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渊源

name origin

  金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少昊金天氏之后,谥封西方大帝,以谥为氏。是较为常见的姓氏, 在中原和皖苏浙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宋版《百家姓》排二十九位。当今金姓人口约三百八十多万,排在第六十二位。台湾排名第九十二位。

金氏图腾

【释义】金,泛指金属。金的甲骨文有两种:一种是上边古文“今”字,下边是“火”字,表示用火熔炼中,铜液的流出。另一种是上边古文“金”字,下边是“土”字。左边有两点,表示金子埋在沙土之中,左边的两点同样表示铜液。


金氏渊源
姓氏由来

【得姓始祖】

少昊: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部落首领,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姓。

       其他始祖

  金日磾:字翁叔,初为匈奴休屠王太子,兵败为霍去病所降,进入长安。汉武帝赐姓为金 ,封御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平定叛乱。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时,随从霍光接受顾命,辅佐太子刘弗陵,封为秺(dú)侯。汉昭帝即位后,用心辅佐,鞠躬尽瘁。始元元年(前86年),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谥号为敬,陪葬茂陵。金日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子孙后代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金日磾的后代子孙,就以汉武帝所赐之“金”为姓氏,尽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熊卓、孛尔只斤·也先土干、易卜拉欣·先锡、胡达哩、金圣叹(张采、张人瑞)、爱新觉罗·塔石。


姓氏衍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少昊金天氏。

       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部落首领,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西汉王朝时期,南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名叫日磾,在汉武帝执政时期随母亲归顺于汉室,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2] 曾为马监,后以功拜车骑将军。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威休屠人(今甘肃民勤)。著名西汉大臣,车骑将军,有远见卓识的匈奴族政治家。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农历9月,金日磾病逝于长安(今西安市),终年四十九岁,陪葬于茂陵,谥为“敬侯”。金日磾长期生活在汉王朝,勤学苦练,钻研汉朝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进步文化。因此,他在供职中央期间,尽力维护统一,反对任何破坏和分裂统一的行为,他一生多次识破并挫败叛乱活动,在维护汉王朝的统治和社会安宁方面,建立了不朽功绩。

  金日磾的后代子孙,就以汉武帝所赐之“金”为姓氏,尽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吴越国刘氏一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

       唐朝末期至五代时期,吴越大豪钱镠创建了吴越国,他成为开国第一任君主。

  由于钱镠的“镠”与“刘”为同音字,为了令辖下皆避自己的名讳,钱镠便下诏将吴越国中所有的刘氏族人皆改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相传古有金国,国人以金为氏,伏羲臣金堤为其后(见《姓考》)。

  源流五

  赐姓而来。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干,元人额森图克、阿尔哈特实哩等受赐金姓;清乾隆帝赐台湾土著七姓有金姓。

  源流六

  改姓或其他。元人金履祥、清人金圣叹均系改姓;景颇族金劈氏、恒滚氏,达斡尔族索曲氏、德力根氏等汉姓为金;南北朝时羌族,唐时新罗国,金时女真族,目前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源流七

  朝鲜族中源自“王”姓。公元1392年,高丽王朝大将李成桂废黜高丽王自立为国王,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欲将蒙古血统很浓的原高丽王朝王室家族(王姓)斩尽杀绝,于是朝鲜王姓之人纷纷改姓金、全、玉,现多分布于东北三省。

  根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65年脱解尼师今听到庆州西部的树林传出公鸡的鸣叫。于是派宰相瓠公前去看个究竟。瓠公在林中发现一个挂在树上的金盒子。还有一只公鸡在金盒子下不停地鸣叫。脱解尼师今令人将金盒子取下。打开盒子后,竟然发现盒子中有一个小孩。脱解尼师今于是将这个小孩收养。由于小孩来自金盒子,故而被脱解尼师今定为金姓。发现金盒子的树林因此也被改名为鸡林(公鸡鸣叫的树林)。《三国史记》记载:“改始林名鸡林, 因以为国号”。

  源流八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西北金城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前汉·地理志》中记载有金城郡。金城郡,是汉昭帝刘弗陵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开始设置的。原为古匈奴之地,后在农历7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传说当初筑城得金,故称金城。而且称“金”,取其坚固之意。金城郡辖今甘肃省兰州以西和青海省的一部分,即皋兰县西北黄河北岸一带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汉朝时期的金城即指今兰州,但不在金城郡辖区之内。西晋朝时期初治榆中(今甘肃榆中),东晋时期移治金城(今甘肃皋兰),北魏时期金城郡初治榆中,后徙金城(今陕西汉阴)。隋朝时期废郡,改置兰州,移治皋兰。唐朝时期先称兰州,后改金城郡,再后又改称尘州。宋朝时期干脆称兰州金城郡,南齐因之,治所在今陕西南郑。

  古代居金城之民,多为故匈奴、西羌之民,因而有取金城之名为汉化姓氏者,称金氏。

  源流九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执金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史籍《前汉·百官公卿表》中,记载有官吏执金吾。金吾,是古代的一种祥鸟的名称,专避不祥之兆。后在帝王国君出行时,“执金吾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实际上,在侍卫一类官中,金吾,就是一种武器,为金属棒,多以铜棒制造,以黄金涂抹在两端,上刻有“金吾”,样子好似孙悟空的金箍棒,职位到了校尉之属者方能执有,谓之“金吾御史大夫”,为武职,护君惩佞,简称“执金吾”。执金吾多是帝王的亲信,对君主忠心不二,受封“执金吾”者,一直是门庭荣耀之极的美事。在唐朝时期,分为左、右金吾卫,负责掌管宫廷河京畿的护卫,为禁卫军之一。在金吾卫中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职,官秩卫正二品,属大员。这种官制一直沿用到明朝时期。

  在执金吾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吾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源流十

  源于官位,出自三国后期曹魏时期官吏金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金曹,为曹魏、晋朝以后,在丞相、三公府中设置的一种官职。曹魏时期,在丞相府专门设有金曹官署,长官称金曹掾,官秩三百石,下设金曹属一人,官秩二百石,官位七品。金曹官署主要负责掌管货币、盐铁之事。到了晋朝、南北朝时期,丞相府内均将相应官职改称参军,但南朝刘宋政权在太尉府中仍设为金曹。

  在金曹掾、金曹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金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金氏。

  源流十一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蒙古王室,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率二十万大军伐漠北,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的后裔、蒙古王子孛尔只斤·也先土干率妻子及其部族众人归降,明成祖大喜,特赐其汉姓为金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阿勒特氏,源于元朝时期蒙古阿儿剌部,以部为氏,世居塔巴克努图克哈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lt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⑵.蒙古族阿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te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⑶.蒙古族阿苏克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以地为氏。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suk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蒙古族阿苏特氏,以部为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sute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⑸.蒙古族阿噜罗特氏,源于元朝时期蒙古阿鲁剌惕部,世居察哈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rote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⑹.蒙古族阿穆尼布塔斯氏,世居荪尼喀扎哩。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munibutas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蒙古族博尔济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东城(今吉林梨树叶赫乡)。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边氏、季氏、李氏等。

  ⑺.蒙古族博罗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察哈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lot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等。

  ⑻.蒙古族博尔吉津氏,亦称白尔济吉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gin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陆氏、王氏、梁氏等。

  ⑼.蒙古族博尔齐特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kit Hala。所冠汉姓即为金氏。

  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突厥语“蓝眼睛的人”。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等地。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jig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等。

  ⑾.蒙古族特济氏,亦称台吉氏、唐基氏,汉义“太子”,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扎库塔。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eg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云氏、鄂氏、赵氏、敖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改姓,属于冒改姓为氏。

       元朝时期有个金覆祥,原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其后裔子孙遂皆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名张采,字若采;明朝灭亡后,他改名为张人瑞,字圣叹;后又改姓为金氏,目的就是为了在衡文评书中响亮其笔名,因此在金圣叹的后裔子孙中,便有人干脆以先祖笔名为姓氏者,称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三

  源于景颇族,出自明朝时期景颇族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西南地区景颇族中有复姓金劈氏、恒滚氏。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严禁胡姓,因此多取汉姓为金氏。

  源流十四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精奇哩氏,斡尔族著姓之一,世居精奇里乌喇(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噶哈里碧汉额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阳川)、黑龙江沿岸等地。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ngciri Hala。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⑵.达斡尔族索曲氏、德力根氏,到清中叶以后,多取汉姓为金氏。

  源流十五

  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诸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在清兴祖佟·福满、清景祖佟·觉昌安的清朝满族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族人中,皆取意为汉姓金氏,时代相传。

  ⑵.满族楚库勒氏,亦称车勒库勒氏、褚库尔氏、车克里氏,满语为Cukule 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黑河江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以地为氏,后多冠汉姓为金氏、楚氏等。

  ⑶.满族金佳氏,满语为Gi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满族精吉氏,满语为Ginggi Hala,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等。

  ⑸.满族精格哩氏,亦称精厄礼氏,满语为Ginggeri Hala,汉义“洁净”,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孙氏、景氏等。

  ⑹.满族索尔济氏,满语为Sorgi Hala,以地为氏,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索氏、锁氏、关氏等。

  ⑺.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满语为Sirhin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以姓为氏,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谢氏等。

  ⑻.今辽宁丹东东沟大孤山镇满族金氏的始祖为佟·猛特木,他曾在后金时期督师南关,连战连捷,深受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所器重。后因为恃权私收降女为妻,被佟·努尔哈赤定罪处斩。经诸位大臣力保其征战之功,方予免死,却被贬配至辽东。其后裔爱新觉罗·塔石后来乘船过海,隐居在辽宁丹东的大孤山下,后代子孙散居在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满族金氏显祖爱新觉罗·塔石的后裔皆为宗室金氏。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迁徙

  金氏姓源较多,发源地主要有山东和陕西及浙江、江苏间地。

  春秋时期的郯国(今山东郯城)即为山东金氏族人(少昊一支)所建,战国时被吴所灭,国人有向南迁徙者,后在彭城(今属江苏省)形成望族。

  西汉时期,匈奴人金日磾归附汉室,族人繁衍于陕西省西安一带,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职,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为功臣世族之家。

  南北朝时,甘肃等地有金氏族人的足迹。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人(今甘肃泾川)。

  唐朝时期,金氏即为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三姓之一,亦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这一时期,金氏族人已是南北并齐发展,分布点日益广泛。

  五代时期,是金氏族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刘氏在吴越国本是大姓,为避开国之王钱鏐的“鏐”讳而改姓金,大大增强了金氏族群,特别是在南方浙江、江苏一带的金氏一族,后世南方金氏族人的发展,也大多以这一带金氏族人为繁衍源头。

  宋、元之际,北方金氏族人有躲避兵祸而南迁者。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树金氏族人移民。另有众多少数民族姓氏被赐姓位金氏,萌发了更多新生支脉。

  清朝时期,从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族人陆续有人入台,进而侨迁海外。

  在明、清之际,史册记载的金氏名人就层出不穷,且多出自南方,说明这一时期金氏族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鼎盛阶段,而南方又是这一鼎盛之典型。

  分布

  先秦时金姓的活动仅有点滴资料,秦汉以后,金姓活动地区很快扩展到西北、东北、中原和江浙闽地区,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动中心。到唐宋时期,由于中国人口重心的南迂,金姓的重心向东南移动,最终形成今天的以河南和江浙为主要聚集地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金姓大约有13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宋朝姓氏第九十五位。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金姓总人口的22%,占安徽总人口的0.6%。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集中全国金姓人口的九成。全国形成了以皖南为中心的皖、湘、豫、浙、赣金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金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一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金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二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这二省的金姓又集中了14%。浙江为金姓第一大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47%。宋元明时期,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的金姓聚集区仍在江南地区,但金姓的人口重心向东漂移。

  当代金姓的人口已近380万,排在全国第62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金姓人口由44万增加到380万,增长了8倍多,金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金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二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湖北、上海,这六省市的金姓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33%。浙江为当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约居住了金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东南皖苏沪浙、中原豫鄂、东北三省三块金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金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主要的流动是向西和向北的强劲回迁。

  金姓在人群中分布表明:金姓是属于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姓氏。在浙苏沪皖、赣闽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宁夏、甘肃中部、黑吉、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北部,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9%,居住了大约65%的金姓人群。在河南中部、山东南部和东部、陕西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川渝、湖北西南、湖南大部、贵州东北、云南大部、广西中部、赣闽南部、台湾北部、河北东北、辽宁西南、内蒙古东部,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6.3%,居住了大约23%的金姓人群。

  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省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人。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再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迁徙入闽】

  由于金姓来源众多,既有汉族本身姓金的,也有改姓金的,更有少数民族本身姓金的,所以金姓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分布广泛的特点。如金曰碑家族长期居住长安,累世为宦,他的两个儿子及其弟弟的几个儿子在汉朝皆任侍中,史书称其自汉武帝始,七世为内侍,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到南北朝时。宋、明时期,南方金姓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有金姓的聚居点。

  1、据《金氏家谱》记载福建至汉晋时就有金氏族人迁居闽长溪赤岸(今福建省霞浦县城东)至五季时闽国王政,王曦兄弟争权,致使闽疆大乱,祸及群黎,各大族群相继出逃避难,金姓祖上也开始驾海扬帆迁徙至吴越国温州平邑等地发展,直至清朝后期赤岸已无金姓族人居住,但至今大榕树和长溪石桥见在。唐至德间,原籍福建赤岸,始迁祖金景挟资至横阳径口(今平阳水头)构屋,遂居焉(《南雁荡山志·志余》)。

  2、唐河南光洲固始人氏,金衡,字秉政,号六行平一,于唐中和元年(881年)辛丑科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后愤中原多故,朝政日衰,遂弃官携眷入闽追随舅王审知,首迁长乐吴航,随即转福州定居,并在其麾下为中书参军,金衡墓葬东关外金鸡山。其子金弼,闽王授指挥史,赠谏议大夫,金弼墓葬东关外金鸡山。后裔十一世祖金达知宋末转迁福建温陵(今泉州)。

  3、据《莆田县志》记载,唐时就有中原金姓定居莆田,后裔金鲤重中进士。为官后举家迁出,目前已无后代留居莆田。当今莆田金姓主要为清康熙年间莆田县令金高谢的后裔,主要定居在莆田秀屿水潮村。

  4、宋金骞由温州镜口迁闽福宁长溪(今霞浦)苏洋村,其孙金洪由苏洋村转迁杨梅村(今寿宁城关),金洪子金敬于宋徽宗政和丁西年(1117年)由杨梅村迁居寿宁大安。

  5、元至顺年间(1330-1332年)武略将军金吉一安由上都奉旨入福建泉州平乱,定居泉州清源。

  6、金大宽于元季由浙江金华兰溪入闽,其子金有长又于元季转迁福安十三都赛江利源。

  7、一支由兰溪迁徙福宁温麻里,(闽东,温麻现为连江县)其后裔金弹于元季转迁柘荣西源郑歧山下,后又定居柘荣江家洋、叶山富乐和等地。

  8、一支彭城钱江分派先迁福建龙岩,后裔金宽一与明洪武间(1368-1398)由龙岩转迁福鼎南溪,至今保存有寻根的始祖木雕座像一尊。

  9、金堂庆于明初由长溪(霞浦)赤岸转迁霞浦芹头村。

  10、清初,广东雷州徐闻县金耳鼎、金耳廖入泉州之晋江涂门街外三十六都石头街普月铺美山乡尾。清初倭番扰害,其后裔金殿麟金殿佑避居永春州。

  11、宋时宁化永丰里(中沙乡)就有金氏居住。元、明时期逐渐外迁。现金氏主要居住在宁化泉上镇。

  【播迁海内外】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金姓澎城衍派入台开基祖金首声,字鸿禧,以年29岁只身自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南门外二十五都浦内外来台,由台南县七股乡下山仔寮起水,与乡亲望族苏氏连结成连娘,落足于苏氏嫁粧地(今台南县七股乡城内村200番地,即城仔内东侧之旧厝),建居传后并奉祀由大陆携带来台的金王爷为守护神祗,由于该地狭小,后迁往庄南水师寮(俗称下寮仔),形成另一聚落,代代传衍,后裔散居台湾省各地,至九世孙聪字,信庸,武昌由水师寮迁居高雄市并于1987年岁次丁卯奉金王爷千岁分炉在高雄县仁武奉祀瞻拜为守护神。

  清嘉庆年间,金寿老入台,也被金人后世奉为台湾金氏的开基始祖。民国期间,闽侯侯官镇新洲、荆溪、竹榄、柴排、杯安乡、石沙近百户官兵迁居台湾。福州古楼都司巷、仓山区对湖民国期间迁台,目前散居台湾各地。福清三山横坑金厝头,永泰崇口玉湖,长乐龙门,民国期间有金姓族人迁居台湾。台湾光复后,各省都有迁徙入台。主要分布在台北、基隆,其次是高雄,台南、台中、宜兰、桃园、新竹等都有分布。

  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金姓(김씨)是朝鲜族人口最多的姓氏,无论在朝鲜半岛还是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中,金姓的人口都远超其他姓氏。根据大韩民国在1985年的统计,韩国4,500万人口当中有880万为金姓,约占总人口的1/5。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彭城郡:以望立堂。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进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字辈

  四川

  四川苍溪金氏字辈“大、登、玉、作、贤

  廷、昌、克、少、先

  奉、字、为、天、宝

  志、德、本、仁、山”。湖北仙桃泥湖支派:“贤良兆光彩培植永吉昌承先惟宝善华国以文章诗书宣盛典礼易举鸿纲汉爵焕祥瑞万代长盛芳”。

  四川合江金氏字辈:“士中明庭芝”。

  四川都江堰、贵州遵义务川金氏字辈:“有启玉宏应国正天星顺承祖思德厚永远佐朝廷官清民安康忠良万代福龙凤文武才荣华富贵长”。

  四川资中金氏字辈:“祖宗庆德浏泽远家庭和”。

  四川德阳金氏字辈:“昌品正承”。

  湖北

  湖北仙桃江汉支派:“世德宏有文明必达其兆方升保邦贻家承先济美惟秉忠贞敦信崇义永绍万年喻礼尚仁敬学启智纯良恭俭慎举善思”。

  湖北随县(今随州)何店花园村字辈:……(前不详)云华辅立琮辉焕世代昌发(后不详)……

  湖北竹山金氏字辈:“天邦臣师必与显名孔孟道学希世光荣汝惟尚志”。

  湖北房县金氏字辈:“国保尚开万仕,天心克兆,三多元鼎........科”(有碑文可考)

  湖北汉川金日磾后代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后增克绍先业正学大光宽信敏惠厚德显扬”。

  湖北汉川金氏字辈:“施礼传家克成(少)先业正学大光”。

  湖北沅江金氏字辈:“国正天心纯学本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帝廷贤辅佐必用读书人”。

  湖北花水港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克绍先业正学大光宽信敏惠厚德显扬”。

  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殿绍生永建家国世配中重起”。

  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文宗志万正大光明国家新(兴)胜(盛)”。

  湖北广水金氏字辈:“正大光(成)明传世泽,诗书礼乐继家深”。

  湖北广水吴店镇金家湾一支字辈:万代守忠贞立之祖顺,千秋传家庆培育心德。

  湖北宜昌当阳字辈:化为仕政家,必月余起大,天运记祖德,孝传道友忠。

  辽宁

  辽宁鞍山金氏字辈:“守德榜秉文起天万殿长宝荣增先世安康育国贤青年家道胜孝有进江山”。

  辽宁沈阳满族金氏字辈:“胤弘颐曼奕载(常)溥毓恒启(松柏清国)焘闾增祺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辽宁千山金氏字辈:“国有忠贤有(官良财)守德榜秉文起天万殿(玉)长(广)宝(国)荣(文)增先世安康育国贤青年家道胜孝有进江山”。

  辽宁辽阳金氏字辈:“玉朝殿新万绍忠文主德继续振家庭”。

  辽宁灯塔市金氏字辈:“长洪殿作明永宝生”

  辽宁大连金氏字辈:“明学士广朝宗建延安门地春常在”。

  辽宁海城金氏字辈:“成兴富贵崇天徵”。

  辽宁瓦房店金氏字辈: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庆丰年恒古忠孝国常经。

  辽宁金氏一支字辈:“凤殿玉春井万宝国顺廷”。

  辽宁金氏一支字辈:“喜玉正国家生永顺长叶兴召广运福顺庆原长”。

  黑龙江

  黑龙江哈尔滨一支字辈:“复延洪国泰,建业振邦兴,志胜更明远,历成乐永恒。” 注:“据传自金圣叹一支”

  浙江

  浙江上虞金氏字辈:“应宇汉德信兆承尚维克明”。

  浙江宁波蟹浦、舟山金氏字辈:“天子大朝庭元宗国泰民传家庆祖德允宪道宏仁”。

  浙江天台金氏字辈:“江淮河汉功允绍唐……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仁里华国明贤熙康”。

  浙江义乌金氏字辈:“绂仪光士亨曾寿鼎宝完钟正(怡清)尚廉崇谦秉德汉以永家声孔彰式绍尔祖允祚其昌”。

  浙江浦江金氏字辈:“以学振家永”。

  浙江温岭金氏字辈:“如存永万茹伯天元金应崇彦永大思世朝邦国家兴起元臣献忠创垂伟叶”。

  浙江温州金氏字辈:“文冠章永成献丽”

  湖南

  湖南长沙金氏字辈:“世友善士先泽洪延清源正本崇德象贤家修廷猷功立名传克济其美惟以永年”。

  湖南华容金氏字辈:“三凤登台阁五桂发月池孝友崇家政文章振先时怀仁培祖德笃本茂宗支道学千秋慕忠勋万古垂”。

  湖南溆浦金氏字辈:“宗仁兆长发(华)吉庆永秀芳”。

  湖南金氏一支字辈:“政继述承先德”。

  安徽

  安徽金寨金氏字辈:“忠良世泽新勤奋传家宝”。

  安徽合肥金氏字辈:“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安徽宿松金氏字辈:“国正天心佑德龙永世昌传家本厚道显烈继承长信义昭弘远忠贞任自强”。

  安徽太湖金氏字辈:“太龙中”

  安徽颍上金氏字辈:“学德继文友 义士永保守 光传于后生 显明前堂任”

  安徽淮南金氏字辈:“文学本希祖嘉多庆尚任”

  江苏

  江苏润东金氏字辈:“广启学士富贵永昌长发其祥”。

  江苏南京回族金氏字辈:“一棵源家树友宗益潮珍相贤佳国瑞”。

  江苏兴化金氏字辈:“刻红春国宝天生顺”。

  江苏高邮金氏字辈:“德友明其本仁修厚意宽”。

  江苏扬中金氏字辈:“广启学士富贵永昌长发其祥”。

  江西

  江西余干金氏字辈:凡昌观后启。

  江西弋阳刘金氏总谱字辈:

  行派:“天地开创元黄肇兴春夏禅序日月升恒太平呈兆川岳钟灵高瞻见佑后载维新才德济美奕世其昌中和方正奎璧辉光缵绪克善云仍炜煌龙腾凤起蕃衍芬芳”;

  讳派:“江淮河汉朝宗永长乔松瑞梓端本惟良嘉会运继一道相焕发祥自久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侯阶伯宠功允绍唐时习祖圣浚哲恭宽仁里华国明贤熙康”。

  江西南昌金氏字辈:“源推远代衍派自咸阳禄选豫章任卜居归德缙承恩先泽远托庇宗功长守礼传家策效贤裕后方云仍循义训昆季绍书香悦志敦伦典观光趣赞襄”。

  江西高安金氏字辈:一世本元长,贵子登科树

  江西鄱阳县银宝湖金氏字辈:乾德光世运,坤道达真元

  贵州

  贵州遵义金氏字辈:“祖武传方继”。

  贵州凯里金氏字辈:“天庭光文再应发世登朝”。

  贵州福泉金氏字辈:“经志谷安洪骐笏世大金生履玉光土之家承先德邦延祖泽”。

  贵州兴仁百德镇金氏字辈:“芝心立启 云仍衍庆 祖武传芳 继续其善 希学纯良 怀明济义 万代兴隆 世德永昌 兰桂结彩 朝廷富贵”。

  重庆

  重庆广顺金氏字辈:“鼎钟名在邦国光馨”。

  重庆巫溪金氏字辈:“德世光余庆忠良本义昌大文成祖志多仕定维常”。

  重庆金氏一支字辈:“朝文大宇光明学正南贵腾芳世代长远”。

  河南

  河南息县金氏字辈:“文言秀山,鸿恩大有。”

  河南光山、潢川金氏字辈:“士国维新尚作席珍钦定昌远谋显业成汉鼎传家”。

  河南南阳金氏字辈:“文明光世泽学业振家声”。

  河南信阳金氏尖山片支系字辈:“朝士若国(升/襄/田/荣)建如寿(九/榜/德/山)玉(忠/传)厚开基宏”;

  河南信阳金氏金台寺片支系字辈:“朝应正白汉(科/榜/柱)文(荣/华/双/萃)廷玉书心广德运”;

  河南信阳金氏尖山片支系“朝~宏”与金台寺片支系“朝~运”有对应关系,(宏/运)之后统一字辈为:“发远泽长 积善敬祖 洪福盛世 家兴久延 鹏程万里 永世其昌”。

  北京

  北京金氏一支字辈:“士守正华宗”。

  北京密云金氏字辈:“昌巨万(玉)福(振)春来”。

  福建

  福建平越金氏字辈:“光土之家承先德安邦定国永发祥”。

  河北

  河北香河金氏字辈:“殿永玉大宝万广”。

  河北泊头金氏字辈:“光德朝如书彦世”。

  河北东光金氏字辈:“宝万连福树治灿”。

  云南

  云南开化金氏字辈:“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庆丰年恒古忠孝国常经”。

  广东

  广东清远金氏字辈:“国荣华奕文”。

  山东

  山东平度金氏字辈:“木善延吉煦”

  山东费县金氏字辈:“永明传世远,瑞献兆泰隆”。

  山东即墨金氏字辈:“广太吉克守信发”。

  山东临清金氏字辈:“耀作声德茂学荣(龙)振”。

  山东金氏一支字辈:“尚祖承宗安学绪业宝家润华”。

  山东济南金氏字辈:“忠孝长连镇”。

  山东日照金氏字辈:“子云学为昌立新元吉礼义方绪传”。

  山东穷桑金氏字辈:“明学士广朝宗建延安门地春常在”。

  山东泗水金氏字辈:“微之玉□仁兆祥凤润耀呈”。

  山东即墨金口古阡金氏字辈:士国广兆明守(克)福(为)善正新

  山东文登金氏字辈:金聿正乃子,立志思有在,所守维纯笃,其传以忠良,斯为积善家,兴仁道自生。

  其它

  金氏一支字辈:“汝元运泰敬守家传”。

金氏一支字辈:“国正天朝崇士学行成德立永义芳明良喜气邦家庆自古诗书世泽长”。


楹联典故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自少昊;望出彭城。

  ——全联典指金氏的源流和郡望。

  仁山理学;翁叔勋员。

  ——上联典指元朝时期学者金履祥,字吉夫,号次农,学者称仁山先生,兰溪人。曾在严陵钓台书院教学,后专心著述,晚年又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未熹的《集注》加以核实补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证》、《仁山文集》等。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跟从昆邪王归附汉朝,历官马监、侍中。汉昭帝即位,他与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遗诏辅政,因揭发莽何罗谋反有功,封秺侯。

  麞侯世爵;仁山隐君。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磾。下联典指元朝学者金履祥。

  绩垂秀水;学宗仁山。

  ——上联典指清朝的金学坚,秀水人,贫而能守,不为豪势所屈。下联典指元朝的金履祥,一代名儒,学者称“仁山先生”。

  醉乡作记;庐墓生光。

  ——是孙典指北宋乐平人金极,字克中,绍圣年间进士,官分宜宰,曾上书请求斩“六贼”之首的奸相蔡京。后自号市隐,筑庐名“醉乡”,并作《醉乡记》。下联典指南宋兰溪人金景文,字唐佐,双亲去世后,他在墓帝筑庐守孝,夜里见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们以为是他的孝感所致。咸淳年间,被祀于三贤祠。

  勋名翁叔;理学仁山。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蝉(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与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政有功。下联典指宋末学者金履祥(公元1232~1303年),字吉父,元朝兰溪人(今浙江兰溪)。学者称其为仁山先生。他学以朱熹为宗,一生穷究义理,致力著述,为一代名儒。

  秺侯世爵;仁山隐居。

  ——上联典指西汉金日磾封为秺侯,子赏袭爵。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金履祥,宋末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隐居仁山不仕。

  彭城世泽;少昊家声。

  ——全联典指金氏为省昊金天氏之后。

  五言通用联

  万花烘锦绣;七叶耀簪缨。

  ——全联典指西汉金日磾。

  寿门多国宝;若采有才名。

  ——上联典指清朝书画家兼诗人金农(公元1687~1763年),字寿门,仁和人(今浙江杭州)。善诗文,精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五十岁开始学画,造意新奇,其作品为国宝。为“扬州八怪”之一。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公元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吴县人。喜批书,有才名。有诗选。

  六言通用联

  汉室忠勋素著;义门孝友流芳。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蝉,字翁叔。与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政有功。下联典指宋朝孝廉金彦,邵阳人。力学善属文。好施与,淳孝友,郡人号“义门金氏”。后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

  王母曾称西母;女仙亦号金仙。

  ——上联“王母”,即西王母。下联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为金仙公主。

  七言通用联

  身行百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此联为何廉昉赠金粟香联。

  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天上碧纱笼。

  ——此联为清朝书画家兼诗人金龙自题联。

  八言通用联及以上通用联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叹自题联。

  玉册载勋,武毅功名为烈;银章受卷,文靖温裕有容。

  ——上联典指明朝初期都督佥事金朝兴,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师取胜,功出诸将上。谥武毅。下联典指明朝建文进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乐初累迁谕兼侍讲。从幸北京,帝北征,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有旨属起草,据鞍立就。宣德时卒,谥文靖。

  德业文章,百善之端惟孝;风霜雨露,四时之感在心。

  ——此联为安徽省至县金家村金氏宗祠联。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谱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缔造一番基础;姓锡彭城、声传江夏,六七面规章依旧,须辨别左昭右穆,发明万代渊源。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松树山东祠岭村金氏宗祠联。

  溯曲阜望彭城理学传家瓜绵长垂百代;源璧团支琯城军功赐卷德业功高炳千秋

  ——连江琯头金氏祠堂

  溯系本彭城源远流长百代簪缨光宗耀祖;璧水衍玉渡文经武续四时俎豆世代流传

  ——永泰玉湖金氏祠堂


     【祠堂古迹】

       彭城金氏宗祠

  新洲村彭城金氏宗祠,位于闽侯上街镇。上街新洲金氏由河南光州固始彭城随王审知入闽,其始祖为金衡。金衡十一世孙金景文是南宋绍兴科进士,赠中大夫,任东阳府(金华)推官。金履丰是金景文曾孙,宋端平二年(1235年)二月初二生于浙江兰溪县金府。因其战绩卓著,南宋时被敕封为驾前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后因愤于时弊,举家归隐侯官县璧团洲,成为彭城璧团金氏始祖。金履丰迁居璧团洲后,“结茅而居,垦沙造园”,种橘子、栽甘蔗,把一片荒沙改造为良田。传说金履丰所种的橘子“粒大核小”、甘蔗“质疏汁甜”,所制糖板人称“洲板”,并被福州府选为贡品。璧团洲也因遍种橘树,而得“橘园洲”的美称。后因璧团洲屡遭洪患,田舍屡屡被毁,金氏族人就由璧团洲迁到西面的另一块洲地居住、生活,并把新居住地命名为“新洲”。清乾隆丁未(1787)年,金履丰的后裔把原将军府第“中堂庙”拆迁,并分开建成彭城金氏宗祠和金将军府。

1396106886NivWl0a7.jpg13961067352SA4XFaP.jpg

       金履丰纪念祠

  金履丰纪念祠(金将军府),坐落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南部,为南宋抗金名将金履丰纪念祠。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修,是为纪念宋末元初开拓新洲的金氏始祖金履丰(官驾前大将军)而建的祖庙。庙坐东朝西,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前殿、钟鼓楼、前拜亭、中殿、后拜亭、后殿等建筑。庙为全木结构。后殿、后拜亭为明代建筑。前殿、中殿于光绪丙午年(1906年)重建。门楼为叠拱三翘檐建筑,与戏台连为一体。酒楼外向为梁架出挑悬式阳台。中殿、后殿均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前殿、中殿为单檐歇山顶;后殿为悬山顶。中殿有1对青石雕刻的蟠龙柱,高3.6米,径0.7米,是我县唯一1对蟠龙雕刻遗存。门楼戏台、前后拜亭共建有十三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藻井。1991年,海内外集资40余万元重修。

95069a59938347888f1af8da27795c9e.jpgb6fcebff4dd44ab3abe4d3545ea0fcd5.jpg

       新洲金氏宗祠

  闽侯县竹岐金氏赠闽侯新洲金氏宗祠、福州仓山对湖金氏宗祠、长乐金珠庄金氏宗祠、罗源县金氏赠闽侯新洲金氏宗祠等。

  琴(芹)金氏宗祠,位于位于霞浦东南方,溪南半岛丘林地带。始于明代,占地面积约三亩,历经三次重修。琴(芹)头村,全村总人口2981人,金姓人口386人,现任村长金付象。金姓是该村最早的开拓者。宗祠始建于明代,并经历三次扩建,到清年间金氏宗祠在当地已成最大且宏伟的一座祠堂。祠堂共三进,占地面积约三亩,祠堂内有水井、石碑等。在祠堂后有三棵大树。到民国初年,由于当地瘟疫频发,金氏人口下降,导致宗祠无人打理,逐渐荒废,后毁于一场大火,只留下祠堂后的三棵大树依然挺拔,见证了 琴(芹)头村金氏的兴衰。重建霞浦(长溪)赤岸(芹头)彭城金氏宗祠(纪念堂)占地1300平方米,地面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高16.8米,为二层仿明清宫殿建筑。

61217_1361234032b79B.jpg61217_1361234033ZqzM.jpg

赛歧宅里金氏宗祠,位于福安赛歧宅里。

  安徽金氏宗祠

  位于安徽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万历丁丑年(1577),距今四百余年。祠坐北朝南,位于村中心偏北,三进,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氏宗祠的祠堂为砖木结构,堂内99根柱子落地,天井开阔,明堂宽敞,享堂高大庄严。梁柱的石磉上雕刻着古朴的纹饰,檐柱斗拱雕刻着狮、鹿等动物造型,均具徽派风格。

 

安徽金氏宗祠.jpg

  【典故轶事】

  文论大师金圣叹

  清朝文坛巨子金圣叹,是个幽默大师。据说他年轻时在乡邻们的促使下前往参加乡试,考题为“西子来矣”(西施),题意要求以越国的西施出使吴国的史实,给予评说。金圣叹把功名视若草芥,他面对试题,书曰:“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则西子来矣!西子来矣(西门的人来了)。”主考见他把功名视若儿戏,即在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于是,金圣叹名落孙山。金圣叹对满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极为愤慨,于是他到处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并带领学生去哭孔庙,表示抗议。清朝统治者遂以“蛊惑倡乱”之罪判其死罪。其子带着梨和莲子前往探监,父子相对,涕泣如雨。金圣叹赋诗曰:“莲(怜)子心内苦,梨(离)儿腹中酸。”此诗语意双关,对仗工整。临别,儿子询问父亲有何遗嘱?金圣叹悄声说:“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千万不要让那些刽子手知道,免得他们大发横财。”金圣叹把生死置之度外,幽默诙谐,由此可见。金圣叹被处决时,正值山河银装素裹、雪化冰消之际。他翘首望天,触景生情,当即作了一首《自悼诗》,并高声吟诵道:“天生悼我地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一时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珠流。”吟罢,金圣叹人头落地。那头颅滚出数丈,从两耳内还抛出两个小纸团,监斩官将纸团捡起来打开一看,一纸团上写的是“好”字,另一纸团上写的是“痛”字,监斩官苦笑道:“头都掉了,还叫‘好痛’!”


家风家训

【家训格言】

  金氏家训首推清朝金牲的《家诫诗》。金甡,浙江杭州人,乾隆年间状元,多年为皇子皇孙们讲课,深得敬重,官至礼部侍郎。平时以廉俭方正著称。他身为儒者,尤重礼教,融己治家之心得,凡对终身有益又可行的道理作为家诫,谆谆教育子孙。他认为“立身惟树德,大本在伦常”,忠孝为首要。告诫子孙们:“读书期致用,一言可终身”,“富贵非吾愿,未易语流俗”,“失身在不密,疏脱惟祸梯”,“口腹养小入,君子远庖厨”等警句。主张正蒙养,躬勤俭,严驭下,节饮食。力戒刚愎自用、自恃文才、谗说骄焰、女色淫乱等行为。

  家诫

  金甡

  读书期致用,一言可终身。

  博学转多助,压架非空陈。

  何物益神智,破暗资传薪。

  精心窥古镟,经济行纷纶。

  彭城江南《金氏治家宗训》

  全体族人,一脉所生,支系各一,枝叶回根。

  不忘祖德,不舍亲谊,民族团结,国家大统。

  为父当慈,为子当孝,养子教孙,德孝先行。

  勤学善思,发奋图强,伦理道德,立身之本。

  为官为民,清政廉明,正直公道,尽忠尽责。

  尊长爱幼,男女平等,兄弟和睦,姐妹厚道。

  夫妻谦尊,克勤克俭,荣辱互系,利害相关。

  尊婆爱媳,姻亲相敬,姑嫂和气,妯娌谦让。

  勤劳致富,兼顾众人,商贾营生,讲究公平。

  不淫不赌,不骗不贬,贫寒不盗,富贵不傲。

  逢恶不惧,逢善不凌,骁勇善战,忠奸分明。

  诫我子孙,采藻采蘋,春秋两祀,世世存馨。

  违我训者,是为不肖,子子孙孙,咸听斯训。

  《金氏家训》 清 金子升

  善则降祥,恶则致殃。天地祖宗,恩德难量。敬孝诚笃,祀祭馨香。

  先圣先贤,效法维详。心存九思,行敦五常。雍和九族,扶掖匡襄。

  信以践言,勿诳勿猖。慈惠卑下,拯济穷凉。有德必酬,有怨必忘。

  帛财取义,俭乃久长。遵莫怠逸,寿福无疆。

  释义:

  平日行善,上天会给予吉祥;平日做坏事,则会招惹祸端。天地祖宗的大恩大德,难以度量。孝敬父母,诚实笃信,祭祀先人,馨德延长。心中长存君子九思,行为实合五常。对先知先贤们要效仿和学习,使处事更缜密周详。使家族之内融洽和谐,互相扶助提携,以守信实践承诺,不要狂妄。对下人要慈悲仁衷,救济帮助穷人。别人对自己有恩必须酬谢,对别人的怨恨一定要忘记。帛财取义、节俭生活,方得长久。勤勉莫多愁虑,心宽体健筋强。后天着意培植,精气势必汪洋。莫信邪端异说,不可扰纪乱纲。遵守承诺,不要怠慢轻薄。这样才能福寿无疆。

  《金氏家训》

  金式家训,教与子孙。 孝德仁耻,礼智亲真。为子尊老,循日必孝。商贾行诚,交友则信. 宗亲互助,同门相扶。为人必有老衰日,作鸟定逄失声时.

  虽为草履,不废时珍。待到腾黄,必可欣欣。

  事事三思,句句经心。权衡弊利,不为人心, 莫为釜中鱼、不当笼里珍。 白丁无桥渡,勤学浮水行。

  富贵不行仁,定无与人心。

  贫苦德亲世,贵人自相引。

  为富不贪逸,为贫不妒人。

  富贵不压正人颈,

  权势难弯君子身。

  人活于世,情以物寄。

  鱼可养其心,花可寄其性。

  鸟可悦其精,画可润其灵。

  动可炼其身,书可聚其神。

  读书上者佳,品茗细含饮。

  符者皆为乐,长寿亦安贫。

  信者神之托,唯有伊教真。

  金家后世人.常必奉清真!

  后人族之面,子孙门之颜.

  不作指脊事,方可入族轩.

  人间多情地,心神必劳倦.

  财多权重不可淫,清贫劳逸可德馨。

  人死难脱一身事,必有后人论是非。

  自古贤者无情欲,观透是非得清真。

  食饮娼赌毒,财权妒怒恶。

  小算十常欲,皆可乱人心。

  金门守正教,族子定无侵。

  金门家中训,一节自此完!

  临清古楼《金氏家训》

  夫金者,金黄之炫辉也!辉者,光明之所在也!尔其礼行天下,以仁为准;为人处世,以和为本。待人接物,以诚为真;坐贾经商,以信为纯。爱国治家,以忠为魂;结朋交友,以义为振。尊老爱幼,天道必遵;扶弱惩强,地灵着劲。绝偷窃之恶行,养元阳之善心;滋重德于修尚,润渥惠于坚贞;睥淫邪于荒远,瞩博爱于亲近。宁淡泊以治学,毋奢华而逐奔。垂怜幼小,仰孝尊亲。坐怀虞欢,总角童贞;为杖抚肩,耄耋弄孙。日丽生金,月明生银。若夫兄弟无疏密,姐妹有缘姻,彼此同血脉,相携互帮衬。乃至多则多助,少则少浸,辞对觑之心态,扬互敬之精神。勿妄言诳语,常静思修身,勿好高骛远,常平淡安份。居高而不矜持,处低而不忧忿。况乃乎计较本是祸种,包容诚乃胸襟。勿以诗书而不读,勿以劣性而复存。非理勿为,非德勿循,不伦勿行,不明勿顺。不义之财手莫伸,正道之资足安稳。持理修德,行道躬勤,离散飘零,团结流芬。行为磊落而亲君子,举止得当而避小人。择偶勿以美艳为是,而以贤惠节操为允。吾族兴旺,人丁香芸,一脉相承,树高赖根,世代牢记,永葆青春。嗟尔遂愿,撰斯家训。


寻根记
家乡美
环宇风采
溯源坊
致金氏朋友的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祖根就是至高神圣的土地,寻根认宗充分表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ANXIERA安世代系统云端大数据中心,秉承着服务全球华人的宗旨。是综合OinO2C (Online in Offline to Consumer )模式的文化产业化信息流综合平台。立志创建一个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的百家姓渊流网站,提供一个全球华人探根寻祖,溯源祭祖的圣地。

 历史上由于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天灾战乱等诸多原因,很多家族为了生存发展而北上南下不断迁徙,在这过程中导致了很多家谱的断裂残缺,时至今日很多人扔无法认祖归宗,作为同样的炎黄子孙,我们有理由更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实现这个人生夙愿。 ANXIERA安世代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提供各个姓氏的宝贵资料与交流建议,以此不断地完善我们平台,方便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根。(凡提供姓氏资料将分别给予不同性质的奖励。您可以通过邮箱asd@anxiera.cn与我们联系。)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先祖的美德是我们骄傲,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愿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够找回自己的历史归宿,这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将会大大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一姓为家,千姓汇聚国。愿我炎黄子孙团结奋进、携手前行;愿我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