氏字辈:“金和三有龙,星汝朝思汶,国学尚怀元,含红大佛金”。

  四川雅安市荥经县(祖籍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始祖杨万里)杨字辈:“汝名文廷,仕学有成,家生万荣,克继先德”。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回族)杨氏字辈:“魁国朝廷,端思纯(祥)正,建崇生芳,本固邦兴,成德贤继,道立永昌”。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杨氏字辈:“启仕国正天兴顺”。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祖籍江苏苏州市昆山市,始祖杨月明)杨氏字辈:“春茂先,光耀时端,琼林峻秀,晖映恒山,运际明盛,凤鹤羽全,肇启超跋,秦其世联,根枝兴泰,钟毓铭言,荣华富贵,永建云岚”。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乡民主村杨氏字辈:“才树本立法,蔚培伦修德,以礼堪现在,廷家国永固,景泰时仁*”。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祖籍江西)杨氏字辈:“殿庭子立春,启建……”。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杨氏字辈:“春世畅(绍)鸿(祖)猷(泽),光前震万秋,华封三祝永,富贵步赢洲”。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祖籍江苏南京市)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益门镇老林沟(祖籍山西太原市阳曲县谢溪杨柳街,先祖杨怀军)杨氏字辈:“怀思儒德懋(茂),世秀永昌(元),红光星斗现(献),正位坐太源”。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祖籍重庆市巴南区云篆山,始祖杨义禄)杨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国正天星顺”。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祖籍贵州遵义府仁怀县小溪里九甲小地名卢家湾,始祖杨再亮、杨文榜)杨氏字辈:“再文春有才,元……”。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祖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湖广常德府武陵湖堡王家塆新村上村土地祠)杨氏字辈:“崇正道初春,应世当德国,顺明自荣华,祠先维学仕,盛朝碧尚文,忠智永兴隆,万发远祥吉”。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下海乡清水河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定国安邦永朝宗”。

  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祖籍江西宁江府十字街大桥头→贵州遵义府镇安洲德溪里九甲小地名青冈山,入川始祖杨世远)杨氏字辈:“世再正通光昌茂秀,一国永兴普左朝,成顺天文章,华美照书相”。

  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昔街/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杨氏字辈:“崇义世德,正其家邦,光明显耀,世代荣昌”。

  四川一支(祖籍山东)杨氏字辈:“开运春久临,文化振乾坤”。

  四川一支杨氏字辈:“三仕文昌国,万开永定清,登朝显相福,乾泰见元亨”。

  四川一支杨氏字辈:“怀思儒德懋,世秀永昌国,红光星斗现,正位坐太原”。

  四川一支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秀德文方,大成孝希国,朝廷万世邦,祖宗玉元玖,富贵金明长,天开可执秤,永生太平姜”。

  四川一支(祖籍江西庐陵-吉安市,入川始祖杨文广)杨氏字辈:“文运真祥瑞,聪明志慧光,玉之朝思应,金廷国正昌,红连开茂盛,春鲜锦秀章,荣华成祖德,富贵远留方”。

  四川一支杨氏字辈:“四守克,绍文明,秦加国 ”。

  四川一支杨氏字辈:“辉天作之合,念公芳永生,贤仕文明德,仁义祖宗贞,国富整兴良,宏宗可在钦,根本原盛大,为学代林长”。

  四川一支(始祖杨宝,祖籍湖南邵阳市绥宁县)杨氏字辈:“帐临居再正,通光昌盛进,秀宝有彦汝,安华世**”。

  甘肃杨氏字辈

  甘肃兰州杨氏字辈 :“育泽清淑德桂”。

  甘肃兰州(祖籍山东)杨氏字辈:“万里有培,亨光道颉”。

  甘肃榆中(祖籍四川安岳县永清镇见泥沟杨家祠)杨氏字辈:“**德安显宗佑,尚宜朝庭从礼仪,家传清白续今后”。

  甘肃兰州范家坪/榆中县/永登县(始祖杨始荣,祖籍南京应天府洪乐巷)杨氏字辈:“承文顺万全,树世全三得,师法守先宗,元魁生继作”。

  甘肃皋兰县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青民自安”。

  甘肃永登县(祖籍山西平阳府霍州)杨氏字辈:“登汝遇凤芝,文士作发继,广希兴宪庆,衍承标秩怡”。

  甘肃民勤(祖籍四川)杨氏字辈:“……德成起义……”。

  甘肃东乡八十哥塬徐家沟杨姓字辈:“广胜林德增,国正天星顺,君贤民自安,玉隆高万明,祥鹏澍乾坤,侹福有佺庆,吉仲范多领,兴崇薛龚玭,世伟顶奎成,杰……”。

  甘肃武威(祖籍江苏徐州壹乡)杨氏字辈:“天尚道维于士大,世以龄春德建文”。

  山西杨氏字辈

  山西一支(四知堂)杨氏字辈:“光宗耀祖,培正佳音,雨思伟穗,国泰民安”。

  山西榆次县杨氏字辈:“金志文明 ”。

  山西霍州杨氏字辈:“载培函养,时寅生长,发冒英爽,树芳高仰”。

  山西大同市杨氏字辈:“ 通时肖大明,名复铭仲,庭民朝登”。

  山西灵丘县杨氏字辈:“一三金国献,丙正继连成,肆德芳美秀,云青玉见荣”。

  山西一支(四知堂)杨氏字辈:“光宗耀祖,培正佳音,雨思伟穗,国泰民安”。

  山西榆次县杨氏字辈:“金志文明 ”。

  山西霍州杨氏字辈:“载培函养,时寅生长,发冒英爽,树芳高仰”。

  山西大同市杨氏字辈:“ 通时肖大明,名复铭仲,庭民朝登”。

  山西灵丘县杨氏字辈:“一三金国献,丙正继连成,肆德芳美秀,云青玉见荣”。


楹联典故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三公世泽; 四知家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位列三公,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贿之廉名。

  四知堪懔; 三喜足荣。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扬敬之,擢为太常少卿之日,吐子同时登科,时号“杨家三喜”。

  四知足畏; 三喜同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杨敬之。

  才称敏捷; 世济经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末文学家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世代显贵,好学能文,才思敏捷。建安年间举孝廉,任丞相曹操主薄,曹植把他当成自己的羽翼,交往很密。后来,曹植在曹操那里失宠,而杨修有计谋,又是袁术的外甥,曹操为免除后患,借故把他杀了。下联典出明代大臣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塾师多年。建文初年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宗实录》。成祖时,入内阁典机务,成祖北巡,常让他留下辅佐太子。仁宗时,官礼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宰相)。宣宗即位后,任《仁宗实录》总载。历四朝内阁。长期辅政,与杨溥、杨荣并称“三杨”。著有《东里全集》。

  四家称秀; 三喜同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南宋诗人杨万里,字廷秀,因光宗曾为他书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水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零陵丞、奉新知县、国子监博士等,主张抗金。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而自成一家,当时被称为杨诚斋体;对理学也有关注。著有《诚斋易传》、《诚斋集》。下联典出唐代弘农人杨敬之,字茂孝,元和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任职这天,他两个儿子杨戎、杨戴同时登科。当时称“杨家三喜”。

  关西世泽; 江东家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人称“关西夫子”。

  家传清白; 世济经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明·杨士奇。

  摘星见志; 立雪表恭。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文学家杨亿,字大年,建州蒲城人,淳化年间进士,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参加《册府元龟》、《宋太宗实录》的纂修,官至工部侍郎。曾与刘筠、钱惟演等诗歌唱和,编为《西昆酬唱集》,当时号称“西昆体”;又以骈文著名。他幼时几岁了还不能说话,一天家人抱他登楼,不小心碰了头,他忽然吟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人们大为惊奇。下联典出北宋学者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人,熙宁年间进士,历官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先后跟从程颢、程颐学习,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著作有《二程粹言》、《龟山集》。一次,他和游酢去洛阳见程颐,程颐正瞑目而坐,二人站着不离开。程颐睁开眼时,门外的雪已一尺多深了。后来,便以“程门立雪” 作为尊师重道的典故。

  系承尚父; 望出弘农。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周宣王少子名尚父,封于杨邑(今湖北省襄阳)一带,号杨侯。下联典指东汉·杨震为弘农华阳人。

  鱣堂集庆; 雀馆呈祥。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讲堂前,有冠雀衔三鱣鱼至。下联典指东汉·杨宝,尝救一黄雀,传为西王母使者。

  五言通用联

  神童列四杰; 进士第一名。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诗人杨炯,“唐初四杰”之一。下联典出明代文学家杨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

  四知传家永; 三公世泽长。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东汉大臣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年时好学,博览群经,教书二十年,弟子千余人,当时被称为“关西孔子”。曾有冠雀衔三鱣鱼飞集讲堂前,生徒认为是吉兆,先生要至三公之位。后历官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果然达三公。一次,他路过昌邑,经他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里怀金十来送给他,他不接受。王密说:“暮夜,无人知道。”他斥责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叫作无人知道!”王密羞惭而退。他做高官后,全家人生活都很俭朴,有人劝他置、产业,他说:“让后代被人称清白吏的子孙,把这留给他们,不也很厚吗?”后来,杨氏多以“四知堂”、“三鱣堂”、“关西堂”等作堂号。

  佳气生朝夕; 清言见古今。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书法家杨宾撰书联。杨宾,浙江山阴人。著有《大标偶笔》等。

  六言通用联

  痴姨不贪荣利; 贵妃可壮门楣。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魏文明太后宠爱的太监苻承祖的姨母杨氏,家庭贫穷,苻承祖送给她衣服、奴仆,他都不收。曾对姐姐说:“姐虽有一时的荣耀,不如妹有无忧无虑的快乐。”苻家笑她为“痴姨”。后来,苻承祖因罪被杀,株连到亲戚,只有杨氏因贫穷得免祸。下联典出唐代蒲州永乐人杨太真,小名玉环,通晓音律。初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天宝初年入宫,得玄宗宠爱,被封为贵妃。姊妹都显贵,堂兄杨国忠也操纵朝政。当时民谣说:“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壮门楣。”白居易《长恨歌》也有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七言通用联

  文体擅西昆之美; 图书生东壁之光。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宋·杨亿,与钱惟演、刘筠等多有唱和,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又与王钦若领修《册府元龟》一千卷。

  凤律更新占四始; 雀环依旧卜三分。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其父杨宝。

  三相贤名齐凤阙; 千金诗价重钟山。

  ——周师廉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周师廉题浙江省诸暨金堂村杨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宰相。杨荣,字勉仁,福建省建安人,建文年间进士,初任编修。永乐年间入文渊阁,以多谋善断受成祖器重,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渊阁大学士(宰相)。历四朝内阁,长期辅政。著有《北征记》、《杨文敏集》。杨溥,字弘济,湖广石首人,建文年间进士,任编修。永乐年间侍皇太子,官洗马,后因故下狱;仁宗时获释,任翰林院学士;宣宗时入内阁,官礼部尚书;英宗初年,进武英殿大学士(宰相)。“凤阙”,汉代宫阙名,后用为皇宫的通称。下联典出明初诸暨人杨廉夫,能诗,太祖朱元璋曾称赞他的《钟山》诗“值千金,姑赏赐五百。”

  祠开苕左新门第; 村纪关西旧世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湖州杨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宗祠的地理位置,在苕溪东岸湖州城内;下联典出本支杨氏源于东汉杨震家族。

  四知清操惭贪吏; 千古文坛重草玄。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事。下联典指西汉·杨雄事。

  木兰花馥三春瑞; 易俗移风万户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杨姓析字联。

  载福勋名垂宇宙; 云中旭日吊英贤。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抗日名将杨载云庙联。

  忌我何尝非赏识; 欺人毕竟不英雄。

  ——杨芳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名将杨芳自题联。

  是何意态雄且杰; 不露文章世已惊。

  ——杨继盛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明·杨继盛自题联。

  鲁冠千军称无敌; 声威万代佩长城。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杨家祠堂联。

  七言以上通用联

  河洛传真, 程门立雪; 章坛华胄, 清白传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杨时,有“程门立雪”传说。下联典指东汉·杨震。

  祖德恢弘,属守鱣堂旧则; 孙枝繁衍,别开鸠水名门。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杨家渡杨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本支杨氏居于芜湖,“鸠水”,在芜湖东。

  业炳关西,继世簪缨留旧泽; 学源河北,传家诗礼焕新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事。

  系出弘农,俎豆馨香绵百世; 家传清白,箕裘继述振千秋。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事。

  眼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 身外无长物,布衣素食琴书。

  ——杨沂孙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书法家杨沂孙自题联。杨沂孙,字舆,道光举人。善篆书。

  关西孔夫子,英雄人物宗风范; 北宋杨家将,文武衣冠祖庙光。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杨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的故事。下联典指家喻户晓的宋代杨家将。

  溯昌邑辞金作宦,廉明名臣自昔关西重;

  忆程门立雪帅事,诚敬理学于今海内宗。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杨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的故事。下联典指宋代杨时的故事。杨时去见老师程颐,适逢老师小憩,杨时就站在门外一直等着,这时天下着大雪,当老师察觉,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杨时尊师重道的精神是感人的。

  忍人、让人莫去害人,行一片公道增福增寿;

  修己、克己安分守己,存半点天理积子积孙。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大坪镇布路村杨氏宗祠善庆围堂联

兴宁杨氏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总是以“客人”的身份入主异地,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除顽强斗争的一面外,还有仁爱处世、以礼待人的另一面。客家人的处世哲学,尊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以“仁”为本,以“礼”待人。在客家族群中,具有敬老爱幼、知上知下的良好风尚。我们进入客家村寨调查,主人们总是热情地招呼喝茶,捧出他们认为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体现在此联的主张,劝人“以和为贵”,处世更为直截了当。


     【祠堂古迹】

  平和县九峰镇杨氏宗祠

  九峰镇杨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平和县九峰镇杨厝坪,供奉杨厝坪杨氏始祖念三公及其下三世神位。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扩建于清雍正戊申年(1728)。历史上经清雍正戊申年(1728)扩建,乾隆壬戍年(1742)、光绪年间(约1880)、1985年和2000年等五次维修,现存建筑法式保持清代风格。

  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计1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58平方米,前为半圆形水池和宽阔的庭埕,埕以鹅卵石铺地。山墙砖砌,墙裙制安素面条石,下置卷草纹硅脚石。明间为双开板门,大门两侧青砖砌墙,成网格图纹,上制安透雕石窗花和石栅栏窗。门前有人物、动物、花草浮雕集一身的抱鼓石一对。门楣上方书写“杨氏宗祠”,两侧各镶嵌乾隆年间的“龙凤呈祥”景德镇彩瓷一幅。内墙面抹灰。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大门外观如六柱三楼式牌坊,次间,稍间均以青砖精砌几何连续图案,青石雌虎窗,青石高浮雕旋纹门鼓,内侧为三开间门厅,进深一间;六方形石廊柱,四架檩,卷棚顶,天井墁花岗岩石板。前厅进深二间;主堂进深三间。前厅九檩三架梁,主堂架十五檩,进深第二间三架梁;过水廊道五架檩;梁架间制安透雕或剔雕的花草纹、香草龙纹花板,保留梁架彩画,色彩鲜艳,装饰较为繁缛。主堂金柱均为花岗岩石柱墩接木柱,下置石柱础;柱础雕工精细,有剔雕花鸟纹束腰方形柱础、浮雕杂宝走兽纹束腰八角形柱础和素面瓜楞形束腰圆柱础等形制。梁架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为月梁,拱为肥束拱,坐斗有花篮斗、瓜斗上为莲花方形雕花斗等形制,方斗开海棠线,是为梅花斗;前厅和主堂的内外檐装修均在襻间制安斗拱。宗祠屋面覆板瓦,檐口高且出挑较深,举折曲线柔和;正脊为燕尾脊,正脊脊堵内剪粘花草脊饰,工艺也较为细腻。天井均以花岗岩条石铺墁,室内铺墁八角菱形红砖及方形红砖。主堂天井两侧设过水廊坊相连。宗祠前厅铺以,主堂铺以方形红砖。祠中还保存有清乾隆年间重修碑记等。

  杨氏始祖念三公,于明朝洪武年间(约1390)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腾龙至此。以为福地,遂筑宅。明嘉靖年间改建为“福山祠”。清雍正戊申年(1728),扩建定名为“追来堂”。清乾隆壬戍年(1742)升高门楼,成三落龙岽双龙抢珠,为两落一门楼、二天井、两厢护厝,前大埕、半圆形水池,后花台、半圆形围厝。护厝左右各有两个四角形小埕。太平天国后期,前厅、主堂毁于大火,唯门楼幸存。清光绪年间(约1880),杨氏先祖按原貌重建前厅、主堂。

  追来堂自杨氏始祖念三公至此开基,是平和九峰镇、长乐乡、崎岭乡、云霄县下河乡、广东省潮阳县、饶平县以及台湾台北、高雄、台中、屏东、云林、台南等地杨氏后裔共有的大宗祠堂,有着极深的闽台渊源。

 “追远堂是两岸杨氏的宗祠之一,也是两岸血脉渊源的重要见证。”杨征表示,追来堂的杨氏后裔衍派到台湾的有数万人口,两岸三通以来,台湾杨氏宗亲纷纷回乡谒祖,因此文物部门将对追来堂进行保护、修缮,吸引更多台胞返乡寻根。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杨厝坪开基始祖杨世熙从福建宁化县迁入平和,定居九峰镇杨厝坪,宅称“福山居”。明嘉靖年间,杨厝坪杨氏后裔以祖宅为地始建杨氏宗祠,初名“福山祠”。清雍正六年,由裔孙杨天若主持,将宗祠扩建成现有建筑规模,定名为“追来堂”。乾隆七年,增高改建宗祠门楼成现存状况。

3.jpg

  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杨氏宗祠

  磐安县杨氏宗祠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黄余田村,为明末建筑。祠堂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门楼(已拆),第一天井、前厅、第二天井及两边厢房、后厅组成。前厅为五开间加二弄的建筑,通面阔26米,明间阔为5.20米,东、西次间均为4.30米,尽间为3.50米,二弄各为2.60米,通进深为10.20米。为普通台基,方砖漫地,柱础鼓形,弄的柱础为覆盆形,柱子为棱柱,柱头有卷杀,用材粗大。明、次问东西缝均用抬梁式,尽间为穿斗式,梁架结构为九檩,前后栏用四柱。前檐柱与金柱间栏上设卷棚,用罗锅椽,明、次、尽间补间铺作各二朵。后厅面阔如前厅,进深为8米,明次间东西缝用抬梁式,梁架结构为七檩前后用四柱,二弄为九檩前后用六柱。台基比前厅高出50厘米,方砖漫地,屋顶为硬山顶,檩椽之上使用望砖,盖以阴阳合瓦,檐口有瓦当滴水,天井铺设鹅卵石图案。整座建筑不结蛛丝网迹。建筑具有明代特色。

微信图片_20191226162656.jpg

  名四知堂

  仁川的“杨氏宗祠”不仅记载了杨氏家族的历史变迁,而且一直传承着为官做人的“四知”精神。据史料记载,杨姓主要来源于西周王族,出自姬姓,系以国名(或邑名)为姓。历史上,黄河流域的杨姓有两大望族:(河南)弘农杨氏和(甘肃)天水杨氏。弘农杨氏是后世杨氏的正宗,后世杨姓多宗弘农,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全球以“四知堂”命名而自豪的杨姓家族多出于此,他们用“四知堂”这一堂号来纪念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先祖杨震。比如,重庆市潼南县双江古镇最具民清时期建筑风格便是“杨氏民居”和杨尚昆故居“四知堂”。1993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回故里时对家人面谕:“这堂屋里的‘清白传家’和‘四知堂’这两块匾,是杨家的传统匾额,都是杨家老祖宗杨震传下来的。杨震和‘四知堂’的典故之能得以传为千古佳话,流芳百世,就在于杨震为官一世,清白自守,廉洁奉公。所以你们可要搞好廉政建设啊。” 与重庆的双江镇一样,仁川镇也是“四知堂”杨氏的大型集居地,分布于该镇杨宅、黄余田、赤岩前、柳坡、新岭下和流岸等十余个村落。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四知堂”,座落于黄余田村的“杨氏宗祠”内,有五开间两弄,面阔26米,进深6.8米。东西为抬梁式七檩,前后四柱;两弄为九檩,前后六柱,用材粗大。屋顶檩椽之上使用望砖,盖以阴阳合瓦,檐口用瓦档滴水。堂内地面以大方砖铺设,天井地面用鹅卵石漫设图案,石板设阶。整个建筑坚固、宏伟而古朴。为明末清初之建筑,其明代特色十分明显,是磐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磐安县纪委监察局的廉政教育基地。

  名称由来

  具【辞海】介绍: 杨震(?—124年),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称为“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摆官,自杀。其子孙世代任大官僚,“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综合相关资料得知:杨震出生于公元59年,出身官宦世家,八世祖杨喜、高祖杨敞都曾封侯、拜相,其父杨宝通晓《欧阳尚书》,造诣颇深,为一代宗师。杨震淡泊名利,年轻时多年寓居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及潼关等地。他到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今山东省巨野东南)时,以前经他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时任昌邑县令,为答谢杨震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四知”故事。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而且力图澄清当时官场贿赂成风的恶习。永宁二年(公元120年),他升任司徒。司徒身为三公,地位显赫。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因对安帝有喂养之功,依仗安帝恩典很是放肆,其女伯劳“出入宫掖,交通奸贿”,影响很坏。杨震仗义执言,不避权贵,上疏抨击。安帝不但不听谏言,反而将杨震的上疏交给王圣等人传阅,王圣那一帮人大为恼恨。后来杨震又遭樊丰等人的诬陷,被安帝下诏遣回故里。杨震在返乡途中,慷慨悲愤地对他的儿子和门人说:“死,本是士大夫的寻常本分之事,我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厌恶奸邪的女人倾乱朝廷而不能禁止,我还有什么面目活于人世……”说完就饮毒酒而死。

  一年之后,汉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都被处死,杨震平反,除拜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宙赠钱百万外,还下诏以很高的礼仪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

  杨震为官忠贞清廉,生活俭朴。他为官10余年,不修豪华宅府,常以蔬菜为食,衣无锦绣,徒步往来不乘坐马车。有人劝杨震为子孙考虑,开置产业发家致富,杨震坚决不肯,慨然说道:“使后世为清白吏子孙,以吾观之,不以厚乎?”所以,他的几个儿子虽然为官,亦都洁身自好,清廉自守。

  杨震的后人杨萃,授大理寺评事,南宋淳熙二年(1175)八月,因杨萃镇守江南吴地安抚百姓,民无不念其恩德。称其“有佐朝辅国之纲,有推山塞海之志”,而受皇帝表彰,并赐龙虎剑一把以报其德。后见朝政日非,杨萃力辞官归故里。公元1119年~1122年,为避李思曩之乱,隐居于缙东蒋润岭下(今仁川镇岭下村),成为仁川杨氏始祖。杨萃以祖上的“四知”精神教育后代,要求后代将“四知”二字“挂于堂,点于灯,铭于心”。

微信图片_20191226162701.jpg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杨氏宗祠

  丽水杨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七里村尾。七里村,位于沙湾西部,仅一水之隔。明代由水碓后、水碓弄、上垟、下塆、外村、上畈、底垟7个小村组成,称七堡,后为道里乡七里村。七里村为杨、周、陈、林等姓。

  杨姓最早,至今有600到700年的历史。

  杨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失修,屋漏虫蛀鼠毁,已经残缺不全,面目全非,急待兴修,还望杨氏子孙、有识之士、政府部门给予出资助力,以再现昔日之新貌也。

1.jpg

  珠海市南屏镇杨氏宗祠

  珠海杨氏大宗祠是珠海地区最大的一座祠堂,位于南屏镇北山村东侧,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为珠海市古建筑艺术的典范。

  杨族是北山村的名门望族,支脉繁盛,人才辈出,先后出现有都司(正四品)杨云骧,副将(从二品)杨镇海,华南地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杨匏安等。杨氏大宗祠即是杨族势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封建社会,宗祠是作为族人祭祖、议事、读书的场所。杨氏大宗祠的建筑,是以二品官阶的规格,进行斗拱承檩,九架梁,穿插方等格局很高的大式建筑。在民国十六年(1927)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为杨氏开族七百年纪念,题写了一方匾额:“宗支蕃衍”,给宗祠增添一道亮丽色彩。宗祠内另藏有一块“诰命”牌匾,为同治敕封杨镇海曾祖父母。

  过去,由于族人多在外面活动,杨氏宗族于同治年间,又在广州越华路的地方(今广东省民政厅),兴建了一所杨家祠。这座祠堂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写下光辉的一页。1918年,杨匏安举家迁住杨家祠,在这里写出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诗作。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主义小组;接着,李大钊在北京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是年底,陈独秀南下广州,找到居于杨家祠的杨匏安和杨章甫(杨匏安之堂叔),商议建党事宜。于1921年春,在穗成立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党支部设在杨家祠,祠堂就成了党的活动据点和联络中心。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杨家祠,去寻找历史文化的根。当你进入北山村内,循一条古街道蜿蜒而行,一幢幢整齐划一的青砖瓦顶的民房呈现在眼前,那锅耳山墙屋,带有清朝贵族的气派和厚重的历史感。街内屋子间,画牖雕檐,绮丽眩目,如临一座画廊,使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

  杨氏大宗祠在村子的尽东,为青砖屋院落,坐南向北,地面宽广。祠四周为田园、花园、池塘,环境幽雅。游人经一小径,进入矮墙院子,迎面耸立两座石台旗杆夹,此为杨族在清代出了两位名仕的标志。门前立着一对相向的石狮,穿过石狮,便是宗祠的主体建筑。首先是一扇二尺高台基门槛的祠门。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镌刻“杨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两旁为“源分东汉,秀毓北山”的楹联。两扇大门上有一对高逾两米的金漆大门神,富丽堂皇,耀眼夺目。台阶两侧各置一个硕大的抱鼓石,左右压石面为文武乐台,是为族人祭祖演戏的场地。这时,祠内隐隐传出古琴曲,余韵悠悠,一段思古的怀想油然而生。

  步入祠门,豁然轩敞,彩釉生辉,气象一新。主座为三进夹两天井,每进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并青云巷和两厢,门厅为屏风。中殿为“治经堂”,天井四角设有花坛,种有花草。中殿对联为“本同一脉而来休论富贫贵贱,序列两阶之上宜分长幼尊卑”。后殿为杨氏历代祖先神位。

  杨氏大宗祠保存较为完好,建筑恢宏,工艺华美。整座建筑以硬山顶,青砖墙,中轴线对称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架。地平面由前往后逐渐升高,十分精巧。据传这座房子建造时,是一个工人一天连磨带砌只砌6块砖,真可谓“慢工出细活”。屋内外以石雕、木雕、砖雕、灰塑等装饰,其中砖雕尤为精美,是以花草、八宝、吉祥为题材,带有浓厚的三教(佛教、儒教、道教)合一思想。图案线条清晰,形态逼真,给人一种欣悦、舒畅的美感。杨氏大宗祠建筑之精巧在珠海市清代民居中首屈一指,它反映出我国清代南方建筑艺术的成就。

  解放后,杨氏大宗祠曾作过北山村小学校园,1988年后改作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997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对杨氏大宗祠进行重修,使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重放异彩。

  在2006年11月25日至27日举办的泛珠三角旅游促销会暨旅游展览会上,广东省旅游局公布入选广东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的名称,并现场展示部分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的图片。珠海市南屏镇北山村北山杨氏大宗祠入选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点。

未标题-1 拷贝.jpg

  郧西县马安镇杨氏宗祠

  福建杨氏宗祠,杨氏宗祠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位于郧西县马安镇下川八组。杨家七世祖杨正茂是清朝进士,时任陕南州知府,在任期间是个功绩显赫。因而,杨家的八世和九世儿孙们也深受皇恩,在地方当些小官吏。后人逐渐发迹,形成上千人口的大家族,于是便共同商讨建杨氏宗祠,以流芳百世。

  为建造祠堂,他们在陕郧地区请了数百名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还从湖南运回了两人合抱粗的水杉和桦木作梁柱,又从湖南景德镇买回琉璃瓦,设计一整套皇宫宝殿式的古建筑结构,亭台楼榭、雕龙画凤,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乃当时鄂西北庞大的建筑群物。

  走进朱漆大门,门枋门槛全是青岗石雕成的,门枋的两角刻着狮子滚绣球,绣球还是空雕的。第一栋是转脚楼台,在台下用两根巨大杉木作柱子,戏楼顶上盖着绿色琉璃瓦,各个飞檐上嵌有凤凰展翅,凤嘴上叨着风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台前一个大院子,院子两侧有20余间看楼,是儿孙们看戏玩耍之楼。戏台对面用青砖铺的观礼台,是长辈们训话之处。台后正门就是正厕(厕屋),用六根大柱支撑着列架过梁。厅后正殿三间神龛上供奉着杨氏宗祖的牌位。正殿两侧设有16间厢房,其中有宿舍、粮仓,四大间是私塾学堂,孩子们在塾里攻读五经四书。伙房六间,乃住持和伙计们做饭和睡觉的地方。每年春节、清明节、七月半及每月初一十五,香火不断,钟鼓齐鸣,子孙们虔诚礼拜。每逢过年过节,就请专班唱戏,老爷、少爷、太太和小姐们便登上两侧望楼,玩耍看戏,悠闲自如,谈笑风生。

4.jpg

  江山市杨氏宗祠

  位于凤林镇南坞村,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外祠和内祠。外祠始建于明朝,后几经修缮,终于形成现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外祠大门三层重檐出挑上翘,共三进二大天井、二小天井。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祠堂里少有人走动,布满鹅卵石的天井里,已是绿意茵茵。祠堂里的梁枋上,动物、花卉等形态各异的雕刻精致生动,彩绘笔触细腻、描绘传神。这些雕刻和彩绘距今已两三百年。外祠的前堂是戏台,已经被轮回的光阴浸染得发黑的檐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杨氏内祠始建于元代,二进三天井。牌楼式门面,上书“理学名宗”四个大字。内祠门面正反两面墙上都有刀工精湛、精美绝伦的青砖雕刻。门楼正面的雕刻以花草图案为主,枝叶分布疏密有致,叶片脉络清晰可见;花朵形态各异,花骨朵青涩含羞,半开的花朵仿佛在风中摇曳,怒放的花儿则落落大方,傲然枝头;各种鸟儿在花间树下呼朋引伴、引吭高歌。门楼反面以人物故事为主,其中一幅雕刻图案上,亭子、栏杆、弯弯曲曲的台阶清晰可见,更妙的是,亭子里面竟然还有一张小桌,桌上摆满了物品,立体感极强。人物雕刻也很细致,每个人物的衣服褶皱都因其姿势不同而各异,极具动态之美。内祠里柱子上的牛腿、雀替,也雕刻着仙鹤、梅花鹿及花草等图案。内祠的门楼前设有八个石质旗杆墩,专供族人取得功名时庆典之用。

5.jpg

  龙游关西

  概述

  杨氏宗祠 - 浙江古建筑

  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杨氏宗祠是明代万历年间留下来的古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杨氏宗祠门楼,气势壮观。重檐歇山顶,檐下木质横匾上刻正书“关西世家”四个大字,端庄凝重。正脊中部,置一葫芦状饰物,正门两侧立有素面抱鼓石。“关西世家”具有浓厚的明建筑风格,其内有“古戏台”、“三(zhan)堂”、“杨令公銮驾”、“杨家宗谱”等文物。

  整个建筑由前厅、后厅两部分组成,坐东朝西,三开间,占地面积282平方米,前厅面积略大于后厅,前厅内没有活动戏台一座,架于柱间,戏台分左右两部分,大小一样,均是长5米,宽1。27米,高1。63米,中间铺板,板长1。3米,戏台四角台柱头均是莲花结顶一类图案。这种古朴坚实、可装可拆可抬的明朝戏台,在浙江省也是罕见的。后厅后墙檐额枋正中,悬木质匾额一块,上正书“三(zhan)堂”三字。后厅所有木质柱均呈梭形,础为(木质)形;三面墙(南北二墙、后檐墙)上的柱、梁架及斗拱、枋,均为陶质,古朴大方。建筑后厅的年代刻在北墙上的石碑上,时间是“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二十八日”,由杨官五为首建造。

  浙江杨氏宗祠分内外祠堂两座。内祠堂位于村落中心,约建于明末清初,前后三进,包括砖雕门楼、前厅、中厅及后厅等,不设厢房。其中,中厅梁架制作较精良,山面缝砖雕梁架具有特色。外祠堂位于村口,建造时代稍晚于前者。前后三进,包括门厅、中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等。门厅前设三重檐木构门楼,具有江山一带特色。两翼带木构门廊各三间。门厅北向出戏台。其两侧厢房于平檐中出歇山屋顶,此法为江山清代建筑中独见,颇具文物价值。正厅三开间,进深十一檩,梁架有精美雕刻、彩绘等。除了木构建筑以外,宗祠外各有古井一。

  简介

  杨氏宗祠,位于龙游县志棠乡杨家村,距龙游城30公里。

  “关西世家”整个建筑由前厅、后厅两部分组成,坐东朝西,三开间,占地面积282平方米,前厅面积略大于后厅,前厅内没有活动戏台一座,架于柱间,戏台分左右两部分,大小一样,均是长5米,宽1.27米,高1.63米,中间铺板,板长1.3米,戏台四角台柱头均是莲花结顶一类图案。这种古朴坚实、可装可拆可抬的明朝戏台,2013年在浙江省也是罕见的。后厅后墙檐额枋正中,悬木质匾额一块,上正书“三(zhan)堂”三字。后厅所有木质柱均呈梭形,础为(木质)形;三面墙(南北二墙、后檐墙)上的柱、梁架及斗拱、枋,均为陶质,古朴大方。建筑后厅的年代刻在北墙上的石碑上,时间是“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二十八日”,由杨官五为首建造。

  “关西世家”南侧,有半月形水塘一口,常年清水满塘,面积千平方有余,不仅供村民洗涤之用,且为调节温、湿度和消防之用。塘沿樟木一株,树龄四百余年,古老雄健,粗枝繁叶,这是“关西世家”的历史见证。

  “关西世家”追溯其名,可由此探索杨家将后裔在浙江的支系。据《汉书》记载:“后汉杨震。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伯起,字震,震为弘农华阴人,地居函谷关西,故云。”《宋史》《杨业传》中记载,北宋杨业(?一986年),山西太原人,又称杨继业,杨令公。其子杨延昭均是杨家将中卓显者。《龙游县志》和《杨氏宗谱》记载,杨氏始祖宗明公避患难致仕归田,迁居浦城。到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杨宗明任睦州(今淳安)刺史,后迁居梅岑五都寿昌迥溪(今建德县大店口乡),再迁龙游杨家村。杨宗明为杨家杨氏之祖。传说,杨宗明是杨宗保之堂弟。“天门一百零八阵,阵阵不离穆挂英”,宗明因不遵兄嫂之命,遭遇挫折,只身逃出虎口,避难福建浦城,后任睦州刺史。

  这说明杨宗明与杨家将的血缘关系。还有一点可证实杨家村对杨业奉若神明,每年农历一月十日至十二日,要去离杨家村五里地的地方,把杨令公的神像接到杨氏宗祠的古戏台上,演二日三夜戏。

  民国三年(1914年),族长请人精雕细刻了一副“杨令公的銮驾”。”銮驾”本只有皇帝才有,皇帝娘娘也只有半副,而杨令公却有完整的一副,这是因为杨令公为大宋建有奇功殊勋。有诗可证:“太原继业独钟灵,卓萦胸藏万甲兵,摧敌破困能解冻,守君惊讶询威名。”这副銮驾共有六十四件,现存五十七件,极大多数仪仗,长约二米多,其中图案、兵器头长约五十公分,稀奇的是,仪仗两面均有缕雕,如“掌扇老头”、“黄母八仙”、“天官赐福”、“魁星点斗”、“招财进宝”等形象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兵器中形式多样,如“梅花枪”(又叫杨滚花枪)、青龙刀、盘龙棍等,金光闪闪,酷似真武器,每当迎扬令公进杨家村和农历一月十三日归位时,这副銮驾为之开路,平时,这些兵器置放在“关西世家”进门处,显示杨家将的威风。

  现杨家村将迥溪杨氏宗谱五卷完整无缺地保存着。1986年7月杨氏宗祠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jpg

  江山市杨氏宗祠

  位于凤林镇南坞村,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外祠和内祠。外祠始建于明朝,后几经修缮,终于形成现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外祠大门三层重檐出挑上翘,共三进二大天井、二小天井。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祠堂里少有人走动,布满鹅卵石的天井里,已是绿意茵茵。祠堂里的梁枋上,动物、花卉等形态各异的雕刻精致生动,彩绘笔触细腻、描绘传神。这些雕刻和彩绘距今已两三百年。外祠的前堂是戏台,已经被轮回的光阴浸染得发黑的檐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1.jpg2.jpg

  杨忠武祠

  亦称杨令公祠,俗称杨家祠堂,位于代县城东北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杨业后代为祭祀杨业夫妇暨杨氏后代英烈而建造的祠堂。为山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典故轶事】

  1:千古一帝杨坚

  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癸丑夜,杨忠之妻吕氏(名苦桃)于冯翊般若寺生下了杨坚,据说当时“紫气充庭”。《隋书》记载,当时有一个尼姑对吕氏说,杨坚此人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所以尼将杨坚带到别馆,亲自抚养。幼年的杨坚为人深沉少言,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即使是十分亲密的人也不敢戏弄。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杨坚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征辟他为功曹。翌年,因为其父杨忠的功劳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当时手握大权的宇文泰看见杨坚都赞不绝口。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北周明帝即位,授杨坚为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

  天和三年(568年),父亲杨忠死后,杨坚承袭随国公的爵位。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北周静帝宇文衍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历史上最具历史影响力的皇帝不是秦皇汉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短命王朝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说:“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透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隋文帝上台后做了很多个中国历史上第一的事情,比如隋文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柜坊;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发明军区制的皇帝;世界历史上第一位禁止宦官、外戚、女人干政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国子监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命令由国家创办数学教育的皇帝,这些事都可以体现出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他创立了影响后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一套制度直到清末还在使用(后面各朝各代对三省六部制有微调,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用呢?特别简单,就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杨坚为统一中国,革除弊政,发展生产,亲自讲武,整顿军队,并陆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国力、军力。北方突厥为游牧奴隶社会,自6世纪中期崛起,至沙钵略可汗时,控制着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黑海以东的辽阔地域,拥有骑兵数十万。因隋王朝停止对其献礼、和亲,不断兴兵南犯,威胁隋的统治。但当时突厥有4可汗,各拥重兵,沙钵略与阿波、达头等可汗不和,为隋制胜突厥提供了有利条件。

  杨坚下达“清边制胜”诏令,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20万分道反击突厥,以从根本上击破沙钵略,稳固北部边防。隋军先后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高越原(今甘肃武威北)、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和龙(今辽宁朝阳)等地各个击败突厥各部,并乘机说服阿波可汗归隋,进一步促成突厥内乱,使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四年春,达头降服于隋。秋,沙钵略因屡为隋军所败和阿波军不断攻击,也向隋求和称藩。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隋文帝加紧灭陈准备。杨坚君臣多次谋议灭陈之策,决定采纳高颎、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的建议,根据长江地理形势与陈军分散守备之特点,实行多路进兵而置重点于长江下游的部署;在战前多方误敌、疲敌,破坏其物资储备,欲乘敌疲惫懈怠之机,然后突然渡江,东西呼应,一举突破取胜;在长江上游大造战船,加强水师;向江南大量散发诏书,揭露陈后主之罪,以争取人心。最终一统华夏。

  2:大鸟泣坟

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杨震为司徒,主管民政。第二年,临朝摄政十六年的邓太后驾前,内宫里的宠人们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安帝的乳母王圣凭借自己多年奉养皇帝的功劳横行一时,她女儿伯荣借着自由出入宫廷的机会,为他人传送贿赂之物,败坏朝纲。杨震上疏规劝安帝要任人唯贤,疏远小人。应当尽快迁出乳母,禁绝伯荣入宫,不让他们与宫中交往,让恩和德两者都兴盛,君臣上下全和美。然而安帝却把杨震的上疏拿给王圣等人看,内宠们都对其怀恨在心。延光一:年(公元123年),杨震代替刘恺做太尉,主管军事。帝舅大鸿卢(官名,掌管礼宾事物)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于是拒不答应,耿宝忿然而离去。皇后的哥哥也向杨震推荐亲近的人,杨震又没有答应。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立即征召了这二人,且十天中都得到提拔。因此杨震更加被怨恨。不久中常侍樊丰、侍中周广等结党营私,趁皇上在外的机会,动用国库钱财大修宅第,杨震的属官高舒把工匠召来拷问,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就写成奏折,准备等皇上回米就递上去。樊丰等人闻知,十分害怕,自觉大祸临头。然而此时正确上太史说星象进行,樊丰等人就起借此提造罪名,向皇帝诬陷杨震。墙倒众人推,杨震就这样被罢了官,他闭门谢绝宾客,不见外人。樊丰等人仍怨恨他,一心想斩草除根,就请大将军耿宝上奏说杨震不服罪,心怀怨恨。昏康的安帝竟下诏把杨震遗送回原籍。杨震只得离开京城,一片忠心,落得如此境遇,不免内心威戚。当行至城西儿阳亭时,对儿子和门人说:“死是士人本分。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以布单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立祭祠。”于是饮鸩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弘农太守移良遵照樊丰等人的旨意,派官吏在陕县截住杨震的丧车,编造各种理由,不许灵车行进,杨震像致使这一行人露宿道旁,棺材停留路边多日,并罚杨震的儿子们代替邮差传递公文。沿途的百姓见到此情此景无不伤心落泪,为杨家的遭遇深感不平。直到一年之后,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到宫阙追诉杨震冤死的事。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于是为其平反昭雪,下诏任命他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一百万,按礼节改邦杨震于华阴县潼亭。安葬杨震的那一天,远近的人们纷纷赶到潼亭,追念这位清廉一生的太尉。在安葬杨震前的十余天,就有只五彩斑斓的大鸟从天而降,这只大鸟足高颈长,站在杨震的棺前,足有一丈高。大鸟时而举头悲鸣,时而呆呆地望着杨震的棺木,还有眼泪滴落到地上,它足足逗留了一顿饭的工夫,直到杨震下葬后才大叫一声,飞上天去。郡上把这个情况上奏朝廷。当时接连有灾异现象发生,顺帝有感于杨震的冤枉,于是下诏说:“原太尉杨震,为人正直,匡正时政,而小人如青蝇颠倒黑白,同停在篱笆上。上天降威,灾害屡兴,既卜又筮,知道都是为了杨震的缘故。朕以不德,因而扩大罪责,山崩梁折,我太危险了!现在派太守丞用中牢祭祀,杨震魂魄有灵的话,就怅然享受祭品吧。”此后,顺帝派人在杨震墓旁,立一座石头雕刻的大鸟。

  3:歧路亡羊

  源于《列子·说符》。相传,有一次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他派全家会去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去找,杨子对此大为不解,感叹着问,失掉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失羊者说,因为歧路太多了。可是他们找了一整天回来,杨子问找到没有,他们都叹息说没找到。杨子又感到不解,询问其中的原因,他们回答说:“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意思是说,歧路之中又有歧路,岔路太多,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杨子听后感触颇深,家里的人感到非常奇怪,便问杨子:“羊是不值钱的畜牲,何况走失的羊又不是你的,为什么要这样心事重重的?”杨子听后并没有回答。可是这些话被站在一旁的杨子的学生听到了,他感慨地说:“道路因为岔路多,所以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经常替别人打主意而往往为此丧失了性命,杨子的不快乐难道还不明白吗?”后来,人们用"歧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就会犯错误。

  4:一衣带水

  源于《南史·陈后主纪》。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两国互不侵犯。北周的相国杨坚把持着重兵,于公元581年废掉了年仅八岁的周静帝,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陈国的陈后主荒淫无度,国势衰弱。杨坚称帝后,为了独霸中国,早就有灭陈之意,只是苦于势力还不够强大,所以做了一系列的让步。但是陈后主却得寸进尺,企图吞并隋朝。隋朝的谋士认为陈后主即将作乱,会给百姓带来灾难。隋文帝叹息道:”我身为百姓的父母,江南的百姓受到陈后主的压迫,我哪里能因为隔了一条衣带那么宽的长江而不去拯救他们呢?”公元588年,杨坚派了五十万大军,由儿子杨广做统帅攻打陈国,陈国溃不成军,最后投降了隋朝。从此,东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对立局面结束,国家重新得到了统一。后来,人们用“一衣带水”比喻两地之间虽有江河海洋的阻隔,但由于都有友好往来的共同要求,所以再宽的江河只不过像一条衣带罢了。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褒义。

  5:一丘之貉

  源于《汉书·杨恽传》。杨恽是西汉宣帝时期丞相杨敞的儿子,后因告发霍光的子孙谋反有功,升为中郎将,被封为平通侯。杨恽为官清廉,虽然自己很有才干,但是并不恃才傲物,还喜欢拿出自己的财物帮助别人,对别人的缺点和过失也会毫不留情地去批评,为此得罪了不少人。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的单于被人刺杀后,便慨叹道:“遇到不好的君王,大臣给他拟订了治国的良策他不采纳,结果自己却丧了命。就像秦二世的时候,任用小人,残害忠良,最终处取灭亡。如果秦二世能够亲近贤良忠臣,他的帝位也许还能保持到现在。总而言之,古代和当今的帝王都如同'一丘之貉'。”后来太仆戴长乐谓杨恽谋反,其中有一条罪状就是上面所说的话,谓其借此表示对当朝皇帝的不满。汉宣帝看后非常生气,立刻判决他大逆不道,施以腰斩之刑。后来,人们用“一丘之貉”比喻两者的品质和行为都是一样的恶劣,属于同一类型,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6:程门立雪

  杨时自幼聪颖好学,受学于本县即今福建将乐及邵武一些名士之门。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登进士第。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受任徐州司法。适逢当时北宋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讲孔孟绝学于河洛,即在今洛阳等地设馆讲孔孟儒学,杨时认为这是机会难得,于是辞掉徐州司法的官职,毅然偕同建安游定夫(游酢)同往颍昌(今河南许昌)师事程颢。师徒相见恨晚,配合默契,相互切磋,深得程颢器重,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严冬的一天,杨时与同窗游酢去拜访先生程颐。程颐正在小睡。杨时和游酢不愿惊扰老师午休,二人便冒着严冬的风雪站立门外等候。几个时辰之后,程颐醒来出门一看,雪下了三尺多厚,杨、游二人早已成了两尊雪人。后学者被他们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所感动,于是这段趣闻不胫而走,“程门立雪”的成语典故流传至今。

  7:不是六斤半

  隋文帝开皇年间,越国公杨素任尚书令。当时有一位姓出名六斤的人想拜见杨素,便带着名纸到尚书省,在门口遇到了儒林郎侯白,请求侯白代他署上姓名。侯白遂写成“六斤半”。名纸很快传到杨素手里。杨素对这个人的姓名感到奇怪,便召来出六斤问道:“你的名字叫六斤半?”出六斤回答道:“您搞错啦!是出六斤。”杨素拿着名纸在他面前一晃:“这上面为何写成六斤半?”出六斤解释道:“刚才在门口请侯秀才代写的,大概是他写错了。”杨素马上把侯白召来,指了指出六斤问道,“你怎么把人家的名字给写错啦?”侯白分辩说:“没写错呀。”杨素便拿起出六斤的名纸,指着侯白书写的“六斤半”三个大字,得意地问道:“肯定是你写错了。若不是你错,为什么人家姓出名六斤,请你代笔,你却写成了‘六斤半’?”侯白恍然大悟,回答道:“是这么回事,刚才我在尚书省门口遇见他,他求我写字,既然他说是出六斤,我捉摸着那只能是六斤半了,不料到竟写错了。”杨素听后,笑得前仰后合。

  8:腊月何处有蛇咬

  隋朝时,有一个人内心特别敏慧,但却有个天生的缺陷:口吃。越国公杨素每逢闲闷时,便把他召来畅谈取乐。有一年腊月,杨素与这人在府中闲坐。杨素戏问道:“有这么一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假如把您放在里面,您可有什么办法出来?”这人低头想了好长时间,忽然抬起头来问道:“坑…坑里有…有梯子吗?”杨素说:“当然无梯啦,若有梯子,还用问你吗?”这人又低头想了好长时间,问道:“白…白…白…白天?还是夜…夜…夜…夜…夜里?”杨素不耐烦地说:“管什么白天黑夜?我问您可有法子出来?”这人反问道:“若不是在…在夜晚,眼睛又…又不瞎,为何掉入…入坑里?”杨素听了,大笑不止。杨素又问他:“假如我命你做一军官,守一小城,您手下的兵士不过千人,粮食也仅够吃几天,城外有数万敌军包围。你作为城中主帅,可有什么守城之计?”这人低头良久,问道:“有……有援……援兵吗?”杨素答道:“正因为没有援兵,所以才问你呢?”这人又沉吟很久,抬头对杨素说:“诚……诚如君言,失败难免。”杨素又大笑不止。接着,杨素又问道:“看来你多智多能,我提的问题没有能难住你的。现在再问您一事:今天家中有人被蛇咬了脚,您说应该怎么医治呢?”这人应声回答:“取农历5月5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杨素问:“农历5月哪里能有雪?”这人笑着反问道:“既然农历5月没…没有雪…雪,那么…么腊月何处有蛇咬?”杨素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把这人打发走了。

  9:浴狗日

  民间传说:农历3月3日为浴佛日,3月3日为浴狗日。有一年的农历3月3日,一位客人来拜望杨南峰,杨南峰因正在洗浴,没有接见他。客人不理解,认为杨南峰太傲慢无礼,寻思着以后报复他。同年6月6日,杨南峰去回访这位客人,这位客人也以正在洗澡为由而拒绝接见他。杨南峰忽然想起他这是在报复,便在客人的墙壁上戏题一诗:“君昔访我我洗浴,我今访君君亦浴;君访我时三月三,我访君时六月六。”嘲讽对方为狗。

 


家风家训

【家训格言】

  杨椿,南北朝时期弘农华阴人,深得北魏孝文帝赏识,累官太保、侍中、73岁辞官归里,孝庄帝亲自送行,他训子有方,辞官临行前作《诚子孙》与儿子杨昱,告诫生活上要简朴,为人为官谨慎,“无贵无贱,待之以礼”。并指出自身的言行和处世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后代的成长,故告诫子孙守家业,存礼节,免骄奢,成名家,为后人树立世范。杨椿的治家之道深得史家称颂,史称其“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

  【杨氏家训十条】

  一曰崇孝养

  孝为百行之原,为人生之根本。根本立,则枝叶茂;而敷花结实皆赖于此。根本苟失,如折枝插诸瓶中,纵有好花好果,安能望其收成乎?每见世人不知孝养,父母而多溺爱子女,抑何愚也!

  夫孝道甚大,非一言所可尽。兹固就其浅近者言之,以为常人劝。礼曰: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在国莫赦,在家莫容。即幸逭(huan四声)人诛亦难逃天谴也。

  凡我同人,所宜首警。

  二曰序长幼

  一家有一家之长幼,一族有一族之长幼。长幼有序,则知谦让而不知犯上。长幼无序,则不知名分而生横逆,紾(zhen)臂操戈,势有必至。一家之中,且不可问安,望其睦一族耶?故必平时有所爱敬而仓促终存顾忌。坐必起,骑必下,节序相逢必拜。一族之长幼有序,一家之长幼尚致疏慢乎?一家之长幼,礼无疏慢,推而行于乡党,达于邦国,极于四海,亦何难之有?甚矣!此长幼之亟宜有序也。

  三曰别内外

  曲礼曰:外言不入于捆(kun),内言不出于捆。言不辄(zhe)出入,况人乎?左氏传曰: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yu门坎)。先王制礼,凡所以分内外者甚巌,良有以也。今纵不能一一尊古,亦何至于出头露(lou)面?出村看戏,入庙烧香耶,即不至是生疏之人,故当却避,而亲属宗族,尤宜远嫌闺门。严肃乃风教之大者,宜规勉。

  四曰劝耕织

  夫(fu二声,发语词)人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衣食为养生之源,耕织为资生之本。非耕无食,非织无衣;耕织不勤,非足以防缓急,不堪以备水旱。然则耕织不勤且犹不可,而况游手好闲失其本源乎?上不能养父母,下不能畜妻子,中不能顾一身。以至穷促流离,仓皇道路又谁怨哉?望相勤勉以裕我族。

  伍曰端教训

  自中绳墨百无一二也,而况人欲之私。一有所避,将何所抵止耶?故人之幼时欲念未炽(chi),情窦未开。得于天者有纯全不昧。遇贤父兄、良师友教之以正,明之以礼。虽下愚之质亦可就于规矩,而不至流于匪类。族无匪类,则间有之而不能自容于众矣。此教子弟所以为今日淑族之及务也。

  六曰谨丧祭

  丧事称家之有无故也。然衣棺二者,富家亦不可过奢,而贫家又岂可过俭乎?虽拮(jie)据艰难,要求为人子之心庶免终身之恨耳。祭礼世人多失于侈(chi),所谓风俗移人,贤者不免。甚者以酒食为事,宾客满堂,譲(rang)呼嬉笑,文且不足,于哀何有?夫子曰:丧与其易也宁戚。又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欲厚吾族,愿谨丧祭。

  七曰正婚姻

  大戴礼曰:凡婚娶必择孝弟之家。世世有行仁义者胡安定。先王曰:嫁女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钦必敬。娶女不若吾家,则事舅姑必执妇道。温公曰:凡婚姻当先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富贵。婿苟贤安见长贫贱。妇苟挟所有鲜不轻夫而傲其舅姑。程子曰:世人多慎于择婿,忽于择妇。其实,婿易见,妇难知,所系甚重可忽哉?合四君子之言详之,而婚姻之道得矣。若夫争论财物,远攀门户,不分良贱,豪富是图,胥失之矣。甚至同姓而婚,则直非人类矣。凡吾同宗各宜自省。

  八曰恤患难

  张子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况同祖之人耶?然博施济众,圣人所难。若人当患难之时,在贫而无力者尚存不忍之心,苟有绩聚,能恝(jia,无动于衷)然漠视之乎?范文正公尝语子弟曰:吾吴中宗族甚众,与吾固有疏远。然以吾祖宗视之,均是子孙,无亲疏也。吾安得不恤其饥寒哉?不然,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推其意也,则族谊厚矣。

  九曰匡习尚

  凡习尚之足以移。人心而一败不振者有四:一曰赌博,二曰关讼,三曰奢侈,四曰俳(pai)优。始于不肖。一二人为之倡,既乃浸淫滋蔓于成风,而卒莫能改。此真疾之瘥(cuo书病)疬,虫(chong)之蟊(mao)贼,不可不亟为痛治者也。中人之产无论,即殷实之家,四者有一,未有不坠其先绪者,况兼而有之乎!凡我同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十曰扶公道

  夫一家之内尚难免无口舌,况一族之众能保无争端乎?但为其长者,以公道存心,无偏无党,判其曲直,辨其是非。使弱无负屈之人,强无背理之辈。一人非之,众口皆非之,纵有横逆,一人岂能违一族耶?若畏首畏尾,任其是非颠倒,卷舌不肯直言,以致小忿酿成大忿、小怨积成大怨,是谁之过?为其长上者亦将何以对众耶?甚至操戈结讼,且或累及无辜,而族无宁日矣。幸扶公道,勿违郷愿!

  山东省即墨市《杨氏家训》

  予小子述先人行事详矣。孝于亲,忠于君,友于兄弟,义于乡党。立志希圣贤,学文追古昔,此其大者。可以师百世,即一步趋,一措置间,亦恒非近今所能及。盖卓然以身教也,后之子孙率而守之,鲜有失德矣。家训之述得勿赘之云乎!然先王父尝有言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下品之人虽教亦不善。品之最上最下者寡,而中人常多。教则成,不教则败,是故教不可以已也。”历观史册,惟汉万石君石氏家不言而躬行。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愿为弗及。其他并有家训,唐韩休、穆宁、崔邠、柳公绰,皆兴教于家。公绰子玭述家训尤严切。贞元间言家法者,尚韩、穆二门。而史臣赞曰:“穆、崔、柳,代为孝友闻家,君子之泽远哉,知所重也。”我先人期迪后嗣,代有明训,故三百年来,英异醇谨者多,而毁方跃冶者寡。良有耳提面命,得所遵循尔。《六经》、《四子》,先儒载道之文,何非至教。顾圣言高深,往籍浩瀚。有触乎耳,未必遂动乎心。出乎先人之口,非甚不肖,辄复瞿然以儆、惕然以思者,人之情也。恨予小子赋性薄劣,高曾以前,流传训词,无多闻者。少侍文祖(编者按:文敬公杨六谦,杨玠祖父。),提撕警觉,日以十数。而冥顽无知,不能体认。更多遗忘,未克承先,何以示后。每独居深念,恐十世家声,遂坠于地。未尝不汗流浃背也。谨述所记忆,次为一编。用以自箴,且贻来者。

  列祖训词

  如何做官

  太原(编者按:明嘉靖。)曰:吃人亏。居官尽职,只宜图报,不可望报。独处官服要整肃,接人容貌要和怡。节用是守成良方。沛令公(编者按:明万历。)曰:居己宜谦和。士贫宜自振,不可仰望于人。仰望于人,虽得其周恤,终亦无济。自振之法,惟在读书。吾家弈世科贡作官,为名宦乡贤,为以清白为第一义。读书发达,芳名自远。若征逐膻臭,克薄成家,虽十万腰缠,终是祸胎。人家节孝,如岁寒之有松柏。虽天地闭塞,而生气长存。心田有诗,曰:“小窗闲与尔曹语,要种心田学好人。”遗像自赞犹曰:“勿遗我心田!”云和公(编者按:明隆庆崇祯。)曰:我一生为多情所累。只是多过意不去处。若便恝然,天下岂复有人类!端正是立身之本,长厚是处世之本。士人服官,乌纱圆领,南面临民。行则高坐肩舆,百姓望之尊严若神。顾影自视,亦似如此。若存心不正直,断事不公平,何异邪祟鬼魅依草附木,可愧甚矣!官府莅事,民呼曰爷。爷者,人呼父之称。要思父之于子,其保护爱惜如何笃挚,我果可以不愧其名耶?日日警省,自不敢不处官事如家事。

  读书积德

  太学公(编者按:清初。)曰:子弟不用心读书,便是不肖。书香若断绝,尚成何人家!人家子弟幼者,多视长者所为。若长者不端,幼者虽才,鲜不被引诱坏了。伯叔兄弟须要极相和好,勿以目前贫贱生鄙薄心。异日倘有长进,固可显荣共之。即使无所成就,家庭和睦,外人亦不敢欺凌。谚云:牡丹花儿虽好,还得绿叶扶持。此虽俗语,实是至言。孝义公(编者按:1613-1680。)曰:行厚德事。天理最密,阴德难掩。功过格一书历历,受报不爽。始知高明之家,未有不从积德中来者。循而行之,上可以培养先德,下可以启佑后人,愿与诸弟共勉焉。(编者按:跋袁了凡《立命篇》。)增广公(编者按:清初。)曰:人子孝当及时。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宁,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念及此,能不儆省乎!子弟于事实典故有不知者,须考问明白,了彻于心。不可耻于问人,含糊应之曰已知。子弟行走,须四体端正,不可弯臂曲肱,拳屈袖内,背后观之,甚属不雅。饮食要杯碗干净,不可存余汁。人家子弟最不可使之轻责仆婢。为父母者一不严束,则任意棰挞,习惯成性,流于残忍矣。文学汇征公(编者按:清初。)曰:忠厚老成,自可不忤于物。子弟有才,自是第一佳事。恃才妄作,不务修德,反不如朴鲁醇谨,可以无玷家声。

  子弟教育

  文敬公(编者按:康熙时人。)曰:许鲁斋云,《小学》一书,吾尊之如神明,敬之如父母。教子弟须从《小学》入手,立身方有根基。虽名《小学》,其实穷神达化,皆本于此,终身由之不能尽。子弟五六岁时,知识渐开。习于善则善,习于不善则不善。时加训诲,使其善言日接于耳,久之熟透,便如生成,猝难摇夺矣。人性本无不善,只是从幼便教道坏了,彼所见所闻日在正大,自不走邪曲一路;日在长厚,自不走刻薄一路。舞智尚气之人,自矜得意,往往对子弟夸耀,不知暗中已坏却他许多心术。所谓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彼误认杀人为美事故耳。此诚不可不慎。教小儿切不可使之失信。五行莫重于土,五德莫要于信。金、木、水、火非土不附,仁、义、礼、智非信不成。信者,人生之根本也。且看孟子问东家杀猪何为,孟母戏以啖汝。既而悔之,买肉食之,只恐启其不信之端,是为善教。教小儿须要安详恭敬,最是名言。几见人家子弟飞扬浮躁者,克有成立。古人言,大器必有规矩准绳,此须要童蒙时养之。即一坐立起居间,莫不有当然之则。循而行之,不逾尺寸,自可日臻刚大。子弟可令常见正人。正人在侧,自不敢生亵慢心骄傲心。子弟能言语,不可使学街谈俚语,恐流入市井。子弟衣食不可使过于美好。《诗》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学问不成,徒着善衣,甚可愧耻,且须为之节制。可示激励,不堕其志。子弟不可使着新奇衣服。郑子藏好聚鹬冠,郑伯恶之,使人杀之。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甚可畏惧。子弟不可使有玩好。玩物丧志,古人所戒。子弟当时教以正。如安置器皿桌椅之类,必须使其端正,不可欹仄。谢玄屐履之间,皆尽其才,时人决其破贼。此即小可以观其大也。

  读书指要

  (编者按:以下各条皆文敬公语。)曰:人家子弟惟读书为美事。除却读书,皆是贱业。人家子弟肯读书,便是家门兴旺之兆。因为联曰:欲高门第须积德,要好儿孙喜读书。读书当有程限。每日功课不可过少,亦不可过多。过多则觉困苦无趣味,且将厌而思去。读书不可贪多,只是要熟。昔日云: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孔子大圣人,尚韦编三绝,何况中人以下。读书有疑义,正须质问。不可忽略,不可强解。一有此病,便终身不能了彻。读书须要逐句逐字寻思。昔人尝说三到,谓口到、眼到、心到。若但取顺口读下,与瞎子唱曲何异!读书每篇要彻首彻尾,细寻思其脉络所在、机构所在,自可得其精神。读书不可参以两念。东莱王侍御习举业,冬盖短被,不令覆足。足稍伸,冻醒即起。家人言无柴,答曰“毁凳”,再言曰“毁桌”,再言曰“毁门窗”。人或问之,曰:“读书不成,先人室庐且归他人,何桌椅门窗乎!”卒成进士。读书不可作辍。昌黎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十日所得,一朝放纵,遂已追寻不转。董子下帷,三年不窥园,看他是何等精勤。子弟凡事俱宜让人,惟读书不可让人。读书要耳目开阔,若死句下,便无会悟处。古人灯火起于中秋,止于清明。东方朔曰:“三冬文史足用。”盖夜气清肃,读书易入。尤莫妙于夜起,神志清明,读一遍胜日间十遍。诸葛武侯戒子书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旨哉,斯言!宜日三复之。涉猎是读书的大病,开卷而在,合卷而亡,与未读者何异。杜少陵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班孟坚曰:古人十五治经,三年而治一经,三十而五经立。看他破字立字,知古人学皆可行,而文字所以有根底也。卤莽之获,亦以卤莽报之,岂不可惜。士三日不读书,便觉面貌可憎语言无味。且看学问人举止舒畅,谈吐风雅,真令人可亲可敬。若举动失措,开口鄙俚,自是不读书人。故书不可一日不读。凡作文字,要沉心静气,将题情题理融会贯通,了无疑障,下笔自然中窾。五色相杂谓之文,顺理成章谓之章。子弟只是胸中无书,故多走清空一路。不知枯木寒鸦,终成衰飒景象。汝等且须记之。作文最忌俗字,街谈俚语一入篇幅,便觉生厌。古人论作文字,在熟读而多为之。谚曰:三日不读口生,三日不做手生。若荒废日久,一题到手,张皇失措。如破衣行荆棘中,东扯西挂,都无是处。虽属美才,亦将手窘。故曰:虽有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文章之妙,全在波澜顿挫,但不得别生枝节。文章须是由道理,道理真,不求好而自佳。牛鬼蛇神,非君子之词也。文字最忌抄袭雷同。不惟观者生厌,且低却自己品格。且看韩昌黎《石鼓歌》,超绝千古;苏长公继作,便另是一番意思,故能出人头地。作诗只要写出自己性灵。作诗不在匹青队白,全以神气为主。风雅之道,义主讽喻。若专涉讥刺,便伤忠厚,亦足贾祸。作诗要留得自家气骨在。

  致孝之道

  人子于父母,所谓昊天罔极,只是随分尽职。士则读书,农则力田,百工则执技业。先得父母心安,再尽孝道。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乃孝子极致。孔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是惑也。”正与此意相同。故孟子曰:“不守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未之见也。”父母之前,不可有愁苦之容,悲叹之声。《中庸》称武周达孝,曰善继人之志。孟子称曾子可谓养志。志字最细,所谓视之无形,听之务生也。人子能此,最难。然不能此,终不得谓之孝。孝乃庸行,却是一生做不完的事。申生告狐突曰:“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宁死不伤亲心,所以为恭。今人往往以小事伤其亲心而不恤,岂非名教罪人乎!帝王莫圣于唐尧,匹夫莫圣于孔子。而皆不以孝传,大圣人岂有不孝之理,后人莫能名之尔。虞舜闵子处人伦之变,是为其所难者,故孝最著。人子不可不勉为其难。世人多称王祥孝,不知王览之孝过于祥,母虐使祥,览共之;虐使祥妻,览使其妻共之。卒戢母威,庶几大舜底豫之意,故览之后之昌,视祥有加。

  友于之道

  诗云: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人家兄弟谓之手足。岂有偶因疥螫辄断手足之理。因小忿而疏兄弟,何以异此。此天下之愚人也。不友,便是不孝。兄弟同居年久,自非圣贤,岂能无过。要当喻之以理,恕之以情,自然合好。若因小事彼此介介,积久而败,遂至不可挽回。故孟子曰:“兄弟之间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古称易得者钱财,难得者兄弟。兄弟嫌隙大率从钱财起,不知钱财可以力求而得。兄弟一失,复从何处得来。不仁之人谓钱财可以养身,薄视兄弟。即此一念,便已入于禽兽。张仪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坏尽天下心术。故《国策》号为乱世之文。兄弟猜疑,便是门户衰落之渐,未有享世长久者。兄弟有不是处,切不可对妻语。盖妇人本是异姓,晓大体者少,启衅端者多。彼见丈夫薄其兄弟,往往加增语言,搬成是非。即或不尔,亦生疏薄之意。更不可对子语,彼习闻父语薄其兄弟,亦将自薄其兄弟矣。兄之爱弟宜如子,弟之敬兄宜如父。兄弟之子谓之犹子,言如己子也。疏受乃疏广兄子,《汉书》遂称父子,见古人敦大义处。今人爱子而疏侄,侄于伯叔父母,亦外之。天性浇漓,甚可痛恨。门内兄弟,年相若者,易生怠慢心。怠慢久则生狎侮心。此不可为训。须知一日之长亦长。孟子曰:“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不弟二字,岂非大罪。不知却从偶然疏忽,遂至于此。故君子必谨小慎微。族人虽疏远,终是一本,名分犹存。长者宜敬礼之,卑幼者宜亲爱之,有事宜调停之,有过宜教训之,有难宜拯救之,不可生憎恶心、鄙薄心。《诗》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千古至情之语。此不仅为同父者言,凡同姓无不然也。今不义之人,或勾连外姓,戕其手足,豺狼不若矣。

  夫妇之道

  冀缺之妻,相敬如宾;梁鸿之妻,举案齐眉。夫妇之间,莫要于敬。妇人读书知礼义者少,偶有小过,且可恕之,从容劝化,不可听其行刻薄事。夫为妻纲,妇人从夫者也。夫能长厚,自可化其刻薄。夫能正大,自可化其邪曲。训妻之道,惟在正己。与妻子语,可常说古今厚德事,及福善祸淫因果报应。虽非圣贤正道,可以悚其心志,发其天良。妇人最不可离间人家兄弟。如有不良之妇,造作语言,丈夫切不可听。诗曰:“只因花底莺声巧,遂使天边雁影飞。”千古伤心之语。唐张公艺九世同居,只是一个忍字。忍则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与妻孥语,第一须教其忍。夫妇不和,家不可得而齐也。和非嬉嬉之谓。相敬以礼,相成以义,自无诟谇之渐。与妇人语,不可示以偏私。《诗》云: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妇主中馈、助祭祀、供宾筵而已,不可谈论人家短长。妇人劝勉丈夫读书是第一美事。妇人须劝丈夫行盛德事。明王华之父教授他邑,岁暮归家过渡,遇夫妇痛哭将投水,问之,乃欠富家值息,逼勒将卖妻以偿,妻不忍离。华父凄然,将一年馆金尽与之。抵家,华母问束修,具以实告。华母欣然曰:“行此阴德事,虽贫可乐也。”于是除夕煮苦菜,夫妇共食之。夜半闻神人语曰:“今年食苦菜,来岁生状元。”逾年生华,状元及第。华子即新建伯阳明先生也。王公贫士, 粥不继,终岁虽馆金举以济人,固是难事,若遇不贤之妇,不知若何交谪矣。此母乃能顺承夫志,和气所感,岂有不发祥之理。兹事宜令妇女尝闻之。南方妇女多工织衽,北方惟事纺绩,皆最善事。敬姜教子曰:“人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恶心生。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西周之所以兴也;妇无公事,休其蚕织,东周之所以衰也。”克勤克俭,自是兴家气象。

  妯娌之间

  妯娌和睦,便是吉祥善事。盖妯娌与我终生相聚,若不和好,谗谤易兴,动辄触碍,是谓自讨苦吃,且往往酿成大祸,至有不忍言者,戒之戒之!家之不和,起于妇人。妇人之不和,起于婢妾。婢妾最喜窥人喜怒,造作语言,献小殷勤。妇人不察,以为与我一心,无不坠其术中者。人家乖睽,尽由于此。妇姑怨愤,娣姒参商,不复可解。然此辈心性无常,偶然待之少薄,又将操其阴事,向他人拨弄,以至于乱家不止。惟以正色待之,使其开言不得,家庭自然无事。《诗》云:民之失德,干糇以愆。丈夫犹然,何况妇女主家之人。偶得时鲜奇味,不论多寡,且可分尝。毋遽入自己儿女口中,亦可自延声誉。

  仕宦事君之道

  读书仕宦,不止为一身,富贵要思显亲扬名。若贪墨残忍,上挂弹章,下致诅咒,是未能显亲,先辱其亲矣。身没之后,何以见祖父于地下。事君要存得一点真实忠爱之心。不尔,即声誉赫然,不过功名之士。况名者,鬼神所忌。有名无实,自古及今,鲜有不败者,可畏也。贪墨是居官首戒。身死名污,子孙至为羞称。所谓士君子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者,此也。比如失节之妇,虽有美容巧技,何足复道。事君要有担当。关系大,故以身任之。若左瞻右顾,如何办得天下事。大臣事君,第一要远权势,绝夤缘,去朋比。君子难进而易退。禄位之场,不可久恋;功名之地,不可久居。驽马恋栈豆,鲜有不及于祸者,且贪进无厌,即是廉耻道丧,非君子之节。

  交友之道

  择交最是大事。与正人处,不必有所规勉,自生庄敬心。与匪人处,不必有所引诱,自生亵慢心。庄敬则日进于善,亵慢则日流于恶。故古人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言渐染之易也。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亲蛇蝎,自不至流入匪僻。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近世朋友酒肉征逐,财力相矜夸。以陆博为欢娱,以戏谑为亲密。一言之诬,一事之失,辄猜疑横生,诟詈交至。朝为胶漆,夕为仇雠者,不可胜数矣。只是本来不敬,流弊必至于此。若以文艺相砺,道义相成,岂有此患乎!处世之法,切不可以盛气加人。《左传》曰:多凌人者,皆不在智伯,岂能久乎!言之悚然。学者须养成气量。吕蒙正作参知政事时,一人自帘外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同官怒甚,欲问其姓名。吕曰:“一知其人,则终身不忘。”卒置不问。他日,太宗曰:“蒙正气量我不如。”古之名臣,大度如此。若气量褊浅,岂有厚福。穷亲故交,常要给他碗饭吃。吾邑大东周公有联曰:“座上常皆来,老辈亲朋方成吾厚;席间幸多说,古时道义良感君高。”可称名言。

  宽待下人

  待下人须要宽大。世人骂人谓之奴才,言其才堪为奴也。若其才智如我,不为我奴矣。偶有不及,且可教之,勿遽施扑责。待下人宜先谋其饱暖。陶渊明与子书曰:“此亦人子,可善遇之。”仁人之语也。若小僮小婢朝夕侍侧者,鱼肉蔬果之类,随其多少,宜分给之。不止子存厚道,亦可杜子弟刻薄之渐。

  志气与义理至重

  宰予昼寝,朱子以为志气昏惰,教无所施。君子为学,全要提醒志气,使其清明。朝气最清爽,不可酣寝废失。吾五十余年非有疾病,未有不先日出而起者,正恐昏惰志气也。汝辈谨之。贫乃士之常。宁饥而死,不可作不仁不义之事。或问:“寡妇无归者,可再嫁否?”程子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女子且然,况须眉丈夫。若寡廉鲜耻,或陷于盗窃,或为门客帮闲之辈,沾人余沥以糊其口,便与犬彘何异!孟子所谓有甚于死者,此类是也。古人言以血气用事者,未老先衰;以义理用事者,愈老愈精明。士君子立心行事,要须常依义理。使义理之心充满心中,自不至气败而馁。人家出一剥削元气进士,不如出一培养元气农夫。


  《杨氏家训》

  勤耕务读

  祖训依然在,常怀读与耕。

  惟勤堪致富,能务亦梯荣。

  牛背催三月,鳌头占五更。

  荷蓑皆主伯,释菜谒先生。

  仓廪如云积,功名指日争。

  后嗣敦本业,家训妙兼并。

  敦伦孝亲

  彝伦垂禹范,爱日在双亲。

  怀桔情宜笃,遗羹孝始纯。

  彩衣披菜子,春酒介芳辰。

  顺矣原因翕,伤哉岂在贫。

  鸭鸠恩及尔,鸨羽咏凄人。

  莫谓行无忝,须听祖命申。

  卑无犯上

  达尊何可犯,逊顺最为宜。

  莫谓人堪上,须知我自卑。

  望中收白眼,让处有黄眉。

  进履真谦也,阅墙且戒之。

  割牲侬莫倦,袗臂尔宁施。

  祖训谆谆在,从兹慎幼仪。

  富莫骄贫

  同是苍天命,贫人独寂寥。

  纵然推我富,绝莫向他骄。

  絮拥寒风透,庐斜细雨飘。

  何人怜魄落,有客为魂销。

  得意曾扬气,产情且折腰。

  昌黎穷可送,转瞬又扬锟。

  居仁由义

  吾性从天降,存存岂外求。

  须知仁是宅,便觉义堪由。

  爱勿分秦楚,行宜学孔周。

  广居高许许,正路遇头头。

  善长功符夏,辞严道叶秋。

  大人征事备,此诣尔思不?

  睦族和宗

  莫以源流远,而忘梓里恭。

  敦伦须睦族,饬纪在和宗。

  葛藟情宜笃,凫鷖咏可从。

  支分休妒忌,缺陷应弥缝。

  好戒忘争讼,还期共吉凶。

  扪心思一本,祖训即晨钟。

  布衣菲食

  节俭人堪效,须防习俗移。

  衣兮布足尚,食也菲为宜。

  菲厌昭其质,还思训以时。

  緼袍原不耻,菽水自无饥。

  寒恤王章卧,鄙贻曹刿嗤。

  唐风真足羡,蟋蟀一篇诗。

  气忍家宁

  不识宁家术,休云产荡然。

  谁言气可暴,我道忍为先。

  物至经三反,心平养十年。

  一朝惩小忿,此境即中天。

  福萃华堂五,仓储宝稻千。

  张公殊可法,壮士应拳拳。


  《杨氏家规》

  顺父母

  父母为之天地也。顺父母即顺天地,逆父母即逆天地矣。故百行以孝为先,养育之恩永世难报。孝顺必有孝顺子,忤逆终养忤逆儿。只顾妻子儿女而不赡养父母者如禽兽也。敬老好儿女人人称赞,为之榜样;虐待父母者,家法应训之,国法应惩之。

  睦兄弟

  兄弟者,一母同胞骨肉也,兄弟间应当和好到老,不可因小时利便起争端,不可语言伤和、听信妇人谗言,更不可因小事而激化矛盾,以致骨肉相残,大则参商拘讼,互打官司,小则朝夕怨言,一时之忿,便动干戈,不如相交朋友,成为父母之过错,你本身又何必生儿育女?为人者,以友为兄弟,而族人当睦更有于别。宗族之兄弟是一脉相传,何又不如朋友呢?

  和宗族

  宗族者,同宗共祖之人也。虽有亲疏贵贱之别,其始同出于一人之身,故尧典曰亲睦九族,周室则大封,同姓宗亲之谊,由来重矣。今世俗偷薄间,有挟富贵,而厌贫贱,恃强众,而凌寡弱者,独不思富贵强众,怎为祖宗身后之身呢?观于此,而利与害共,体戚相关,一体同视可也。凡我族人,当和宗族,以强欺弱者,家法诛之,国法惩之。

  谨丧祭

  丧祭者,慎终追远之大事也。丧尽其礼,祭尽其诚。父母在生之时,尽力供养,逝后要从俭治丧,勿须无财大操大办。丧事从简,也不能俭而不顺民情。凡我族人,当慎谨治丧。

  安本分

  本分者,人生分内当为之事也,未老不能享老之福,未贵不能享贵之福,未富不能享富之福。凡事尽在其中,不以干名犯义而取优辱。人要经少、中、壮、老,享受要与年龄相当,超前享受害自己,勤劳发奋富终身。安分守己,立志做人。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葬送自己。凡我族人,应共戒之。

  禁非为

守法奉公,全躯保身之要道,灭理犯义,亏体辱亲是污行,工、农、商、学、兵,各有本业,为官为民,社会之分工。偷抢嫖娼,为非作歹,法律之不容。为人者,切忌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长幼有别,老少有分,敬老尊贤,社会之美德。好淫喜赌,则是偷盗之祸根。吾族忠厚传家,清白世宗,岂容不肖子孙败坏家风。凡我族人,立应禁之。


寻根记
家乡美
环宇风采
溯源坊
致杨氏朋友的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祖根就是至高神圣的土地,寻根认宗充分表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ANXIERA安世代系统云端大数据中心,秉承着服务全球华人的宗旨。是综合OinO2C (Online in Offline to Consumer )模式的文化产业化信息流综合平台。立志创建一个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的百家姓渊流网站,提供一个全球华人探根寻祖,溯源祭祖的圣地。

 历史上由于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天灾战乱等诸多原因,很多家族为了生存发展而北上南下不断迁徙,在这过程中导致了很多家谱的断裂残缺,时至今日很多人扔无法认祖归宗,作为同样的炎黄子孙,我们有理由更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实现这个人生夙愿。 ANXIERA安世代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提供各个姓氏的宝贵资料与交流建议,以此不断地完善我们平台,方便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根。(凡提供姓氏资料将分别给予不同性质的奖励。您可以通过邮箱asd@anxiera.cn与我们联系。)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先祖的美德是我们骄傲,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愿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够找回自己的历史归宿,这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将会大大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一姓为家,千姓汇聚国。愿我炎黄子孙团结奋进、携手前行;愿我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