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穉:(公元97—168年),东汉南州高士。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北沥徐村)人。多数《徐氏家谱》载,穉公为70世。徐孺子非常孝顺父母。冬天,每晚都为父母烘热被子,有时先到被子里躺着将被焐热,再让父母就寝。夏天,站在父母床前打扇送凉。他乐于助人,见利不争,见过不诿,恭俭义让。对乡邻关怀备至,对老弱病残和孤儿寡母,特别关心,官府给他送来赠品,他总是与邻里一起分享。在路上拾到物品,便悬挂起来,让人去认领,不便悬挂者,就张贴告示,寻找失主。邻里发生争执,他去劝解,消除怨气。孺子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
他为要履行送给一对新婚夫妇的一面铜镜的诺言,虽然这天雨下得很大,但孺子仍戴上斗笠,披着蓑衣,全身湿透而至。主人非常感动,他言:“既言兮,必所行也!”1
他家境贫穷。自幼勤耕,兼事磨镜,求知好学。13岁曾到过丰城读书。
春夏涨水,渡船坏了,他就自划一只采菱角的“腰盆”去上学,老师赞叹道:“孺子必成大器。”孺子为求名师,千里投奔江夏名师黄琼(黄香之子)处求教。孺子对这位刚正不阿的恩师非常敬佩,得知黄琼老师逝世的消息,失声痛哭,悲痛欲绝,决意要去江夏吊丧。但年过花甲,路远难行,他老泪纵横,计划每天步行四十里,预计四、五天则可到达。可路上孺子用磨铜镜赚旅费,走了一半路,就病倒了,躺在一棵大树下,被人救起,养病七日,又继续奔丧,背驼、脚拐、手起泡流血,终于到达恩师黄琼墓前,哭拜不起。
徐穉熟读《严氏春秋》、《京氏易经》、《欧阳尚书》等经典著作,学问渊博,见识深远,时称“南州(江南)高士”,向他求学者数以千计。
他淡泊名利,赤诚待人。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一直靠自己种地为生。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穉仍安于清苦的生活,曾被当朝选为“四察孝廉、五辟宰辅、三举茂才”,一次被“举拜太原太守”,两次被皇上以“安车、玄勋、蒲轮礼征之”,徐穉都辞谢不就。
河南人陈蕃任豫州太守,早对孺子仰慕,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曾多次登门拜访孺子。请他出任太守行政助理的官职——豫州郡功曹,徐穉辞谢不就。一个求贤若渴,一个德行高洁,成了一对情长意切、私交甚深、肝胆相照、喜忧与共的挚友。对于太守多次盛情邀请,徐穉也不便拒绝,有时就只好应召。徐穉来时,陈蕃总是热情相待,并令手下在家里专设一榻(相当现在的床)。徐穉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穉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穉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他人不得享用。“下榻”,表示对贤者、贵客的尊重,后来,“下榻”从尊称演变为“寄宿”的意思。
徐穉每次离开,陈蕃送穉出了大门,还要送到高士桥,陪同走远,而陈蕃到穉家,谈毕,穉送蕃到大门而回。陈蕃的随从迷惑不解,曰“大人你与孺子交密,可你们俩相送,孺子太不够意思了”。陈蕃制止曰:“此话差矣,我深知孺子为人,我送孺子是‘身送’人能看得见,而穉送我为‘心送’”。随从一次悄悄进穉府一看,果然,只见孺子正盘坐和掌,闭目沉思,口里念道“陈太守现已走到高士桥了……陈太守走进巷口……陈太守快到家了……”随从惊叹,逢人便说“知孺子者,陈蕃太守也”。
陈蕃极力向东汉桓帝推荐孺子为“左右大业,增光日月”之人才,桓帝听了非常高兴,派出车辆,带着聘礼去徐孺子家,隆重召见孺子,但孺子仍没赴仕。
陈蕃应当朝征召,为光禄勋,徐穉不解,尝曰:“王朝气数将尽,蕃身不安矣!”徐穉又给陈蕃一封书信,劝他找机会赶紧退隐,愿他平安度过晚年。否则祸不远矣。陈蕃没有听徐穉的劝告。后来,陈蕃因与外戚窦武谋诛宦官,事泄,率官属及太学生八十余人,冲出宫门,终于被宦官所杀害。汉灵帝建宁戊申年(公元168年)徐穉卒,享年72岁,
【徐穉墓】穉公谢世后,葬于其故宅东南约五里的社坛。三国时期,徐穉墓已颇有规模,墓石镌“汉高士徐孺子先生之墓”。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名墓”。唐朝修建时,著名诗人张九龄撰写了《徐徵君碣铭》。唐代陈陶《经徐稚墓》:
郏鄏妖兴炎汉衰,先生南国卧明夷。
凤凰屡降玄纁礼,琼石终藏烈火诗。
禁掖衣冠加宋鹊,湖山耕钓没尧时。
千年垄树何人哭,寂寞苍苔内史碑。
1957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昌市文化局进行两次修缮。“文化大革命”时遭毁坏。1996年西湖区政府迁葬其衣冠冢于孺子亭公园,重建墓地,旧墓碑修复上用隶书写着“汉南州高士徐孺子之墓”。
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54号院6号楼6层604——4
电话号码: -
QQ: -